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没有教师的"教如其人",就没有学生的"学如其人",也就没有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由于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忽视和教育引导的缺乏,以及对个性的否定性评价倾向,扼杀了一些学生的个性,导致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健全。因此,有必要调整教师的教学观,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在知识传授中建立平等与民主、相互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才能更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由于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忽视和教育引导的缺乏,以及对个性的否定性评价倾向,扼杀了一些学生的个性,导致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健全.因此,有必要调整教师的教学观,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在知识传授中建立平等与民主、相互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人文学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人。有效的教育必然是充满着个性的灵魂撞击、独特的情感交流。语文教学要尽可能地培养、鼓励、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充分发展个性的领域。这样才能使他们焕发出无穷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仅仅来源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它要求我们关注个性,重视个性,要懂得教师对学生尤其是学生对学生的相互影响至关重要。个性和性格,当然也包括知识和才能等都在这互相作用之中得到完善和完备。当代认知学告诉我们,个性差异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变差异。可变差异表现为学生储备知识、学习策略、态度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习得的,也是可以改变的。而不变差异是相对于可变差异而言的,较为稳定的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它包括认知方式、智力类型、气质、焦虑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差别,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绩之间产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处理好合作学习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关系,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呢?为此,笔者作了一些有效尝试。一、营造合作氛围。培养个性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呢?笔者经过多年对班级学生的管理,总结了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模式:就是要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通过尊重、信任、引导和激励等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己个性和才能的机会与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其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使学生的独特个性得以最大限度发挥,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发展。通过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进行了如下一些尝试。一、广辟途径,持之以恒我们必须广辟训练的途径,丰富训练的形式,才能拓展学生个性发挥的空间,有效地激发、孕育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教育的核心。个性与创造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充分发挥个性,才能培养创造性。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合个体特点的教育,才能培养优良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成为全面素质得以良好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领域,个性是文章的灵魂,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解放个性、发展个性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只有放飞学生的个性,才能让学生在习作中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个性、解放个性、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