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黑海海峡在经济、战略和军事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对西方列强,尤其是对俄国极其重要。俄国对黑海海峡政策是瓜分土耳其,控制黑海海峡,占领君士坦丁堡,让俄国人做土耳其的主人。这是俄国极力与英国争夺黑海海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1877——1878年俄国对土耳其战争的目的在于:取得巴尔干的优势地位,掌握土耳其海峡的控制权(即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土耳其海峡对黑海和地中海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它们是黑海的“门户”,是黑海走向地中海的唯一海上通道。俄国在成为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后,海峡对于其南方的经济和国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就黑海“门户”的占有权,俄、土之间多次地进行战争。1768年——1774年,俄国击败土耳其,迫使土耳其为俄国贸易开放黑海和海峡,之后,俄国又取得了军舰通过海峡的权利。1827年土耳其提出拒绝遵守与  相似文献   

3.
土耳其海峡     
李桦 《地理教育》2001,(1):42-42
被称为"天下咽喉"的土耳其海峡(见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二册P17图12.5),是地中海通往黑海的唯一海峡,故又称黑海海峡.它包括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三部分,全长345km,整个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两岸主权均属于土耳其.下面是两部分海峡有关数据的一览表.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是沙皇俄国南下土耳其、争夺巴尔干半岛和黑海两海峡霸权的重要时期,也是近代欧洲外交史上以俄土关系和俄土战争为主线的东方问题逐渐展开的关键时期.沙俄利用与巴尔干国家共同的东正教信仰和相近的斯拉夫族源的特殊关系,以及与土耳其地理毗连的有利条件,在19世纪连续发动了四次俄土战争,确立了俄国在近东地区的势力范围和传统影响.值得注意的是:(1)19世纪的历次俄土战争与18世纪的俄土战争不尽相同,它们不单纯是俄土两国间的局部冲突,而是整个东方问题的一部分,与近东和欧洲的国际关系紧密相连,牵动着欧洲列强战略利益的敏感  相似文献   

5.
1878年的柏林会议,是欧洲列强的一次分赃会议,反映了它们之间深刻的矛盾。一十八世纪以后,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通与战略要冲的奥斯曼帝国日益衰落,瓜分土耳其“病夫”的这份丰厚遗产,便成为列强在近东角逐的目标。野心最大的沙俄,为了打开东南方“窗口”,一再对土耳其发动侵略战争。到1815年,俄国西南边界已推进到普鲁特河、多瑙河口地区,它占领了黑海沿岸大片土地及克里米亚半岛,并且把塞瓦斯托波尔建为海军基地。 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保证土耳其大部分领土基本完整,使之成为列强斗争中的缓冲地带。但是,俄国的最终目的是占领君士坦丁堡,控制黑海两海  相似文献   

6.
地理课,介绍大洲时我说,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然后顺带说,黑海是海,里海是湖。没想到这不经意的一句却引起一阵“纷争“。有同学问:既然都叫“海“,为什么黑海是海,而里海却是湖呢?我解释道:黑海与大西洋间接地连在了一起,所以是海;而里海虽大,但不与海洋相通,所以是内陆湖。  相似文献   

7.
1.英吉利海峡位于西欧大陆与英国大不列颠岛之间,东段最窄处又称多佛尔海峡,它是世界航海运输量最大的海峡。 2.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西部出口门户,沟通大西洋与地中海,又是非洲和欧洲的界限,长度90千米,最狭处宽为14千米。 3.土耳其海峡位于小亚细亚半岛西段,是黑海进出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又是亚洲与欧洲的海上分界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包括三部分,由北向南依次是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  相似文献   

8.
柏林会议前后十余年间,俄国近东政策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避免外交孤立,保证黑海两海峡的安全和确保俄国在保加利亚的优势地位。1878年柏林会议召开,俄国迫于列强的压力,将《圣斯特法诺条约》提交会议讨论。结果保加利亚被肢解,但俄国获得了在保加利亚的绝对优势影响,虽然它同时失去了巴尔干诸国的支持和同情。  相似文献   

9.
爱琴海是地中海东部的一个大海湾,位于地中海东北部、希腊和土耳其之间,也就是位于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之间。爱琴海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海,所以又有“多岛海”之称。爱琴海南通地中海,东北经过达达尼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海峡通黑海,南至克里特岛。  相似文献   

