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 ,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 ,被反革命集团利用 ,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这个时期历史的主要特点是 :毛泽东的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错误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利用和操纵了“文化大革命” ,并把它推向极端 ;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 ,并终于以党和人民的胜利结束了这场内乱  相似文献   

2.
第三节我国外语教学遭受灾难性破坏的十年(1966年至1976年) 关键词(一) 十年动乱中的我国外语教学 1966年开始的延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首先是从文教战线开始的。教育战线成了“重灾区“,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破坏了党对教育的领导,使我国的教育工作陷于一片混乱。在外语教育界,林彪、”四人帮”造成的破坏同样是灾难性的,罪行也是多方面的。他们篡改党的教育方针,竭力把外语教育纳入他们篡党夺权的轨道。他们散布“不学ABC,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在学习《“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这一课时,往往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既然“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人民带来严重挫折和损失的内乱,使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是一场应该被完全否定和彻底批判并应长久警示后人的政治运动。可是在这十年当中,工业、交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外交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不是很矛盾吗?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政治运动.其发展过程分为了个阶段。第一阶段: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到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相似文献   

5.
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指引下,不断解放思想的历史。在新时期思想解放的瑰丽图景中,最为耀眼的是在三次重大历史关头的思想解放。这三次思想大解放一脉相承,前后衔接,形成强大的思想冲击波,有力地推动着我国改革和建设一步步走向深入。第一次思想解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剧1976年粉碎“四人帮”,10年动乱结束,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如果不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铜,“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就不能否定,拨乱反正和全面改…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革命”期间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期用实际行动对“文化大革命”否定评价、“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对“文化大革命”不匆忙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文化大革命”否定评价再到改革开放过程中对“文化大革命”辩证评价四个阶段,这四个评价阶段都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7日是冯白驹同志诞辰93周年。冯白驹闪光的一生不仅体现在领导琼崖军民创造了“孤岛奋战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奇迹,也不仅体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努力为人民服务,还体现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与谬误和邪恶所进行的抗争。“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20年了,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经历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他的思想水平、政治素质和个性特征,令人荡气回肠,感叹不已。“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顿指导思想和实践愈演愈烈的产物,其间冯白驹就深受其害,莫名其妙地被作为“地方主义反党集团头子…  相似文献   

8.
~~2.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经历了徘徊中前进的两年。这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一大和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本应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新时期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但是,这两次会议没有能完成这样的任务。经济工作方面,开始使国民经济摆脱瘫痪、半瘫痪状态,这是成绩,但是就在这时,又发生了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的急躁冒进的错误。所以这两年间,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各项工作也有所前进,但党的指导思想仍然没有根本改变,从而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在总体上受到严重的阻挠。因此这两年是处于徘徊中前进…  相似文献   

9.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晚年的重大悲剧。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那么,这样一场持续十年之久的所谓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是通过什么手段和途径发动起来的呢?本文无力对“文化大革命”的全部手段和途径进行全面的探讨和研究,只就其中对“文革”的发动起关键作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世纪之初,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华民族复兴开了个好头。世纪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党领导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邓小平为这一辉煌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世纪之末,邓小平和中央领导集体一起,领导全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正确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他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航道。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重新引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健康发展的轨道。关于三中全会的教学,我认为应当充分阐明这一根本性的论断,着重讲三个问题。一、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而不是粉碎“四人帮” 1976年10月,党中央政治局,依靠人民的支持,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这确实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它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使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折、艰辛的发展历程,可以说,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或冲击着职业教育。尽管如此,职业教育仍一方面自身得到了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一过程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建国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第二个阶段从1958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第三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时期:第四个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二十世纪末;第五个阶段是新世纪之初的快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新课标版《历史》必修1第98页说:“‘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这种提法值得商榷。“文革”十年(1966~1976年)期间,全国人大还是于1975年初举行过一次重大会议——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14.
1976年10月,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庆祝粉碎“四人帮”的胜利,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但是由于“两个凡是”的提出,说明“左”的指导思想尚未根本改变。太阳出来了,被一层云雾遮挡着,人们在欢庆之余,仍心有余悸。什么力量能拨散云层,让阳光普照中华大地呢?大家急切地期盼着。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下简称三中全会),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对比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走过的路程,我们无疑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对于这样一次重要的转折,我们有必要探索一下其实现历史性转折的客观条件.在此,谨谈几点粗浅之见.一、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为三中全会的召开扫除了政治上的障碍三中全会是1978年冬天召开的.在此之前的1966——1976年10年间,我国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使我国的政治处于动荡不安的状况.因此,不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就不可能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不可能有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受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操纵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1967年2月,几位中央政治局和军委领导同志因在不同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作法提出强烈批评,被林彪、江青一伙诬为“二月逆流”而受到压制打击。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周恩来的关怀和支持下,挺身而出,进行了长期艰难的抗争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转折—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篇向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的好教材。我在教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了以下四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背景引渡教学之前,我首先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作了开场白: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在这之前,中国由于开展了“文化大革命”,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文化大革命”制造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混乱,给党和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1976年  相似文献   

18.
1975年整顿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化 《教学与研究》2004,3(8):53-58
1975年,在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是个重要的年份。本文主要研究了1975年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通过邓小平在这一年提出的意见和采取的措施,说明邓小平从对“文化大革命”实践的反思中,在把握国际局势的基础上,肯定了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做法,同时开始酝酿新的建设思路。这些意见和措施实质上表达了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还未结束时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思考,对后来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第四条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施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一点毋庸置疑,同时,“全面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其要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也以“德、智、体等方面”作了界定,于是相应地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以“德育、智育、体育”这一次序排列也就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20.
[时空框架] 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文化大革命时期:从196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三中全会的召开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