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资本障碍及其政府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追求教育公平为主旨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一种政策取向,也是一种教育实践。目前,人们更关注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状态、成因及其治理问题。不同时期不同的生产方式、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是形成义务教育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差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直接后果是导致非规范性择校行为的发生。在择校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社会资本的力量日益突出,其负向功能被诱发,破坏了就近入学政策,加剧了家庭与家庭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社会资本的分化,损害了教育公平价值。由此,我们提出政府对于消除社会资本障碍的方向性建议:通过合理的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在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均衡的基础上,降低家庭社会资本在教育选择中的作用,建设学校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良性竞争环境,从而治理目前部分家庭、学校社会资本参与择校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广西教育》2014,(24):27-27
正"择校",即在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情况下,有选择地进入一所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这种现象在"小升初"阶段尤为明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焦虑"。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先后出台了多项治理政策,"择校"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问题依然不少,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可谓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择校: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择校问题成为义务教育中的一大难题,其核心原因是作为义务教育择校中直接利益相关者,地方政府、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及其家长在择校行为中形成了一种互惠的利益关系,并在追求利益过程中运行着择校活动。择校活动损害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解决义务教育择校活动的策略是,理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归复应有的公平契约地位,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难点之一。近几年来,我国构建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多中心治理框架,培植政府以外“第三部门”参与和支持公共教育发展,大力扶持薄弱、民办学校,缩小校际差距,多中心治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从源头上治理择校行为,取得积极的成效。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某省会城市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有关的统计数字、档案文献、政策文件等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就择校现象及有关政策执行情况做了大量访谈,对获取的海量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了政府治理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的影响,取得了初步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择校: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择校问题成为义务教育中的一大难题,其核心原因是作为义务教育择校中直接利益相关者,地方政府、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及其家长在择校行为中形成了一种互惠的利益关系,并在追求利益过程中运行着择校活动。择校活动损害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解决义务教育择校活动的策略是,理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归复应有的公平契约地位。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从"择校风"的兴起到"择校热"的盛行,我国一直致力于治理择校问题。近二十年来,政府已采取了整治高收费、乱收费,取消重点学校,发展民办教育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措施,对择校加以规范、围堵、疏导和消解。但根治择校问题还需要正本清源,需要通过重审择校政策的价值基础、完善适度择校的保障机制、构建多样化教育需求体系和继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等多渠道实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25):141-142
在我国义务教育由不均衡阶段向均衡阶段过渡的时期,择校问题是一大难题,影响教育公平,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择校问题是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当前优质教育短缺、分配不均衡矛盾的产物。本文基于素质教育理论、规制理论以及寻租理论,认为解决我国择校问题的根本路径就是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又离不开择校问题的解决。为此,应从遏制规制中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方面着手,让公民拥有均衡地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进而解决择校难题,推动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教育公平准则角度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的成因、影响及其治理.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发展对优质教育需求强度加大诱导家庭采取经济以及其他手段获取优质教育资源进而形成“择校热”.择校行为破坏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属性,加剧了社会不公并恶化了公众对社会的预期.加快教育资源积累并使其分布均衡,严格执行教育制度是应对当前择校行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当前初中择校仍是大问题,主要原因是义务教育资源不足、配置不均衡,导致老百姓只能被动选择学校。从初中择校的各种表现可以看出,目前存在两种择校现象:一种是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所引发的,属于被动择校,只有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之后才可能消失;另一种则是老百姓自主选择教育的行为,是老百姓行使教育选择权的必然结果。要从根本上治理择校,就必须“消灭”薄弱学校,下大力气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12,(7):17
