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论语》构建的父子纲纪中,孝是父母子女都应共遵之德,子女是伴随人一生的身份。父子纲纪以发展为根本取向,属权威类型,其主要表现与作用为:家庭具有超强的凝聚力,资源整合力,能集中资源发展下一代;以伦常统贯是非,子女得以自主成人;敬亲养老,乃安天下的大智慧;“敬”、“色”为孝,为子女提供了立身成人的基础训练,充满智慧。父母权威为家庭和子女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量,与子女的自由,及父母子女间的平等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带来社会结构的一系列嬗变,包括家庭关系的变化,而离婚家庭的急剧增多就是其表现之一。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破裂后出现的与完整家庭子女不同的特殊社会群体。这个群体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而逐渐扩大。父母离婚、家庭解体不仅会严重影响离异家庭子女的智力、性格和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遏止其社会性的顺利发展,导致离异家庭子女出现社会性发展不良。近年来,我国对离异家庭子女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研究的内容包括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3.
黄三周 《甘肃教育》2014,(17):39-39
正学困生转化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在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改革中,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学困生的成因1.家庭因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是相差不大的,部分学生"双差"的原因往往与家庭因素相关。父母对孩子的重视、父母间的关系、家庭教育的取向决定了孩子性格取向。有些家庭中存在着家长对子女管教的态度和要求存在偏差,对子女管理方法存在严重缺陷,本身家庭经济、家庭氛围不和谐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实施,家庭收入对子女进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入学机会开始产生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低收入家庭子女更多地就读于层次较低的公办高校;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子女在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中的就读机会逐渐增加。此外,在公办高校中,不同家庭收入子女间的入学机会差异主要与家庭文化资本而非家庭收入有关;在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中,家庭经济收入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子女能获取多少入学机会。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办学校中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城市公办学校成为农民工子女就学的主要途径。但是,农民工子女在入学、受教育过程中、取得学业成就等方面均存在机会不平等问题。其根源在于落后的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的欠缺,以城市为中心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以及农民工子女家庭资本的弱势状况。要解决教育平等问题,必须对现行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提供制度保障;构建平等、多元、无歧的学校教育;改善和提升农民工子女的家庭资本。使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平等地共享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6.
自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大规模发展,而高等教育收费也逐年增加,学费的上涨使学生的入学机会受到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对辽宁省6所不同类型院校2007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更多集中在公立普通本科和公立高职院校中,高收入家庭的子女更多集中在民办院校中。同时,在公立院校中,不同收入家庭子女的入学机会差异与其家庭经济关系不大;在民办院校中,家庭经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子女的入学机会。  相似文献   

7.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学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的社会经济状态下,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出现的新问题和以往研究中的不足作进一步探讨、分析出由于父母离异,使得代表心理健康水平的哪些指标与完整家庭的学生相比发生了变化;由于父母离异,抚育者的不同,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有何差异。根据这些变化与差异,学校可相应采取哪些可行性措施增进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使离异家庭子女和完整家庭子女都能共同拥有一个欢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8.
当前城乡中小学生家庭心理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教育心理学角度对自治区28个县、市近5000名城乡中小学生的家庭心理环境作了规模较大的调查。研究结果认为追求升学率是当前家庭的基本社会心理环境;封闭、半封闭的政治信息环境严重影响了家庭政治思想价值首要作用的发挥;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感情环境欠佳,直接导致家长的影响力、子女信任度随孩子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家庭忽视实践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使子女的道德、情感、意志、性格、能力的培养锻炼失去了生动途径,家庭娱乐环境和求美取向的新变化,在某些方面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习惯的形成和民族精神的弘扬。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对策性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全国175所高校47170名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家庭背景对我国社会成员进入不同类型高校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背景对子女获得高等教育的层次、质量与性质具有显著影响,但各个具体的家庭背景因素对子女进入不同类型院校的影响力不尽相同;学生在获得不同层次、质量、性质的高等教育上呈现出不同的家庭背景特征;中间阶层子女在高等教育选择过程中获益颇多.  相似文献   

