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胡锦涛非常重视对青少年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这些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体现时代性,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把握规律性,创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增强实效性,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坚持科学性,构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2.
2011年度,徐特立研究在平稳的态势中稳步发展。坚守者依然执着,但整体上并未掀起太多波澜。研究成果表现在论文、著作、课题等方面。研究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平稳发展;二是仍以教育思想研究为核心;三是研究内容有所拓展和深化;四是出现较多总结、回顾性成果。总的说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待深入和拓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李约瑟所持儒家思想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是消极的与负面的观点提出了反批评。认为传统儒家积极参加了中国古代四门主要的学科研究;其思想方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李约瑟对儒家思想的偏见,在于将儒家思想在某个历史时期的表现,视为儒家思想对整个科技发展作用的主体;加之其学术背景的限制,也导致他对儒家思想持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王丹 《文教资料》2007,(35):100-102
在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体系作为社会主导的意识形态学说,一直都是封建统治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孔子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思想博大精深,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笔者试从教育的目的与理念、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与形式四个方面对孔子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思想进行简单梳理,旨在吸收精髓,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同时倡导积极健康的教育形式,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章福彬 《教育探索》2008,1(6):114-115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育理论过于抽象;二是教育内容过于陈旧;三是教育方法过于单向;四是少数教育者素质不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二要借鉴国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三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努力创新。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思想具有很大影响,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在指导思想上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二、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拓宽思想教育的内容;三、在思想教育方法上变单一为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无论认识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种种误区。如“唯我独有”论、“淡化政治”论、硬性灌输论等11种误区。原因主要是对当今世界各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缺乏了解,受错误思想观念束缚,教条式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论素质不高,少数领导不重视不支持等。其危害是明显的,如明显败坏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的声誉等。思想政治教育引入以人为本意艾重大。必须创新运用以人为本理念。应做到如下几点:一是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作用意义;二是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三是改进教育方式;四是丰富教育内容;五是拓展教育领域;六是完善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中的难题主要表现在一些有较大内涵拓展空间的内容方面。这些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与行为特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构成及规律表现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研究的难点主要表现在教育对象的特征一直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变化,运用传统思路和方法已很难具有合理的解释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分析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其本身的属性与满足各种不同社会主体的丰富需求之间的对应程度考察。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则表现为动态的各种教学论复合交融的过程,这种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带来了认知的困难性。不可忽视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理论难点还在于社会现实对一定理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从汉朝起,儒家思想就成为国家正统思想及人们的言行典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本文以"扬弃"的态度继承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优秀内容,从培养道德观念、品德修养、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等方面,谈了对中专生加强儒家思想教育的必要性,以使中专生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汉朝起,儒家思想就成为国家正统思想及人们的言行典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文章用"扬弃"的态度继承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优秀内容,从培养道德观念、品德修养、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等方面,谈了在中专生中加强儒家思想教育的必要性,以使中专生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高素质的人才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Confucianism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ese learners’ academic achievements, mor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 It is often suggest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leads to educational success. Situating the Confucian ideology in a Western educational setting in so far as how those involved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cording to Chinese Confucian-based educatio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a BBC documentary that leads me to reflect on Chinese education. The documentary sought to investigate what would occur when Western learners undertake Chinese Confucian-based learning. In this article, my personal reflections on the content and messages of the documentary are interwoven with reflections of the teachers and others involved in the documentary. I begin this auto-ethnographic account by reflecting on my cultural upbringing in China and the influence that Confucianism had on my own early learning experiences. Selected diary entries show my identities within a unique Confucian cultural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2.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具有重政治和重伦理两大特征,形成了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的文化特质。自汉代“独尊儒术”以来,以社会为本位的儒家教育观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而以道家为主要代表的非主流教育思想,则倡导以个人为本位,它打破了主流思想一统天下的僵化局面,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发展。近代以来,我国教育思想出现了重视学西学和关注个体人的发展两大趋势,使个人本位的教育观得到彰显,从而引发了教育领域内的大变革。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将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教育观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推动我国教育健康、合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儒家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在长达两千一百年的历史时期内,儒家教育思想始终占据统治地位,它的内容宏博,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当今中国贫困大学生数量较大、问题较多、教育成效较差的形势下,继承和发扬儒家优秀教育传统,挖掘儒家教育思想对当代贫困大学生的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董仲舒的人性论有其内在的理论结构,他的人性论是在天人感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渗透到社会政治、教育等各个方面,他的“性三品”“性情说”等人性论思想无疑在儒学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人性论不单单是一种思想,更是在汉代大一统背景下为政治而服务的理论工具,是儒家思想重新被重视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理论原因。  相似文献   

15.
韩愈是儒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地位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儒学思想包括道统观与心性观两个部分,并是其教育思想的来源和基础。在道统观的基础上,韩愈作《师说》,大力倡导师道尊严;在心性观的基础上,韩愈提出了以教传道、育才兴国、因材施教、兼采众家等一系列教育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传统教化的理论基础与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书光 《教育学报》2005,1(4):21-27
儒家教化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教化思想。探讨这一主流教化思想的复杂人性依据,剖析其独特的伦理政治诉求,感悟其严密的组织运行系统,对于当代道德教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17.
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教育思想随着儒家学说的西传得到欧洲有识之士的价值认同,欧洲中世纪神学权威在儒学文明的冲击下发生了动摇。儒家"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的治国之道,"选贤与能"的用人之方,"有教无类"的全民教育观等,对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了积极影响。回顾孔子儒学在西方传播的历程和对欧洲启蒙运动及近代文明的影响,可以看到儒家文化教育在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普世价值,可以增强国人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有助于加强优秀文化教育精神传承,丰富当代文化教育内涵。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传统礼乐文化多注重研究音乐的外部联系,注重音乐文本理论的著述和研究,而较少涉及、深入到音乐的形态和本体及其内部人文精神,进行审美观照。古琴寄寓了儒家深刻的载道、明志与修身、养性的愿望和希冀。道家所唱之情,佛家所唱之性,儒家所唱之礼,使音乐沦为礼的附庸、政治的奴婢,失去独立的地位和自由发展的可能。在中国传统儒家礼乐文化中,音乐的作用和功能只是停留在了经世致用和比附道德,服务政治的层面和狭隘的范围之内,而真正能体现音乐怡情、畅神、审美的功用和价值,却因此而几乎消弭殆尽。礼乐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肢解了音乐本体,最终显现为无情之礼乐之道。  相似文献   

20.
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说.在悠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具有主导作用。而修养理念在儒家学说中又具有核心地位。修养.从教育理论上来分析.实为一种自我教育,即指人的学习、求知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主体主动地进行的。通过对传统文化、儒家学说、修养、自我教育四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作系统的梳理与解读.从学理上,修养即指人们在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过程中,鉴于自身在道德、知识、技艺等方面实际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为提高自身在真、善、美、德、智、体、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精神文化素养所自觉付出的努力活动和过程,以及通过这种努力和过程在自身业已取得的积极成果。传统修养思想在我国历史上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影响深广,是其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赖以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