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问为什么     
我有个怪毛病:不论是学习还是做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有些问题莫名其妙,没完没了的。是不是因为我的脑子长得跟人家不一样?需要帮助的我嗯,如你所说,你确实跟“一般人”不一样——呵呵,因为你跟某些科学家、发明大王、伟人……有点像!苹果为什么只往地上落,却不往天上飞呢?牛顿爱问为什么,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天上的星星像随意散落的珍珠,小小年纪的张衡却数得很耐心也很执著,他成了天文学家……“爱问为什么”,说明你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常常发现事物背后的“问号”。姐姐喜欢你的“怪毛病”,建议你去找到那把传说中的“金钥匙”,打…  相似文献   

2.
孩子为什么总被别人欺负?这样的情形经常出现!你的孩子哭着跑回家来:“妈妈,他们都不跟我玩儿。”“他们都欺负我。”“没人喜欢我。”这样的情况让家长心碎。你看到孩子是那么委屈,你既着急又不解:为什么别的孩子不喜欢他?你隐约地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做了什么事而让别的孩子远离  相似文献   

3.
肖柯5岁了,聪明伶俐,大家都很喜欢他。但是最近他脾气有点倔,当父母告诉他有些事不好做时,他总是这样辩解:“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好做,而我却不可以?”比如,父母告诉他晚上不能吃糖,他就说:“天天妈妈就同意天天晚上吃糖的,她还吃巧克力呢!为什么我不能吃?”父母带他去超市,他看到有些玩具就要买。其实家里已经有类似的玩具了,父母不同意给他买,他就说:“小渊家里有很多奥特曼,他妈妈还给他买,为什么你们就不给我买?”还有很多类似的事。父母觉得很难说服他,不知各位家长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你们又是怎么处理的。诺诺妈妈:肖柯小朋友的确聪…  相似文献   

4.
刊中报     
《成才之路》2011,(3):98-99
本书由著名教育家俞敏洪、张洪伟、周容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18岁,人生分水岭。有些事18岁前不做,一辈子就来不及了;有些事18岁前做了,人生就会不一样。都说孩子个个都是天才,可为什么条件相当,他送给孩子的书:《最好18岁前就做过这些事》  相似文献   

5.
陈宝珍 《考试周刊》2014,(71):30-30
<正>美国著名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存在八种甚至更多智能,这些智能同时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只不过有些智能表现得强些,有些表现得弱点罢了,它们通常以复杂的方式共同起作用。一个人,虽然他不识字但能讲精彩的故事,那么他同样具有不错的语言智能;他不擅长运动却能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你就不能否认他具有独特的身体运动智慧;他的数学成绩不好,却喜欢下棋,你就不能说他缺少数学-逻辑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理论表明,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潜能,每个  相似文献   

6.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对快乐的体验。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询问孩子的感觉,高兴不高兴,为什么?比如出去玩的时候问孩子:“你喜欢出来玩吗?高兴吗?”还可以问:“你跟妈妈在一起高兴吗?”父母也要经常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孩子,如“你能自己穿衣服,我很高兴。”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有些事情大人觉得没意思,孩子却很喜欢;大人认为孩子会喜欢的东西,小孩得到了却并不高兴。有的父母给孩子买很贵的玩具,孩子却宁愿玩水、玩泥巴、提迷藏、过家家。所以,我们不要总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做  相似文献   

7.
我们必须告诫自己,人生来就是伟大的。我们都带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来到这里,当我们下定决心的时候,就能够得到任何东西。你需要找出你的优点,并了解自己真正擅长什么。一些人喜欢与人沟通,一些人擅长逻辑和演绎,有些人有很多创意,有些人则是资源管理的大师,而有些人擅长把每一件事情做得有条理。决定哪一种工作真正使你快乐也非常重要。“快乐”使你在自己已经擅长的任何方面都做得更出色。你在享受工作的每一分钟。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家戴尔(Wayne Dyer)在他的《什么是你真正想给孩子的?》一书中提到:“创造力才是一切。”既然如此,有些事便是父母不该做的了:◇要求太高,不符合孩子的实际能力,比如“:你至少要说出十种以上不同的答案。”◇喜欢喋喋不休地教训孩子,比如“:你不许这样做。”◇限制孩子的  相似文献   

