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骆殿兵 《中国德育》2014,(14):67-69
正但凡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听者最直观的印象是"好听""有味"。那么,如何才能让思想品德课教得"有滋有味",学生听起来"有劲"呢?笔者认为,有育人价值引领、有活动生成、有主体发展的思想品德课才是好听、有味的课。一、把握课程标准有"思品味"每一门课程教学都应当体现学科的特性,有学科的味道。《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其任务是引领  相似文献   

2.
现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活动教学已成了思品课的一大亮点。粤教版教材每一课都安排了“探究园”“实践与评价”等活动,学生活动贯穿了思品课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初中思想政治课应该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课程强调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现以"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为例,对此予以说明。一、创新教学设计,顺应学生成长规律布局谋篇体现了教者的教学智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教师要研读课标、教材,厘清重点、难点,在立足文本、尊重文本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对教材适当取舍、整合创新,创立全新的框架  相似文献   

5.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以下简称思品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本文主要从教师教学魅力、情境化教学、实践活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等方面探究激发思品课学习动机的策略,让学生喜欢上思品课、力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立明 《教师》2011,(33):94-94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以下简称思品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本文主要从教师教学魅力、情境化教学、实践活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等方面探究激发思品课学习动机的策略,让学生喜欢上思品课、力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生活世界"作为"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时刻提醒教学必须注重"生活化"。对教育而言,必须回归生活,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将教材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设计一系列有实质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各种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本文,笔者即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相关问题予以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以人教版本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为例,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本,下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可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着眼点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着力点应该是规范和引导学生的言和行,特别是行,教学的效果主要是看学生思想端正、品德改善和形成的程度,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方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着重强调课程的生活化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只有满足生活需要的教育才有意义,因为教育的源泉是生活。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设计更多学生喜欢和熟悉的生活化题材,并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  相似文献   

10.
<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并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教育即生活。"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挖掘生活,特别要密切联系学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生活。新的思品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本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充分利用好生活这个源头活水,不仅可以让思品课变得有价值、有意义,而且可以让思品课变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诗人何其芳说过"凡是有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修订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而且河北省教育出版社新编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也都安排了一定量的活动内容。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教材、新《课程标准》重  相似文献   

13.
<正>每一门课程都因其课程性质而具有独特味道,道德与法治课也不例外。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课堂味道十足,让人如坐春风、心旷神怡,而另一些课堂索然无味,致使课程性质凸显不足、课堂效率低下。笔者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应具备以下五种"味道"——一、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味陶行知认为,教育源于生活,教育要为改造生活而服务,只有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之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活动课做了较明确的量化和形式上的规定:"初中至少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但是,从农村的教学情况来看,却很难开展思想品德活动课。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配合,因地制宜开发资源是开展活动课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思想性、人文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一贯要求,"实践性、综合性"是课程标准重新提出的要求。"实践性"要求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  相似文献   

16.
<正>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那么,怎样打造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一、课前导入生活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基础性资源,是师生课堂交互作用的起点,教学在课首一环就应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注重  相似文献   

17.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针对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初中学生的现状,提出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倡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和能力。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全面学习掌握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还要不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把课程的性质界定为:"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2016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小学生开始走出校门、走向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2003年5月出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正是要着力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打破传统的学科式框架体例,真正使教科书的编写发生实质的转向,由面向成人世界的规范设计转而面向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