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雪 《现代语文》2007,(8):121-121
"老板"这个称呼似乎已司空见惯,然而当你走进大学校园,听到研究生们纷纷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时,相信你依然会惊诧不已,甚至可能大惑不解。最初是理工  相似文献   

2.
另一种“老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板的称呼,大体始于改革开放个体户、私营业主等经商阶层的出现,这一称呼饱蕴崇拜、渴望、炫耀和讥蔑之意。20世纪90年代,“老板”称呼蔓延至大学校园,起先是理工科研究生们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后来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生们也跟上了这趟时髦;最初只有部分个性活跃的研究生公开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后来那些沉默寡言、谨小慎微、思想“上进”的研究生也在私下交谈中暗地里称起自己的导师为“老板”来。“老板”称呼的风行,迅速挤占了“先生”、“导师”、“教授”、“老师”之类称呼的市场。导师“老板”称呼的由来,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老师的称呼也变得随意起来。近两年“老板”一词很是当道,成了很多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对自己导师的称呼。研究生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历史似乎并不短,起先是理工科研究生们这样称呼自己的导师,后来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生们也跟上了这趟时髦;最初只有部分个性活跃的研究生公开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后来那些沉稳、谨慎、思想“上进”的研究生也在私下交谈中称起自己的导师为“老板”来。“老板”称呼的风行,迅速挤占了“先生”、“导师”、“教授”、“老师”之类称…  相似文献   

4.
校园"老板"     
"老板"这个称呼似乎已司空见惯,然而当你走进大学校园,听到研究生们纷纷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时,相信你依然会惊诧不已,甚至可能大惑不解.最初是理工科的研究生们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后来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生们也"入乡随俗","老板"便迅速挤退了"先生""导师""教授""老师"之类的称呼,占领了校园研究生院市场.  相似文献   

5.
“学术民工”与“学术老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不少研究生都“尊”称自己是“学术民工”,而将导师呼为“老板”、“包工头”。明眼人一瞧便知:研究生是导师的廉价劳动力,而“学术民工”却人在屋檐下,只有忍气吞声的份儿。暂不提研究生自身将来有多大作为,而就其群体来讲,在人们眼中已属于知识分子上层人士了。研究生作为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随着"以科研项目带学生"培养模式的日渐增多,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逐渐发生着变化。研究生把导师称之为"老板",导师"老板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在这种称呼变化的背后,反映出来的现实问题是,原本饱含深情的师生关系已经逐渐向简单的雇佣关系转变。正如我国首份《中国博士质量调查》中所描述最近十年来高校的转变:"师生间促膝畅谈、齐头攻坚的情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研究生对导师的劳  相似文献   

7.
boss的变味     
boss一词在英语中有“老板”“首领”的意思。在美国大学中,boss还有一解,它是研究生在相互文流时对导师的亲近称呼。大约是导师掌控着一定的研究经费,又指导学生研究课题,于是有了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中,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也是最富 争议的人际关系之一。在这种关系中,双方应扮演什么样的 角色?研究生如何看待自己的导师? 现在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导师是老板,这是近年来研究 生们对自己导师最普遍的指称。老板这样的商业用语,让人 直接想起劳动力市场上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研究生用这 样一个冰冷的词语指称自己的导师,将其带入本应是自由民 主的学术研究领域,实际上反映出当今部分研究生的生存现  相似文献   

9.
试论研究生导师中的“马太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太效应"是对人类社会复杂现象本质的概括与总结,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研究生导师中也广泛地存在着"马太效应"。本文主要阐述了"马太效应"在导师选择、导师队伍建设、论文发表和项目申报四个方面的体现,分析了其在研究生导师中的消极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强化鼓励机制;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梯队建设;严把导师资格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培养制度通常有两种模式:欧洲式的单一导师负责制与北美式的导师集体负责制。中国传统研究生培养制度是单位制度下的"导师制",这种制度实质上是一种学徒式的欧式制度。北美大学科研实行"老板制",这种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具有多元性与平等性。当前中国大学科研中也出现了"老板制",但与北美有本质区别:北美"老板制"只是大学科研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方式,是"大科研"时代大学科研管理的理性选择;而中国的"老板制"则是功利主义的产物,是师生关系走向功利化的表征。为了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中国研究生培养制度需要进行再设计。  相似文献   