9.
追求美格拉底是苏格拉底的同乡,也是他的同学。他们都一样喜欢读书,一样喜欢研究哲学。所不同的是,美格拉底一本接一本地不断出书,苏格拉底却一本书也没有出。美格拉底不禁有些飘飘然,每次见到苏格拉底,总是把两眼望到天上。苏格拉底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他却用鼻子哼一声算作回答。苏格拉底的学生实在看不过去,对苏格拉底说:“美格拉底已经出了几十本书,堆起来有大半人高了。你为什么不把你的学说写出来呢?你的学问比他大得多啊!”苏格拉底说:“我们追求的不一样,他追求的是出了多少书,我追求的是真理。”时间就像一把淘金的筛子。许多年以后,…  相似文献   

10.
夏萌信箱     
孩子在幼儿园经常受欺负怎么办?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你孩子自己想出的那个办法。只要在幼儿园留心待上半天,你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对付他人欺负的一招半式。比如说分玩具、图书时,往往是抢得过就抢,抢不过就打,打不过则逃,实在逃不了还可以叫——报告老师呀!这是所有孩子都会的一招,若您的孩子不会,您就教他好啦。三岁的孩子不爱活动,喜欢独处,是不是性格有问题?我有位同事公派出国留学,有一天我去看望他爱人和四岁的儿子。去时这孩子正坐在床上望着一只足球发呆,我问他:“小勇你在干嘛呀?”他头也不抬地回答我:“我在想呢!要是我爸爸在家跟我踢足球,我使劲一脚对他踢,使劲踢……”“那你为什么现在不下来踢呢?可以跟妈妈踢,找其他小朋友踢呀!”“妈妈不会,也不许我下楼。”  相似文献   

11.
被爱的权利     
每一个孩子都有被爱的权利,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无论是内向的还是活泼的,也无论是漂亮的还是丑的……每个孩子都是纯洁的、可爱的,老师应给每个孩子以真挚的爱。 单靖筠是我班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总是惹事,我经常批评他,却一直不见成效。渐渐地,我不怎么喜欢他了。有一天站队时,单靖筠突然跑到我面前说:”杨老师,今天你让我来做一次排头吧。”“为什么想当排头?”“可以让老师领着。”他的话使我一怔,就是因为能让老师领着,所以想当排头。我突然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平日里只看到孩子的调皮,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忽略了孩子渴…  相似文献   

12.
你好动.他好静;你喜欢看侦探小说,他却喜欢看动漫……这都是因为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啊。个性不同当然在学习上也要选择不同的方法啦。看了下面的文章,相信你会找到“专属”你的学习攻略哦!  相似文献   

13.
孩子的书包虽不大,但它却背着家长的希望和孩子的未来。做家长的一般都很注意孩子书包的清洁,往往爱责怪孩子:“看你把书包都弄成什么样子啦!……”如果你是一个称职的教育型家长,你一定不会忽视书包这个‘’百宝箱”中的其他,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东西。从这种意义上说,孩子的书包是孩子某种思想的包裹,是一个五彩缤纷而又不成熟的世界。当你从书包的某一个口袋里发现孩子吃了半截又用糖纸匆忙裹好的糖果,你可以猜想孩子要么不喜欢甜食,要么是你送他上学的时间有些紧张。这一切如果不是,也许你的孩子在上课时偷吃糖果,被老师发现…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孩子,胖叔叔注意他已经很久了。他常常忧郁地坐在窗前,独自发呆。同学们在一起聚会的时候,他总是充满渴望地坐过去,甚至经常掏钱买单。但是,同学们却很少理他。今天,他又忧郁地坐在了窗前。(胖叔叔)嗨,小胖,怎么啦?怎么老是一个人啊?(小胖)他们都不理我……为什么?他们都不喜欢我……你挺好的啊,他们不可能讨厌你吧?可是,他们不喜欢我,他们喜欢郝佳。郝佳?是你们班上的班长吧?是的。老师喜欢郝佳,同学们都喜欢郝佳。他们就不喜欢我了。可是,同学们喜欢郝佳,并不等于不喜欢你呀。我想……同学们都不喜欢我……噢。那我问你,同学们为什…  相似文献   

