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学校每年都举行不同层次和各种形式的公开课,诸如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等。有的学校还定人、定性、定量地举行公开课。此举对推广教学经验,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实效,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据笔者多年听课的观察和思考,认为因种种主客观原因导致了不少公开课变质变味,流于形式,研讨、学习、交流价值不大。笔者以为诸如此类的公开课少开为佳,不开更好。一是表演课。此类公开课重在表演。具体表现为:教师上课时对学生无须察言观色、引导讨论,却  相似文献   

2.
熊丙奇 《教育》2011,(1):17-17
岁末年初,不少学校都给老师开了公开课,让老师有机会总结一学期教学,汇报成长心得。可笔者在一些中小学听课时发现,有些公开课过于追求“新、奇、特”,有的老师还提前和学生打招呼“配合互动”,公开课成了表演课。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能力的提升并非易事,它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磨炼、成长,笔者认为,校内公开课这种教研形式能够发挥正面积极的作用,推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一、走出误区,审视公开课实践本质1".公开课"≠"表演课"。公开课与表演课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学校青年教师"一人一课"工作已经连续开展多年,即青年教师每学期每人向全校教师开设一节公开课,此项工作很好地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根据学校规定,开学初,笔者要向全校教师开设一节公开课。本着"常态化,真实化"的思想,笔者按照教学计划上的进度开设一节武术课,笔者没有因为追求课堂"有序、有效",而提前在上课班级"磨课、修课",仅告知学生"下节课,我们班级要开设公开课"。真实地讲,笔者对这节公开课没有太大期望,  相似文献   

5.
李长江 《教书育人》2000,(23):23-23
公开课是进行教学研究,交流经验的一种有效形式。它具有示范性、探讨性、启发性、交流性特点。它能给广大教师提供学习交流机会,从而凝聚集体智慧,推而广之,使之产生更大效用,因而,它很受教师的欢迎。许多学校每年都举行不同层次和各种形式的公开课,诸如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等。有的学校定人、定性、定量地举行公开课。此举着实对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实效,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据笔者多年来听课的观察与思考,认为因种种主客观原因导致了不少公开课变质变味,流于形式,研讨、学习、交流价值不大,让听课者大失所望,…  相似文献   

6.
岁末年初,不少学校都给老师开了“公开课”,让老师有机会总结一学期教学,汇报成长心得。可有些公开课过于追求“新、奇、特”,有的老师还提前和学生打招呼“配合互动”,公开课成了“表演课”。一节语文课上,教学内容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相似文献   

7.
市、县、学校为引领一线教师迅速成长,走进新课程,不定期举行“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笔者听了许多这样的课,觉得不少执教者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比较浅显,不到位,过于放大了新课程的某些理念,致使引领产生了偏颇,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8.
一、公开课存在的偏差1.公开课成"表演课"。公开课并非"表演课"。然而,现实中的不少公开课却带有浓厚的表演色彩:课前,教师进行反复"试演""组编""加工"。如重新调整班级座位,暗示学生"会的举左手,不会的举右手"。课上,教师镇定自如、滔滔不绝,学生积极踊跃、师生对答如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课后,听课者好评如潮,顺带谈些不痛不痒的建议。然而,这样"完美"的一节课背后,隐  相似文献   

9.
时下,作秀课、表演课盛行,这与开课教师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不无关系.但究其根本,问题还是出在我们对一节公开课的评价上--怎样的公开课才是一节好公开课?  相似文献   

10.
刘一华 《吉林教育》2008,(18):37-38
关于公开课,《中国教育报》曾展开过大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方、反方各说其辞,有人理直气壮地认为,公开课就是表演课;更有甚者居然做出了"表演课就是腐败课"的判断,进而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应。孰是孰非都不能绝  相似文献   

11.
"公开课"的德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开课”的最初出现,是作为一项教学教研活动,用以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佳方法策略、推广教学经验。然而,由于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职能,“公开课”的功利作用被强力扩张,“公开课”也逐渐演化成“表演课”、形象课”,甚至还出现了“公开课”作假的现象。但是,对“公开课”  相似文献   