李军斌在2012年3月5日《现代教育报》撰文指出:日前,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审计署联合发布的《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占坑班"和以跨区域为名收取的"择校费"之顽疾成为治理的重中之重。事实上,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意志,法律规定得非常明确。导致"占坑、择校""歪风"劲吹的真正原因是政府监管不力。近年来,对于治理"占坑、择校"乱象,总是"嘴硬手软",口号喊了不少,可总是口惠而心不至。而这回看来是"狼真的来了"。这不,"八大禁令"之一明确规定:加大查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择校热"问题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公平政策探讨的难点。这一问题集聚了当前公民受教育权利不平等、教育资源不均衡等现实状况。然而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为受教育者提供同等受教育机会,使其公平享用优质教育资源。因此,反思择校问题治理政策是解决当前择校问题的关键点,也是关乎教育公平发展的决定因素。为此,从教育公平的视角上看,必须重新审视政府的教育公平责任;必须公平分配中央和地方教育财政;必须建立合理的教育资源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与省政府纠风办、省财政厅、省物价局联合发布《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择校乱收费的通知》,提出浙江公办中小学择校率要降到5%以下的目标,开出几剂治本的"药方":增加财政教育投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更多的优质高中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免费之后的考验:实践难题与现实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是完善我国义务教育体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的童大决策.在回顾中国义务教育百年梦想,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免费目标的同时,剖析义务教育免费之后的三大实践难题一农民工子弟入学、城乡教育资源占有不均及学生择校三大问题,并通过"提供经费保障.消除入学心理门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强化政府责任,限期治理‘择校热'"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免费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潘丹婧 《文教资料》2012,(34):161-163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和社会舆论界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进行了严厉抵制和批评,但现实生活中的变相择校行为却愈演愈烈,呈普遍化趋势。面对这一矛盾现象,本文分析了"择校"的原因、弊端与合理性,从公平与质量的二重维度指出择校行为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并提出几点改革建议措施,以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公平、高效、质量地和谐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择校”现象的教育社会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不仅是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而且是影响义务教育公平性和均衡性的难点问题。教育社会学关注教育获得与社会分层的关系,运用教育选择功能理论、阶层优势与社会选择理论、教育成层理论对择校问题进行分析,可以使人们明确其产生的深层原因。要规范择校行为,使其成为促进义务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举措,政府必须加大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力度,改革现行择校制度,同时要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中学教育,为人的成才提供多种渠道。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举。浙江省海宁市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通过实现义务教育"零择校"、"全纳式"农民工子女教育均衡安排、向农村倾斜的教师资源配置政策、全面化特色学校创建、"小班化"建设、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和相关制度体系的完善等措施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路,为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郭文婧 《教育》2013,(24):5
"各地均衡配置生源,按学生居住地就近入学,大部分县基本实现了‘零择校’。"这是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浙江省35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的反馈意见。记者调查发现,择校"条子"多来自上级部门以及市委市政府。(2013年8月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说,浙江省为了治理择校的顽疾,下发通知规定:"除按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需照顾的极少数人员子女经严格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已取得巨大的成绩,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已经全面实现,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入学率、普及率等方面都得到明显改善,已经进入以确保公平为重点,以提升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崭新阶段。但是,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也日渐暴露,其中“择校”问题作为长久存在、久治不愈、危害巨大的难点问题渐渐突显出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义务教育继续向前发展。为治理“择校”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颁布了大量“禁止择校政策”,仅仅颁布还不够,在此过程中还应确保“禁止择校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北京市颁布《北京市教委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开始严肃治理"小升初"择校乱象,通过政策调整、技术手段、资源拓展等一系列"组合拳",疏堵结合、有破有立,一举改变了"小升初"择校的面貌,基本实现了就近入学的目标。但新政实行的第一年,许多问题积重难返,难以一步到位,包括择校现象在一些名校依然突出、"两次派位"政策存在弊端、"特长生"比例偏高、政策保障协调入学渠道不透明、"寄宿生"等择校渠道尚未认真清理等。因此,"小升初"新政要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划片就近入学"的原则,巩固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通过深化和完善改革,清理尚未涉及的死角,着手解决影响均衡发展的深层问题,营造改革的氛围和态势,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行动,打消名校和家长观望、赌博的心态,迈上新的台阶,打造"首善之都"堪为表率的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20.
择校热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性难题,且越是优质教育资源多的发达城市择校问题越是突出;即使一些地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验收,择校问题也并没有得到解决。这就足以证明,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只是择校热问题的表象,实质性问题还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不具可选择性,不能满足不同学生和家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择校的本源性意义应是选择适合的教育,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