10.
高中《世界历史》上册修订后增加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节,是十分必要的。讲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衰,有助于了解中世纪西亚、北非、中东和巴尔干地区诸国的历史变迁,对于了解发现新航路的原因,以及沙皇俄国与土耳其在黑海沿岸的争夺和近东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以一节的篇幅对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衰落及其对外征服的后果作了交待和分析。对东罗马帝国逐渐衰落和西亚、北非、巴尔干诸国的变化作了介绍,对奥斯曼土耳  相似文献   

11.
1885年平狄危机是英俄在中亚和近东地区长期争夺的产物.危机使英俄几乎达到战争边缘.由于在欧洲外交孤立,英国政府放弃了以战争解决危机的初衷.平狄危机持续时间虽不长,对英国中近东战略及海峡政策却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日甲午战争受到欧洲列强远东政策的支配。英俄矛盾是当时远东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矛盾。决定了远东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对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进程和结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英国和俄国在调停中日矛盾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体现着各自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3.
英国电影中的黑人身份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第一,因为宗主国或本国放逐而在生理和心理上双重无家可归的被放逐者.第二,因为殖民主义及其后遗症而散居各地的黑人流散群体.第三,因为殖民与后殖民行为促使黑、白群体相互“混杂”而使双方都失去民族纯洁性的黑人混杂体.第四,因为跨种族婚姻促使后代在基因方面“混血”,而在文化、历史、价值观等方面混杂的黑人混血儿,即所谓的“基因和文化混杂体”.  相似文献   

14.
在中日甲午丰岛海战中,清政府雇用的英国运输轮"高升"号在向朝鲜运送清军途中,被日舰"浪速"号蓄意击沉,大英帝国震怒.然而经过外交斡旋,日本反使英国认定清政府对此事负有全责并向其提出索赔要求.以往论者多以英国法学界专家撰文支持日本或英国在远东执行"联日防俄"的政策为理由解释英国政府态度转变的原因,本文认为,英国维护自己在华利益、事件调查中新证据的发现以及普通法法系(英美法系)价值准则的应用同英国维护英日友好关系的政策一起,成为英国政府态度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The outbreak of the First World War and the emergence of Russia as Britain’s ‘glorious ally’ swiftly changed public attitudes in Britain, which had been largely, but not entirely, hostile to Russia. The sense that Britain needed to cure its ‘abysmal ignorance’ of Russia, coupled with the strong desire to replace Germany, the enemy, as a trading partner with Russia led to the initi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the language at eight or more university‐standard establishments. The material and intellectual foundation of the nascent departments of Russian was a partnership between commercial‐financial and academic interests. Money from business sources was crucial in the introduction of Russian teaching at several of them. It was, however, only at Nottingham that the commercial sector actively tried (unsuccessfully) to control the behaviour of the college by restricting promised funding. Meanwhile, partnership with technical schools in recruiting teachers was a significant featur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Russian to the higher and further education sector. Staff recruited consisted of both British scholars and expatriate Russians (or other Slavs). Russian departments or divisions were often actively supported within the university by specialists in other fields, who were strongly of the opinion that any serious university system should accommodate the study of a society and culture as significant as that of Russia. When it became clear after the October Revolution that Russia would not continue to support Britain, France and America in the war against Germany, the withdrawal of interest external to the universities did not cause the immediate demise of Russian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they were by this time established firmly enough to survive for intellectual reasons alone, and indeed they survive to this day in most of the institutions discussed here. University College, Nottingham, later to become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exemplifies in microcosm the principal trends and features of the national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6.
“五四”阵营从它扎寨的那一天起就潜存着两种张扬个性观念的歧义,正是“新青年”与导师之间这种对“人”之辅导,培养方向的殊叙,导致了“五四”学生的分化,在英美与欧陆两种以个人为本位的自由主义思想导引下,新青年有了象牙之塔与十字街头的歧路,并在“五四”高潮过后分别走向了赴英美留学和去法俄俭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黑人英语已有四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它同标准英语目前仍有很大不同。本文论述了英国黑人英语的演变历程及其语音、语义和句法特征。文章认为英国的黑人英语教育是政府英语国际化同化战略的组成部分,然而鉴于非-加后裔的青年文化(囿于各种种族歧视矛盾中)和黑人特立独行维护自我的生存意识,黑人英语在英国从语言学角度看将继续自我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8.
俄国在美洲的殖民活动曾比较活跃。后来之所以失败,一方面因为俄国农奴制的落后和俄美公司商业和政治上的失败;另一方面,俄、英、美在美洲的争夺目趋激烈,俄国在处于弱势的情况下,被迫调整对外战略,退出美洲而保障它在欧亚的势力。俄国的北美殖民活动及其退出对北美地区及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