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ER、PR与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9例乳腺癌和14例乳腺良性病变进行ER、PR、C-erbB-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中的ER、PR、C-erbB-2阳性率分别为52.7%,47.3%,30.9%.ER、PR、C-erbB-2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ER、PR在所有良性病变、低度恶性肿瘤中表达水平较高,在浸润癌、有淋巴结和全身转移的肿瘤中表达水平较低;C-erbB-2在所有良性病变中呈阴性表达,在低度恶性肿瘤中表达水平较低,在浸润癌、有淋巴结和全身转移的肿瘤中表达水平较高;ER、PR与C-erbB-2、表达之间均存在负相关.结论:ER、PR、C-erbB-2的检测对乳腺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ER、PR、HER-2癌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ER、PR、HER-2癌基因的表达的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SP法,检测106例乳腺癌ER、PR和癌基因HER-2的表达,45例乳腺增生症及乳腺纤维腺瘤HER-2的表达,并按照FDA推荐的DACO公司Hercep Test的标准对HER-2的表达强度进行评分.分析ER、PR和癌基因HER-2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关系.结果:乳腺癌ER阳性率为51.88%,PR阳性率为44.34%,HER-2的阳性率为71.69%,而且ER、PR阳性率随着乳腺癌级数增加(恶性程度增加)而降低;ER、PR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联.HER-2阳性程度的增生,乳腺疾病的危险程度随之增加,乳腺癌的恶性程度也相应增加;结论:同时检测乳腺癌ER、PR和HER-2的表达,不仅对指导临床判断疾病的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可为临床制定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ER、C-erbB-2、P-g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C-erbB-2、p-糖蛋白(P-gp)在乳癌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107例乳腺癌根治标本中ER、C-erbB-2、P-gp的表达。结果:ER、C-erbB-2、P-g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14%(59/107)、87.13%(87/107)、20.56%(22/107);E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C-erbB-2表达呈正相关,与P—gP表达无相关性;C-erbB-2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P—gP表达无相关性;P-gp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R、C-erbB-2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gp与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GFR在47例乳腺癌组织和19例乳腺腺病组织中的表达。结果:47例乳腺癌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率为53.2%.显著高于乳腺腺病组织中的表达(26.3%)(P〈0.05)。EGFR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EGFR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EGFR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CD105和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50例大肠癌组织和1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CD105和Ki-67的表达,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计算增殖指数(PI)。结果Ki-67和CD105在大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51.34±24.44,16.44±6.33),与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21.10±8.66,4.00±1.25)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Ki-67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的转移有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MVD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Ki-67在大肠癌高微血管密度组的表达(68.28±16.91)明显高于低微血管密度组(30.59±13.90),差异非常显著(P〈0.01),Ki钾的表达与MYD呈正相关(r=0.28,P〈0.01))。结论CD105和Ki-67在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同时检测两者的表达对大肠腺癌的抗血管治疗和判断其预后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Ki-67、VEGF、CD3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9例乳腺癌和34例乳腺良性病变的Ki-67、VEGF、CD34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乳腺良性病变中的Ki-67、VEGF、CD34阳性率分别为53.1%、78.6%和100%;乳腺癌中的Ki-67、VEGF、CD34阳性率分别为75.6%、80.9和100%。乳腺良性病变中Ki-67、VEGF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CD34不存在明显差异;Ki-67、VEGF的阳性率和表达水平在低度恶性肿瘤与高度恶性肿瘤中存在明显差别.并且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CD34的阳性率和表达水平在低度恶性肿瘤和高度恶性肿瘤中不存在差异;Ki-67、VEGF阳性率和表达水平在淋巴结未转移组和转移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别.VEG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密切相关.CD34阳性率和表达水平在淋巴结未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别;Ki-67与VEGF、VEGF与CD34表达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结论:Ki-67、VEGF、CD34与乳腺癌的病理参数之间存在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是制定乳腺癌治疗方案和预后估计的重要依据,是对传统的激素受体检测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c-erbB-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年龄、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71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及c-erbB-2的表达,并对临床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R、PR及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52%、49.29%和56.33%,ER、PR阳性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c-erbB-2的阳性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ER、PR和c-erbB-2可作为判断临床病理特征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耐药蛋白与P—g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gp与乳腺癌耐药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以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BCRP与P-g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BCRP与P-gP的阳性表达率均较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为高(P〈0.05)。