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泛系理论是一种宏微兼顾的多层网络型的跨学科新研究 ,本文论述泛系理论的框架和特点 :784e(泛七要·运八筹联四维·系百科举半反万·系万归一 ) ,具体地介绍了她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的概况 ,同时论述了科学理性的 10原则和新型的生命力 ,形而泛学和泛系相对论的基本特征 ,大善遗憾·现实显生原则 (PRRP)、泛系超螺旋的 8环模式、万世廿律、历史和未来大势 ,介绍了系统分析或者超繁系统的观控的一些具体理法 :粲泛系和多层次粲泛系 ,运故创新法 ,大捞针法 ,另外讨论了与超繁系统的观控有关的产品·系统·理论·技术·人才·素质开发 ,以及科技教育创新、教育学和数专多能贵精奇的博才运筹的泛系理法  相似文献   

2.
文字的未来     
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脑功能的日益强大 ,作为语言辅助工具的文字 ,其作用在日益降低。文章预测了未来文字的使用情况 ,提出了大多数人可以不必识字的观点。观点不一定正确 ,但对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宏观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育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神经科学通过探索有关学习的脑机制,为学习科学研究提供生理学研究视角。文章首先对教育神经科学的内涵、发展及脑功能成像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继而对教育神经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论述,包括脑的功能结构与发展研究、语言学习的脑机制研究、数学学习的脑机制研究,以及情绪发展的脑机制研究;最后,描述了教育神经科学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教育神经科学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未来学是关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其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的学科.开展"计算机未来学"新学科研究,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进行宏观研究,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这对制定正确的计算机科学发展策略,调整研究起点和开发方向,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正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要保证我国量刑建议的进行,必须明确量刑辩论程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提出设置量刑辩论应当注意的问题;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必须公开、透明。而这一切都需要有一定的机制来确认和规范,即量刑辩论的案件范围、辩论内容、辩论顺利等必须明确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7.
论《墨辩》之辩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辩》博大精深,既有丰富的辩术,又有系统的辩略,仅仅从辩术方面来认识《墨辩》是片面的。《墨辩》有关“誉”、“诽”、“服”、“执”等内容构成了墨家的辩略体系,这个体系是科学的,是墨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8.
论科学课堂辩论的价值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立足科学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课堂辩论”方法相统一的价值视角,密切结合科学教学实践,重点从如下四个方面分析了“科学课堂辩论”的独特价值功能,即科学课堂辩论活动不仅有利于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有利于解决当前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中的“悖论”问题;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实现科学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泛系理论是一种宏微兼顾的多层网络型的跨学科新研究,本文介绍了系统分析或者超繁系统的观控的一些具体理法粲泛系和多层次粲泛系,运故创新法,大碗捞针法,另外讨论了与超繁系统的观控有关的产品·系统·理论·技术·人才·素质开发,以及科技教育创新、教育学和数专多能贵精奇的博才运筹的泛系理法.  相似文献   

10.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This paper draws on earlier work on ideas that underpin the collection and use of evidence in science in schools. It establishes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practical work share the same procedural underpinnings. It then takes the work of Toulmin on argumentation to suggest that the idea of the ‘public claim’ can be used to forge a link between scientific experimentation in schools and emerging ideas of scientific literacy. It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possible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1.
信念伦理学的基本主张是:我们对自己相信什么,即对自己的信念负有某种道德责任。信念伦理学论争于是围绕这种主张的可信、可能和可行等而展开。信念伦理学的\"克利夫特/詹姆斯之争\"是信念伦理学论争的最初起源。因此,探讨这次论争的具体情况,对于信念伦理学研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简述孟子的辩论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几个方面讲述了孟轲对不合乎儒家之道的言论和别人向他提出的问题进行辩论的技巧.  相似文献   