15.
一个小男孩非常苦恼,因为他发现有好多事情,别的大孩子都知道,而他却总是不明白。“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母亲有一天对他说,“每个人一生要学的东西很多,如果在他七岁时就什么都懂了,那不是什么好事。”“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我喜欢这位母亲的话。不懂本身没有错,而如果认为不懂是因为自己比别人笨,从而自卑自弃,那就错了。也许,有人会对你说些他们懂而  相似文献   

16.
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曾教育他的弟子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就是说,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做。这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宽容。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但自己喜欢做的事就可以随意强加给别人了吗?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由于年龄的不同、性格的不同、生活环境的不同、知识阅历的不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孩子成长变化得很快,假如只是一味溺爱,事事顺孩子的意,孩子以为你会满足他的所有要求,认为你可能有些怕他,所以他想怎样就怎样,他甚至会根本无视你的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无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懂得与他人合作。这些情况看起来是小事,其实不然。在过分溺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当他成人后,性格会变得有缺陷,一旦被人冷落,就会变得绝望、消极、抑郁,达不到要求会不择手段。“史蒂文,吃饭了。”“今天吃什么?”“牛排,蔬菜色拉。”“妈妈,我要出去吃比萨饼。”史蒂文大叫。“为什么?”“我不喜欢吃你做的牛排。…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在童年时候,总会有个崇拜或敬畏的对象。你会把他看成是无比强大、无所不能的人,很喜欢和他在一起,又有些怕他。长大后想来,是不是很有趣呢?我儿时崇拜的不是大力水手,也不是圣斗士,而是我和蔼慈祥的太奶奶。听辈分就能把人给吓住了吧!我的太奶奶虽然没有特殊技能,但在小时候的我的眼中,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光环,因为我觉得她跟别人都不一样。她穿的衣服跟我们的不一样,她用的东西跟我们的不一样,就连她的气味也很特别。所以小时侯,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到太奶奶的房间里去“寻宝”。东翻翻,西看看,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9.
“什么 ?”我跟老菲芘说。她跟我说了些什么,可我没听清楚。   “你连一样东西都想不出来。”   “嗯,我想得出来。嗯,我想得出来。”   “呃,那你说出来。”   “我喜欢艾里,”我说,“我也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事。跟你一起坐在这儿,聊聊天,想着一些玩艺儿──”“艾里已经死啦──你老这么说的 !要是一个人死了,进了天堂,那就很难说──”“我知道他已经死啦 !你以为我连这个也不知道 ?可我依旧可以喜欢他,对不对 ?不可能因为一个人死了,你就从此不再喜欢他,老天爷──尤其是那人比你认识的那些活人要好一千倍。”   …  相似文献   

20.
昨天是过去,今天是现在,明天是将来。昨天的过去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的,今天的现在是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而明天的将来是个未知数。有些人喜欢追忆昨天,有些人喜欢幻想明天,而最聪明的人却善于把握今天。因为今天是昨天的明天,同时也是明天的昨天,只要把握好每一个今天,做好每一件今天应该做的事,那么你就可以笑看昨天,实现明天。总是追忆昨天的人往往一事无成。有些人喜欢拿昨天的成绩来装点今天,把一些陈年往事“当年勇”搬出来炫耀;而有些人却总是悔恨昨天,抱怨当初不该那样,不应该如何如何。有些人总是把过去的一点点成绩拿出来往生满铁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