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沈从文通过《边城》等作品塑造了诗画般的"湘西世界",大力歌颂中华民族积淀的原始文明和自然文化,极力追求"一种古朴宁静的乡村文化景观"。在他精心打造"湘西世界"这个世外桃源时,又似乎有意识地在这里安排了一场又一场的悲剧和灾难,并且费尽心思地花大量的笔墨描写"砍头"这种残忍的刑罚。这表明作家虽然非常向往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但是他也深深感受到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所暗藏的危机,于是通过描写"砍头"这种残忍的刑罚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忧虑,借此来批判"湘西世界"存在的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是一部充满着浓厚民族色彩的乡土抒情小说,更是一首动人的“乡土抒情诗”。作者以一只带着温情的笔,为我们描绘了“边城”美的自然、美的风俗、美的人物,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善与关的湘西世界,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方式。从《边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湘西独特的风俗美。  相似文献   

3.
吕爱琦 《天中学刊》2002,17(6):118-119
在我国文坛上沉寂了30年之久的沈从文从80年代开始居然如“出土文物”(沈自己戏称语)一样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他的作品日益受到读者的喜爱。那么,他作品感人的艺术魅力在哪里呢?本文以沈从文描写湘西的小说为例,对作品中优美、古朴、奇异的湘西民俗作一探讨。 风俗是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由于地域不同,风俗也各具特色。鲁迅先生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开沈从文的作品,湘西美丽的山山水水和奇特的风俗人情便纷至沓来:碧水环绕的山城,元霄的爆竹烟火,端午的龙舟竞赛…  相似文献   

4.
丁辉 《语文知识》2011,(1):35-37
在湘西世界与"文明"世界当中,究竟哪一种人生形式包含了更多的人性理想,在沈从文看来并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回答的问题。如果以所谓"文明"世界的标准去观照湘西世界,给湘西世界贴上"愚昧"、"落后"的标签,那就遮蔽了沈从文文本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也辜负了沈从文从那种"未经开化"的淳朴状态中发掘人性的理想,从而反省现代文明的歧路的殷殷苦心。  相似文献   

5.
从鲁迅发源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多是从揭露、评判的角度展现农村的破败、凋敝及愚昧麻木。沈从文则可说是乡土文学的另类。他以平等的姿态,以"乡下人"的身份来描写湘西边地的生活、风俗、人情。以自觉的美学意识和"安顺天命"的文化观点来表达笔下离乡背井的怀恋。不管是对"乡土人"的自然美好人性、雄强生命力的赞颂,还是描写轻贱生命的痛苦和对命运的无奈,都展现了一种"梦幻田园的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的大家,他的作品大多是以湘西为背景,描绘出"湘西世界"中的底层人民生活的悲欢离合。他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正处于千古未有之大变局中,对于湘西呈现的落后愚昧,他希望能有所改变,想在改变中寻求湘西未来的命运,但又怕现代文明的输入会导致湘西世界中自然人性的堕落。沈从文是独特的,他既追求现代性同时又反抗现代性,在看到传统文化落后的同时又指出传统文化值得肯定的价值所在,在看到现代文明的先进时又能指出其存在带来的弊病。本文试从《萧萧》这部作品来分析沈从文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正> 象世界上那些著名的大作家一样,沈从文也有着自己的“创作家园”,这就是他的故乡湘西。沈从文的小说世界是“湘西世界”。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超越自身的象征意义,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人类历史舞台的缩影。“湘西世界”中隐含的“乐园”和“失乐园”的故事,可作为人类戏剧、人类命运的代表。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具有世界文化意义。一、乡土文化沈从文与湘西的关系,使我们十分自然地联想起世界文学中几个有名的大作家与自己的家乡的联系,如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和威赛克斯,威廉·福克纳和美国南方,舍伍  相似文献   