13.
在魏晋南北朝,之所以会出现哲学人才辈出的局面,与当时的士人通过口与笔自由争鸣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在自由争鸣中士人坚守自由、平等、唯理是从等规则,这使得他们在争鸣中具备了良好的心态,将自己的才智发挥到最大限度。另外,自由争鸣之风流布天下与参与争鸣教诲子弟博览群书,也是哲学人才得以成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世界问题作为存在问题的展开和具体化,在海德格尔思路历程的不同阶段形成主题。具体表现为:前期以此在与此之在的反正关系表现出来;中期以技术世界与艺术世界的反正关系彰显出来;后期以天、地、人、神间的反正关系表现出来。这些思考展现出海德格尔思想的主题是实现世界世界化、物物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价值观变革与晚清知识分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发生的价值观变革 ,在观念系统围绕着“天人”、“群己”、“义利” (“理欲”)等对范畴的争论而展开的过程 ,与社会生活中传统的知识阶层向现代型知识分子的转变有密切的关系。晚清社会 ,从龚自珍开始 ,传统士大夫中的异端、“条约口岸知识分子”、留学生和新式学校出身的知识者 ,先后成为价值观变革的主力。随着传统文人集团的分化和价值观念的新陈代谢 ,士大夫没落和消失了 ,新型的知识分子产生了  相似文献   

16.
开展毕业论文远程答辩是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落实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湖南电大毕业论文远程答辩的基本设想是实践以优质服务为电大核心竞争力的办学理念,其方案设计、技术选择和流程组织以人本化管理为灵魂,以规范化管理为基础,以网络化管理为手段,使远程答辩灵活和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7.
神经精神分析学是一个将神经科学与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以实现精神分析科学化的新学科领域,被认为是21世纪精神分析研究的新范式,问世于20世纪末,以《神经精神分析学》杂志的创办和国际神经精神分析协会的成立为标志。神经精神分析学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统一,对当代心理学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为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决思路,为心理学研究的未来提供了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社会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旨在对社会心理现象在神经、认知和社会三个水平实现整合性研究。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刻板印象、态度与态度改变、他人知觉、自我认知以及情绪与认知交互作用等传统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上面,主要范式是应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来验证社会心理学在这些范畴上的各种不同理论观点,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着广泛的发展空间。未来的研究应采用整合性研究与分离性研究相结合、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研究思路,这有助于建立心理学统一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9.
一战后中国思想界表面一致趋向社会主义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1920年春以后.受苏俄与共产国际战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中国思想界开始发生分裂。一部分人原本就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在苏俄及共产国际的影响下迅速转向马克思主义,与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展开了严肃的思想斗争,在理论上有力地驳斥了“革命无理”的论调,旗帜鲜明地论证了在中国先革命后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和组织上为最终确立以马克思派的社会主义理论改造中国的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Human enhancement aims at improving individual human performance through science‐based or technology‐based interventions in the human body. For various decades, associated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interventions were performed in conventional settings (e.g., research institutes) through conventional regulated and controlled procedures (e.g., clinical trials). In the last decade there has been an emergence of science activities grounded on emerging technologies used in unconventional settings (e.g., households; community labs), often through unconventional unregulated and uncontrolled procedures (e.g., self‐administration of substances). The Do‐It‐Yourself Biology or Biohacking movement is an example of communities supportive of such activities, which use emerg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the CRISPR technique. Among others, these can have other or self‐enhancement goals. Because such activities are anticipated to increase in the future, and due to the methods novelty, lack of regulation, quality, and safety control, there is uncertainty regarding personal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Thus, these can be considered to present an emerging risk to huma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A first step in risk regulation is considering ethical aspect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use, which has been implemented. A second step to sustain subsequent evidence‐based risk management and risk communication to citizen scientists, is necessary. It should involve risk assessment by experts and an understanding of public views on human enhancement technologies. Due to the scarce literature, gathering information to support this step was the goal of a non‐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This focused on internal enhancements through substances intake and human body manipulations, specifically DIY biology/biohacking activities with this go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