11.
葛剑雄教授,现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198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任博士生导师,至今从事研究生导师的工作已近20个年头。在前不久结束的由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的复旦大学第二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中,经过学生推荐、院系推选和网络票选,葛剑雄教授等十位导师被评选为复旦大学第二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相似文献   

12.
现在,高校里面研究生流行管导师叫“老板”。我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一些研究生称导师为“老板”的看法。大多数称“老板”的研究生为理工科学生,问及为什么?答案不外乎几种:跟老板做课题,拿工资;师兄师姐都这么叫的;老板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称导师为“老板”的主要原因有:跟导师做课题较少;  相似文献   

13.
关注研究生教学中的“对话”与“启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教学中的"对话"有两层含义:从教学方式上讲,强调以问与对的形式启发研究生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突破;从师生关系上讲,强调"和而不同"、教学相长。缺乏目的性和特定状态的交谈不是"对话"。笔者在分析研究生与导师在教学中进行"对话"的可能性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在生成性课程的建构中研究生愤悱状态对有效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和导师     
近年来研究生对自己的导师最流行的称呼是"老板",本人却不敢苟同。当然,在现行体制下,期望过去那种朝夕相处的师生关系是不可能了,但导师相对于老板而言有更丰富的内涵。岁月匆匆,转眼到了研三下学期,毕业临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与导师的点点滴滴,想来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15.
对当今研究生师生关系异化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单位制度下的"导师制"、高校扩招、部分导师的学术道德低下等原因,目前我国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异化,突出表现在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老板制"关系,对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等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有必要采取重视研究生导师遴选、提高大学科研经费、改革科研资助体制,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等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研究生培养一改过去严格实行的"导师负责制",开始采取所谓"导师组"体制。这种"集体导师制"弊大于利,最主要的问题是,它采取的实质上是一种"本科化"的培养模式。如果导师的责任心稍有欠缺(在当前导师水平缺乏严格的考量机制和导师教学过错缺乏追究机制的情况下,这种责任心的欠缺还是相当普遍的),那么对研究生的学习较少关心督促、基本放任自流的情况也就不是个别现象了。于是,在这样同一个知识背景和学术平台上培养出来的研究生,  相似文献   

17.
现在很多研究生、博士生都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这早已从“不能说的秘密”变成“公开的秘密”,甚至许多导师都已默认或默许。虽然,一个称谓的变化本不能说明什么,但在当前严峻的学术形势和含混的学术氛围下,这一变化令人寻味:从“老师”到“老板”的变化,恐怕不仅仅是名称、称谓的简单变动,而是深刻反映了当前人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变迁。如果我们还能记得“老师”这一称谓曾是何其庄严,而“老板”这一指称又曾是何其声名狼藉,那么再联想起现在它们位置彻底置换,我们就会体会到:这种对于导师揶揄的称谓,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浙江大学自2007年开始举办四期"求是导师学校"的情况,以导师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为出发点,打造了一个研究生导师共享经验、相互学习的平台,促进了导师质量的提升也促进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生教育中,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直接制约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研究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导学互动关系”,促使导师与研究生建立良好的“导学互动关系”,对于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七宗罪”     
一直在象牙塔里生活的研究生,特 别是完成本科学业直接攻读硕士学位的 研究生都有哪些常见问题呢?且听笔者 慢慢道来,谓之"七宗罪"者,表明其 严重性也。 1.学习认真 这句话乍一看好像很正确,没什么 问题,甚至一直以来都是好学生的标 准。但如果真的以一个学生学习的心态 来完成研究生学习则是有问题的。第一 年一般课业任务较为繁重,学习当然要 听取各学科教师的意见,但学校、导师 招你来并不是要你换个环境啃书本,许 多情况下导师对这方面的要求仅仅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