结论P-gp与BCRP均在乳腺癌组织中有一定程度的表达,且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的存在可能与乳腺癌化疗的多药耐药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组织中MMP-2、MMP-9表达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183例乳腺癌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乳腺癌组织中MMP-2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0%(141/183)和65.6%(120/183)。乳腺癌组与良性对照组MMP-2、MMP-9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MMP-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P=0.010),与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均〈O.01);MMP-9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2),与肿瘤大小、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P均〈O.01);MMP-2和MMP-9的表达与年龄、月经状态、病理类型以及雌孕激素受体状态无关。③MMP-2、MMP-9高表达组10年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组。结论:MMP-2、MMP-9均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浆液性卵巢癌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984.1~2003.7月在我院妇科首次收治的浆液性卵巢癌48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2例,正常卵巢10例。用SP法测定ER、PR蛋白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特征比较。结果:ER、PR阳性染色位于细胞核内,在卵巢癌、良性肿瘤、正常卵巢中ER表达率为27.08%、33.33%、100%.PR表达率为41.67%、83.33%、10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ER、PR表达与浆液性卵巢癌的生存、分期、病理分级、淋巴关系,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中PR情况与患者生存情况无关。要明确ER、PR对卵巢癌的意义应作单一病理类型卵巢癌的受体多种测定方法的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莆田学院学报》2016,(5):27-30
研究LSD1在乳腺癌、癌旁组织及乳腺腺病标本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0例乳腺癌浸润性癌患者的癌、癌旁组织及20例乳腺腺病石蜡包埋组织中LSD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表明,LSD1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乳腺腺病组织(P<0.05),其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05,P<0.01)。LSD1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更差(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在周围型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聚合酶链反应三种方法检测基因表达是否一致及与生物学行为、CT征象的关系。结果:癌基因C-erbB-2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无关,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P(0.05),肺癌的分化程度低、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C-erbB-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O.05)。C-erbB-2蛋白表达与深分叶征、棘突征有关;而与肿瘤的大小、短细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无关。三种方法检测C-erbB-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一致.结论:癌基因C-erbB-2在肺癌发生、发展、CT征象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这种基因并结合CT征象可作为临床诊断及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R、PR、P53、bcl-2在大肠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相关性.方法利用ER、PR、P53及bcl-2特异性抗体对75例大肠良恶性肿瘤进行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四种抗体联合表达率在47例大肠恶性肿瘤、28例良性增生性疾病和41例癌旁移行区粘膜分别为26.83%、10.7%和0.10例大肠息肉P53和bcl-2均无表达,41例癌旁移行区未见P53表达.ER、PR联合表达率在大肠癌(42.55%)明显高于癌旁(17.07%),P53和bcl-2联合表达率在癌、良性增生和癌旁分别为48.94%、17.80%和0,三者间差异显著.而四种抗体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结论ER、PR、P53和bcl-2表达与大肠肿瘤发生有关.P53基因突变是人类大肠癌发生的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之一,bcl-2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分子水平标志;激素及其受体改变促进肿瘤的发生并且雌、孕激素受体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αB-晶体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αB-晶体蛋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57例乳腺癌患者病理组织切片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αB-晶体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αB-晶体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P〈0.01);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浸润导管癌中的阳性率(P〈0.05);αB-晶体蛋白表达阳性率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B-晶体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但与乳腺癌的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人乳腺癌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64例乳腺癌和55例胃癌组织中的HSP70进行检测。结果:(1)HSP70在乳腺癌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78.13%.61.82%。(2)乳腺癌中HSP70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年龄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3)胃癌中HSP70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HSP70在乳腺癌和胃癌中均呈较高水平表达.