10.
不同家庭所处的阶层不同,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不同;父母的职业背景对子女的毕业规划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文化资本相对充足的家庭与外界接触面广,拥有较多的社会关系,因而能为子女获得与其发展前景密切相关的实践机会和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家庭结构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防御机制进行了相关分析,并通过回归分析对不成熟防御机制的家庭教养因子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家庭结构和不同性别子女,父亲的教养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母亲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维度,仅性别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家庭结构的大学生防御机制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结构家庭,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对子女的不成熟防御机制有显著影响。在正常结构家庭中,母亲的情感温暖,惩罚严厉对子女的成熟防御机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特殊结构家庭中,父亲的拒绝、否认对子女的成熟防御机制有预测作用。在正常结构家庭中,母亲的拒绝否认对中间型防御机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教育中有很多家庭强调德育,他们教育子女学用结合,言行一致,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培养子女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思想修养。  相似文献   

13.
家庭文化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对全国部分地区高校学生家庭文化背景调查的基础上,从代表家庭文化背景的父母亲受教育程度的角度出发,文章探讨了不同家庭文化背景的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存在的差异,发现目前公立高职院校可以为不同家庭文化背景的子女提供较为平等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相似文献   

14.
随着家庭中原有的一些独生子女升格为长子女,受多方面的影响,一些长子女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与行为问题。文章提出帮助长子女走出心理困境的出路:家长采用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培养长子女的独立能力;做好孕前与长子女的沟通工作,及时表达再生育的真实意图;化厚此薄彼为公平对待,增强长子女的责任感;家庭联合与幼儿园,为长子女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  相似文献   

15.
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测查了526名特殊家庭和510名普通家庭的小学生和初中生。结果表明,特殊家庭子女的自我概念(2.20±0.49)最差,其次为学习认知问题(2.09±0.66)较多,再者是性格缺陷(2.03±0.54)和情绪问题(2.00±0.51)。特殊家庭子女在学习认知、人际适应、行为问题、情绪问题、性格缺陷、自我概念等各个方面以及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均显著劣于普通家庭子女。不同类型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显示,分居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流动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较多,其次是离异、丧偶和再婚家庭子女,留守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少。特殊家庭初中生在学习认知上存在的问题显著多于特殊家庭小学生。特殊家庭小学女生的自我概念问题显著多于小学男生。特殊家庭初中男生的学习认知、人际适应、行为问题、性格缺陷和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劣于初中女生。  相似文献   

16.
刘自团 《高教探索》2012,(5):134-139
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175所普通高校4.7万名2007级大学新生的调查发现:家庭文化背景较大地影响着子女对高校的选择,随着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子女进入"211工程"高校的比例明显增加。通过进一步分析和访谈可知:不同家庭文化背景子女在就读高校类型上呈现出的差异性,直观上是教育制度——高考选拔录取的结果,实际上是不同家庭文化资本的继承性传递,是各家庭文化背景群体惯习作用的结果,是各种家庭文化背景子女自身选择的使然。  相似文献   

17.
在对部分省份高校学生家庭所处社会阶层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科类角度入手,章描述了特定阶层子女对特定科类的偏好指数分布,并构建偏好模型对此做了分析。结论表明,缩小各阶层子女在不同科类中的机会差异,必须以收敛各阶层的收入差距为前提。同时,高等教育相关政策亦应做出相应调整以便为各阶层子女提供更为平等的入学机会。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新疆8所高校1611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从三方面分析家庭背景对子女入学机会的影响。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家庭所处社会阶层的不同影响其子女就读高校的层次和类型,基础阶层子女更加容易在公办性质高校获得入学机会;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入学机会受家庭背景影响最小;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随父母学历的提高而增加;基础阶层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受其家庭经济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9.
谈家庭对青少年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治理十分关键 ,不同类型的家庭 ,塑造不同类型的子女。家长应充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 ,讲究方法策略 ,最大限度地减少未成人的犯罪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编的《青少年适应问卷》调查了114名离异家庭子女的个体适应与社会适应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家庭类型子女的社会适应以及个体适应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亲子关系能显著地预测离异家庭子女的个体适应,而应对效能感在应对方式与个体适应之间起着明显的中介作用。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转变观念,重新审视夫妻离异现象,积极关心离异家庭子女,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加强专业性的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