12.
日前,笔者带学生到济南某所幼儿园去见习,共观摩学习了该园三位教师的公开课,或曰幼儿园为见习准备的三节优质课。师生看完课后都有很大收获。三节课分别为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活动。三位教师都能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以亲切温和的语言、从容大方的教态、与幼儿平等交流的执教方式,圆满完成三节课的活动目标。同时,笔者也发现了不足,这三节课的不足恰恰很有代表性,是公开课常常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是公开课难以甩掉的小“尾巴”。在此笔者认为:该为公开课砍砍“尾巴”了!首先,砍砍“表演”这根尾巴众所周知,公开课即为展示课,教师…  相似文献   

13.
时下,作秀课、表演课盛行,这与开课教师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不无关系。但究其根本,问题还是出在我们对一节公开课的评价上——怎样的公开课才是一节好公开课?我们不但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反而肯定了一些公开课中不该肯定的东西,这就不恰当地误导了广大教师,使广大教师亦步亦趋群起而效之。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正确合理的关于公开课的评价标准。以笔者陋见,关于公开课,当有四大标准:真实、有效、互动、快乐。这四大标准同时也是公开课的四种境界,就如同习武者练武功一般,当一层境界一层境界地渐进达成。一、真实真实,是一节公开课…  相似文献   

14.
12月10日,在我校举行了一次市中学音乐教研活动,笔者的一节音乐公开课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也产生了许多分歧。这是一节交响乐欣赏和表演课,内容是海顿第九十四交响乐第二乐章“惊愕”。教学的设计意图一方面是使学生感知“力度”在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同时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用聆听的方式欣赏这首乐曲,而是要求学生结合演唱、演奏与合作表演深入地感知乐曲。  相似文献   

15.
公开课是不扎实的课,公开课成了表演课,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教师来听公开课是想从中学到一些实用的、平时能用到的东西,而有一些公开课,只像那T型台上模特身上靓丽的衣装,可望而不可及。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各地围绕课程改革而开展的教研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而举行公开课往往则是各地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笔者经常参与各种公开课活动。应该说开展公开赛课和听课活动,有利于促进不同地区和学校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经验、技能的交流,能给广大青年教师以展示自我的平台,是个不错的教研形式。  相似文献   

17.
<正>磨课是青年教师的成长道路之一,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去年,笔者有幸在学校举行的以"智慧课堂,深度融合"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开设一节大型对外公开课,课题为"类比推理".笔者多次备课,反复推敲,并结合同组老师的建议不断调整方案,最终不负众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是笔者整理的此次磨课过程中的"前思后想"以及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感悟.一、设计反思1.问题情境从多样到有效案例1 类比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初始设计  相似文献   

18.
李卫 《今日教育》2012,(7):61-61
自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中体育的公开课、示范课等各种赛课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笔者经常参加学校和区级的各种公开课、优质课赛课,发现很多公开课的评选都注重从教师教的角度,即整个课的组织教学和教师上课的专业水准等方面来评价,而往往对学生的学,如学习参与度、自我体验、学习效果等有所忽略。那么,如何评价一堂高中体育课,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胡军  万林 《贵州教育》2011,(12):32-34
本节课例是一节学校教研组内的公开课,笔者和该校教研组一起听了这节课,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值得探讨,下面就把这节课例再现并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20.
“公开课”的最初出现,是作为一项教学教研活动,用以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佳方法策略、推广教学经验。然而,由于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职能,“公开课”的功利作用被强力扩张,“公开课”也逐渐演化成“表演课”、“形象课”,甚至还出现了“公开课”作假的现象。但是,对“公开课”的评论多以“公开课”的实效作用为焦点,“公开课”的德育意义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鉴于“公开课”具有的导向性、示范性和推广性等特质,笔认为对其作德育价值层面的思考更为重要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