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思维,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对我们现有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提出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挑战。大家知道,传统的政治课教学由教师、学生和教材3种资源构成,其特点就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因此,提起思想政治课,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描述:“读一读、画一画、背一背”,觉得只要“一画一背”就可以了,这与开设政治课的初衷相…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主要是针对传统教育而提出的,传统教育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一直沿用“灌输式”,重复着—个不变的过程,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跟;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被动地接受一切,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根本谈不上具有仓惭能力,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大批知识创新人才,而知识创新人才的培养则需要大量的“智慧型”教师。文章在分析“智慧型”教师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把“智慧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和“知识型”教师比较分析,指出“经验型”教师和“知识型”教师不能提供富有智慧的教育,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只有“智慧型”教师才能承担培养知识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化纱窗     
①把绿色塑料纱剪成葡萄叶子,把紫红色布或灯芯绒剪成葡萄,用线将一颗颗葡萄与叶子连缀在一起,挂在纱窗上。远远看去,好像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形成与其智商、水平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好奇心、已有创造方法及人格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培养创造性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重视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我国传统教育崇尚经验,反对创新;崇尚权威,反对怀疑;崇尚中庸,反对超常。这种观念培养出来的人,多数墨守成规,谨小慎微,而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创新意识。为此,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勇于探索好品质,提高其创造能力。要培养敢于质疑的能力。学生学习新知识,不能完全依靠教师,也不能盲目迷信书本…  相似文献   

6.
小学美术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历来是不被重视的。教师在美术课上完全是为完成任务而教学。小学国画教学中,更是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作用,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为主,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  相似文献   

7.
夏宇南 《教师》2012,(18):102-102
在传统的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有着广阔的市场。所谓灌输式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着教学活动的绝对主导地位,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学习什么内容等都是由教师一手包办,而学生只是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容器存在。在这种灌输式教育模式下,本身应该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没有体现出丝毫的主体地位,而是完全被动地听命于教师。这种灌输式教育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分低能”型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号召,并且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但是,回顾我们的传统教育,不难发现我们以往的许多教育方式实际上演变成了教育的一种悲哀。反思原因,还是与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密切相关。古语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全面实施创新教育,这是教育形势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下面就小学课堂教学创新的策略谈点看法:一、教师示范策略是课堂教学创新的首要条件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因此,只有教师敢于和能够在课堂中创新,那么学生的创新就会成为可能。如果教师保守、拘谨,就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打破那些条条框框,彻底改变按教材—教参—课堂这种照搬照抄的搬运式的工作方式,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变成一个创新的过程,就会为学生的创新创造一个基本的前提。比如有位美术教师在上《画太阳》一课时,没有让学生按题目去画,而是在题目上稍稍作了改动,将题目改为《我心中的太阳》,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变化、一点创新,却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孩子...  相似文献   

9.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测试:教师出示一张画有红色圆圈的纸,问:“这是什么?”小学生能说出很多种答案,而高中生只说:“是一个红色圆圈”。为什么高中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远不如小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和规律越多,创造性越少。创新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创新教育应当是教学的主旋律。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在教学中特别努力做好下列几点。 一、鼓励学生发问 提出问题便是成功的一半,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小孩子天真烂漫,充满幻想,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如果我们对此横加  相似文献   

10.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测试:教师出示一张画有红色圆圈的纸,问:"这是什么?"小学生能说出很多种答案,而高中生只说:"是一个红色圆圈".为什么高中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远不如小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和规律越多,创造性越少.创新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创新教育应当是教学的主旋律.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在教学中特别努力做好下列几点.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教育创新的世纪,而教育创新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抛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上多下功夫,培养学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如果我们用传统呆板的“灌输法”进行教学,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势必培养出来的是高分低能,或是“哑巴英语”。这根本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下面,就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测试:教师出示一张画有红色圆圈的纸,问:“这是什么?“小学生能说出很多种答案,而高中生只说:“是一个红色圆圈“.为什么高中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远不如小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和规律越多,创造性越少.创新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创新教育应当是教学的主旋律.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在教学中特别努力做好下列几点.……  相似文献   

13.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古今中外的任何一次社会变革,都是以观念变革为先导。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的教学观念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传统的教学观念使我们的教育紧紧瞄准考试,升学考什么、教师教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要学什么,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整个教学过程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阳光的味道     
做富有爱心的教师。爱心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不敢想象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会对学生造成多大的伤害,很难希望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对社会作多大的贡献。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想说教育就是一颗爱心培育另一颗爱心,一种人格熏染另一种人格。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确定了我国21世纪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发展方针。我国教育由知识型向创新型的逐渐转变,客观上反映了对创新学习的呼唤。而课堂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则是教师如何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去的重要渠道。一、创新学习的主要内涵创新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对传统的学习方法、方式手段等的改革,创造性地取得知识的学习过程。它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拘泥课本,不迷信权威,在已取得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习中的新问题,独立思考,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一、转变教育观念,领悟新课改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精神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片面地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只注重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信息素养"的教育,特别是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评价标准和传统的教育价值观,而要将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的人才观.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加工复杂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是以传统的知识授受教育模式为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但在创新思想和能力方面有着较大欠缺,也导致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过于程式化。当今世界的发展,创新是根本。因此,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必须转变以往的教育模式,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一、引入概念教师:前面我们学过了画直线的方法,请同学们画两条直线,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学生画直线)。教师:你画出的两条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学生1:我画出的两条直线是相交的。学生2:我画出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教师:很好,我们在一张纸上画两条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一种是平行,另一种就是相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种位置关系——平行。(板书课题)教师:前一节课请同学们收集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平行的现象,你收集到了吗?现在把你收集到的与同学们说一说。学生:(小组内相互交流)教师:哪个同学汇报一下自己收…  相似文献   

19.
亲爱的小朋友,在阅读本文之前,请你准备:1,一颗安静的心。2,一支笔。视觉艺术家敏锐地捕捉光和影的变幻,在一张线条简单的画中,  相似文献   

20.
危淑玲 《教育导刊》2004,(3):123-124
无数成功的教育事例告诉我们: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应该始终贯穿着爱,教师应该凭着一颗真挚的爱心,将学生引进知识的殿堂,导入正确的人生航道。因此,教师应该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