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作品梗概》的习作教学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内容。对这一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梗概的特点,习得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理解‘梗概’含义—明确‘梗概’意义—例学‘梗概’写法—欣赏‘梗概’范作"等教学环节,让学生知道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和怎样改,从而掌握写作品梗概的基本方法,并获得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
[设计意图和教学目标] 作为本组单元中的一节部分感悟课,将围绕单元导读课上设计的学习规划展开学习.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作品梗概,整体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了解鲁滨孙非凡的人生经历,实现单元导语中把握作品主要内容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承载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了解外国名著"和语文要素——"了解梗概和写作梗概"展开教学设计,以"梗概是什么—梗概有哪些特点—梗概怎么写"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读、议、写,从而使学生读懂故事,掌握写作方法,理解小说的艺术价值和人物形象,受到人文的熏陶。  相似文献   

4.
六下第二单元:写作品梗概特邀审题、点评老师:朱兴华(高级教师,温岭市方城小学)审题要点分析写作品梗概,是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经常碰到的事情。学写作品梗概,既能锤炼语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又能让这部作品得到推广,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怎样写好作品梗概呢?一、读懂内容,把握脉络整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人物众多,故事情节也非常复杂。同学们要综观全局,把握脉络。  相似文献   

5.
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而写作品梗概,对学生而言更是一种新的尝试.写梗概,既需要学生能深入文本,准确感知作品的主题和内容,又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自己读懂的内容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连贯地表达出来.不同于学生平日在课堂中对单篇文章的概括练习,写作品梗概需要学生能将一部十几万字的"大部头",提炼...  相似文献   

6.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必须在了解事件梗概的前提下,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方面的感受。让学生去自己说出这些感受,其阅读必须是高质量的。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些对于初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恰恰,文章中的过渡句能有效降低概括难度,帮助学生很快厘清文脉,把握文章的主  相似文献   

8.
一单元总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本单元五篇小说,出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作家之手;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社会也各不相同;有些作家与作品的思想与今天中学生的思想实际距离较大。因此,教学本单元,应使学生了解作家和作品背景,从而正确认识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思想内容;还应结合知识短文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文体的课文主要分布在第二学段,且以传统的经典神话为主。笔者认为其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首先,神话是对古代文化的一种传承;其次,神话故事情节性强,是指导中段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与"了解事件梗概、复述作品大意"的适宜材料;最后,神话天马行空的想  相似文献   

10.
<正>同学们,这次习作要求你们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来写梗概。那么,什么是梗概,写梗概有什么好处,应该怎样写梗概呢?一、什么是梗概所谓梗概,就是一本书的大概内容。作品梗概是对原书内容的浓缩,是对原书的高度概括。写作品梗概,就是简要地把故事讲出来,尽量长话短说。讲述时不能掐头去尾,不能遗漏重要情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都要交代清楚。  相似文献   

11.
<正>审题要点分析写作品梗概,是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经常碰到的事情。学写作品梗概,既能锤炼语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又能让这部作品得到推广,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怎样写好作品梗概呢?一、读懂内容,把握脉络整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人物众多,故事情节也非常复杂。同学们要综观全局,把握脉络。(一)抓主要人物,抓主要故事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根据空间的大小合理安排词语的位置和间距,做到整体的和谐和美观。2.指导学生"含有多音字的句子要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意思选择恰当的读音"和长句朗读的停顿处理方法等。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等。学会"想画面、抓情节"的概括叙事性文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能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阅读中揣摩作者的表达顺序阅读叙述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以上几句话,是《语文课程标准》在分段目标中关于阅读目标的具体描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语文阅读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地位与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任务主要是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作品“苏州园林”.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熟练掌握利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八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篇幅都相当长。本单元习作.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写梗概,二是写场景。写场景对我们来说并不生疏;写梗概是这个单元写作的重点,又是新内容,过去训练不多,今天我们就重点聊聊怎样抓重点写梗概。  相似文献   

16.
一、自学的基本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以教科书为主的数学书籍,是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知识能力的重要措施。为了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自学,我们应该根据数学的特点,把自学能力具体化,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自学的基本要求,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1.了解梗概就是概略了解每一节每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如:①教材中讲述了哪些新知识;②这些新知识是怎样引进的,它们的实际背景是什么;③新知识和学过的旧知识有什么联系;④利用新知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名著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之一。小学名著阅读从课外走进课内,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带来的改变。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名著单元,如何引导学生读好名著,既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又发挥语文学科育人的功能,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智慧之一:初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入选课文都是节选名著的片段,是名著某章节的缩写,没头没尾,给学生理解造成一定困扰。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目标,对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叙事性很强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启迪学生的语言智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现代文阅读中,不仅仅是对文章写作技巧、知识内容的把握,还需要做到"品文"与"品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单元提示”对一个单元的整体知识作了概括和归纳,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单元提示”,了解单元内容,把握单元知识的整体脉胳,理清单元知识框架,从而有助于教师教学的进行和学生理解学习单元课文,形成阅读能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单元提示”呢? 一、读“单元提示”,预习单元知识 单元预习是单元教学中的第一环节,它为学生整体感知单元内容、性质和特点提供了材料,学生可以依据单元提示对整  相似文献   

20.
说课案     
今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二音乐第三册第六单元《卡门序曲》。 一、说教材 本单元着重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序曲”、“回旋曲”、以及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对各种乐器的演奏,初步认识和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