其中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恶性程度有密切关系,HSP70在乳腺癌和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SP70可能成为乳腺癌,胃癌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一1α)、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表达对宫颈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HIF-1a、AQP-1的表达,利用CD105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HIF-1α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明显相关(r=-0.674P〈0.05和r=0.897P〈0.001),与临床分期、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AQP-1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率为87.1%,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临床分期明显相关(r=0.989P〈0.05和r=0.807 P〈0.001),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微血管密度与肿瘤体积、浸润深度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609P〈0.05和r=0.845P〈0.001),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AQP-1的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P〉0.05);HIF-1a的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989P〈0.05);AQP-1的表达水平与HIF-1α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648P〈0.05)。结论:HIF—1α、AQP-1都参与宫颈癌缺氧诱导新生血管过程,并且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其中HIF-1α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染色体维持蛋白4(MCM4)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宫颈癌组织,20例宫颈内皮瘤病变组织CINⅠ、20例CINⅡ-Ⅲ、2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宫颈内皮瘤病变组织CINⅠ、CINⅡ-Ⅲ及宫颈癌中MCM4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5.588,P〈0.05).正常宫颈、宫颈内皮瘤病变组织CINⅠ、CINⅡ-Ⅲ及宫颈鳞癌组织四组间MCM4的阳性表达程度差异有显著性(Hc=36.655,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中,MCM4的表达强度的差异有显著性(χ^2=10.359,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癌中,在淋巴结有转移与无转移组之间,MCM4的表达强度差异有显著性(χ^2=5.748,P〈0.01);MCM4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分组和临床分期进展无关(χ^2=1.666,P〉0.05;χ^2=0.076,P〉0.05).结论①MCM4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②检测MCM4可作为判定宫颈癌恶性程度、评估其侵袭性及转移性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其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及宫颈癌的预后判定可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育龄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女性子宫内膜组织中性激素及其受体的变化。方法:随机采集2005.8-2006.1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35例育龄期功血患者的静脉血及子宫内膜功能层组织,以正常月经健康女性20例排卵后期设为对照组。①采用放免法测定功血组及对照组女性血清及子宫内膜组织中雌二醇(E2)、孕激素(P)的含量;②HE染色后对子宫内膜进行组织学诊断;③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结果:育龄期功血女性以排卵型为主(30/35),其子宫内膜组织中E2含量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含量低于对照组(排卵后期的子宫内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中E2、P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血清、子宫内膜中E2和P呈正相关(rE2=0.74 PE2〈0.01,rP=0.65 Pp〈0.01)。结论:育龄期功血绝大多数可能是由于体内作用于子宫内膜的性激素产生的时间、数量及其受体比例失衡所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及宫颈上皮内肿瘤(CIN)组织中入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及端粒酶反转录蛋白(hTERT)、抑癌基因P21^wafl和增生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在13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16感染及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TERT,Ki67,P21^wafl的表达.结果表明:1)CINⅡ级、CIN Ⅲ级、原位癌、浸润性鳞癌组织HPV16杂交信号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浸润性鳞癌HPV16阳性率也显著高于CIN(Х^2=5.670,P=0.017).2)hTERT在CINⅡ级、CINⅢ级、原位癌、浸润性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都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浸涧性鳞癌hTERT表达率也显著高于原位癌及CIN(Х^2=18.870,P=0.000;Х^2=66.390,P=0.000).CIN三级之间相比差异也具显著统计学意义(Х^=30.468,P:0.000).3)P21^wafl在浸润性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但与CIN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IN三级之间P21^wafl表达差异也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随着宫颈病变组织学严重程度的增加,Ki67表达逐渐增加(P〈0.05).5)HPV16感染率与hTERT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r=0.339),与P21”“表达之间呈负相关(P〈0.05,r=0.337),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P〉0.05):hTERT与P21^wafl之间呈负相关(P〈0.05,r=-0.248),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r=0.398);P21^wafl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5,r=-0.446).可见:在宫颈上皮内肿瘤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TERT,P21^wafl,Ki67表达改变可能与HPV16感染有关,且几者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影响CIN的发展及宫颈鳞癌的发生.这些指标综合分析可能为阐明HPV16的恶性转化机制以及为提高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率提供参考依据.组织芯片技术是高效的研究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存活素(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8例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及C-erbB-2的表达.结果:68例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72%(49/68),C-erbB-2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28%(19/68).Survivin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无显著性相关(P>0.05),Survivin的表达与C-erbB-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