8.
在沈从文精心构建的"湘西世界"中,存在着一个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是"湘西世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沈从文的"动物世界"具有烘托环境、渲染心境、推动叙事的多重功能,以动物朴实本真的生命之美映衬美好的人情人性,以动物鲜活生动的野性之美揭示城市文明的虚伪做作,构成了沈从文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的作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半个世纪过去了,那独特的艺术光芒仍熠熠闪亮,为中外广大读者所接受。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那巫与神交织的《神巫之爱》所展现的民俗风情,尤令读者神往而记忆深刘,这也是沈从文作品的一大特色。湘西与世隔绝的自然环境、神秘的巫风楚雨,瑰丽梦幻的民情风俗,带给读者的是美的享受。文章以《神巫之爱》这个文本为例,从巫与神的角度来解读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民俗。  相似文献   

10.
冯祖强 《教师》2011,(6):123-123
沈从文被誉为中国现代的"风俗画家",其代表作《边城》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对湘西人原始、自然生命形式的描写,体现了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完美结合,共同构筑了作者心中的那个美好世界。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小说中构建起的湘西世界总是以本真和原初的面目呈现在我们面前,乡土风貌有浓浓的地域特色,那里的人民展示给我们的是人性的美。本文试从两个方面,分析、探讨沈从文小说中对湘西人文地理、风俗民情的原生态描绘。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描绘,既表达了他对湘西水乳交融的情怀,对自然生命的讴歌,对美好人生的倾心与向往,又曲折的反映了他的写作理想和社会理想,从而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沈从文小说的另外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以"乡下人"特有的眼光,观察着都市文明,嘲笑着都市的丑恶,认为都市的人生形式远远不及湘西的生活状态。而事实上,沈从文在极力批判都市文明"病相"的同时,无意间却向读者展示了城市文明的进步所在。这些进步,正是湘西世界所缺少的。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所描述的"湘西世界"具有浓郁的神话气息,结合其相关作品,从"神话元素"入手,可从"历史潮流的客观影响"、"作者创作的主观选择"及"巫觋之风的深刻浸润"三个方面,集中阐释沈从文为何构筑充满神话色彩的"湘西世界",初步探求沈从文寓于其中的深刻感情。  相似文献   

14.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孕育他的湘西世界是他着重描写的。《边城》和《长河》是沈从文以湘西世界为题材的小说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他通过这两部作品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常"与"变"。《边城》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常",《长河》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变"。透过"常""变"主题可以看出沈从文创作的真实目的和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的艺术世界包括了湘西世界和都市世界。其湘西世界的构架有几方重要的基石:湘西自然世界的主体形象——“水”;爱、善、美统一的生命形式;楚文化的遗风——风俗民情。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边城》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奇特的"湘西世界",给人展示了一种湘西农村所特有的山水美、环境美、人性美的奇美景观。寄托着作者"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文章从人情、风情、人性、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来分析沈从文《边城》的美学特色,揭示出《边城》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边城》是沈从文描写“湘西世界”的一个中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男女恋爱故事,情节简单,人物廖廖,但悱恻动人。故事是以悲剧告终的,小说的结束语让人充满希望又教人一腔无奈:“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一种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贡献是用小说与散文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湘西世界"有着特殊的审美价值,能够让人了解另一种"人生形式",从而获得"生命的明悟"."湘西世界"就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缩影,是他现实与梦幻的交织.他一方面试图在文本中挽留湘西的神话,另一方面在作品中已经预见到"湘西世界"的无法挽回的历史命运.以<边城>为例分析闪耀在沈从文身上的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式的情怀,可以深化这种艺术体验.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创作无疑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作家为什么会如此执着地关注着湘西?是何因素导致了他的此类题材创作的人性基本主题的特定内容构成?他那卓越的审美才能又是从哪里来的?……在全面勾勒了沈从文整个湘西文学世界的大致轮廓,并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这一文学世界的内在蕴含作了揭示和剖析后,上述各个问题便自然会立即出现于我们的面前。在此笔者拟就这些问题分别谈一些看  相似文献   

20.
植根于湘西的肥沃土壤——作家沈从文成功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创作无疑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作家为什么会如此执着地关注着湘西?是何因素导致了他的此类题材创作的人性基本主题的特定内容构成?他那卓越的审美才能又是从哪里来的?……在全面勾勒了沈从文整个湘西文学世界的大致轮廓,并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这一文学世界的内在蕴含作了揭示和剖析后,上述各个问题便自然会立即出现于我们的面前。在此笔者拟就这些问题分别谈一些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