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比喻,是常用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刻画人物,可以使人物的外貌、性格、心理等形象鲜明地展示出来,给人以鲜活醇厚的美感。  相似文献   

2.
比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一、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喜用比喻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一大特色。在他的散文中,运用了许多精彩的比喻。这些比喻具有鲜明的特点,达到了“与众不同的趣味”,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比喻的运用使他的散文在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等给人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从人情美、音乐美、形象美对朱自清散文的比喻美作些探讨,以进一步挖掘其散文中的深沉美感。  相似文献   

4.
《新作文》2007,(10)
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你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常用的效果明显的修辞格式有比喻、排比、引用、拟人等。一、可巧用比喻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  相似文献   

5.
李佳秀 《学语文》2002,(5):44-44
运用一系列喻体说明或描绘同一个本体的比喻,叫“博喻”。巧妙地运用博喻,可以使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给人以鲜  相似文献   

6.
<正>比喻,是一种历史悠久又运用广泛的形象修辞。比喻能使抽象化为形象,深奥变为浅显,复杂化为简明,平淡化为神奇,给语言增添鲜明优美的艺术色彩,对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能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在小学阶段的作文习作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尤为重要。小学生学会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刻画  相似文献   

7.
比喻,是常用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刻画人物,可以使人物的外貌、性格、心理等形象鲜明地展示出来,给人以醇厚鲜活的美感。一、以物喻人———讲究韵味美用人们生活中熟识的某物来喻人,既可使人物形象鲜明可感,又令人回味无穷。如《卖蟹》中有这样一段话:“蓬松的刘海上缀满雾星儿,一颤一颤的;大而亮的眼睛里,像滴进了露水,含满了,要溢出来;被海风吹红的圆圆的腮上,也是湿润润的一层。她像是一朵晨光下的花骨朵。”这段话用了两个比喻:“像滴进了露水”“她像是一朵晨光下的花骨朵”,形象生动,意味悠长,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有着一种“言尽而…  相似文献   

8.
在汉语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种三字格的带有浓厚修辞色彩的现成话,它具有精炼、形象、鲜明、生动的优点,又有定型、现成,信手拈来即可使语言分外传神的特点,所以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下面试举一些例子。爬格子:代写文章。咬耳朵:代说悄悄话。刮胡子:代批评或训斥人。炒鱿鱼:比喻竞争能力差或在竞争中被淘汰。泡蘑菇:比喻拖延时间或故意纠缠。灌米  相似文献   

9.
二、漫画略赏 这幅漫画用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展示了当今学生的可怜处境—只许用功读书。厚厚的书本垒成高“井”囚禁着小小的“井娃”,他单薄瘦弱的身体与四周厚重的书“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由替他担心:他能否承得了这重压。漫画叫《井娃》,看到这题目,却不得不让人联想到那则有名的寓言故事—井底之蛙。看看井娃那大而厚重的眼镜就使人联想到了青蛙的凸鼓的眼睛,他抬着头可怜巴巴的望着四个角的天空,一脸的期冀与无奈。  相似文献   

10.
比喻修辞手法在《大学英语·精读》中的运用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是作者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它能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更鲜明、更感人。了解和正确理解比喻语言是阅读的重要技能 ,它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提高读者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也有助于读者体会到文章的“感染力”、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神奇功能” ,从而更好地欣赏作品。常见的比喻方式有 :明喻、暗喻、拟人、换喻和讽喻等几种形式 ,本文拟对《大学英语·精读》中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应用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信息交流离不开比喻,文明的传承、科学的描述也离不开比喻。人类因为创造了无数经典的比喻,使交流简洁传神,使深奥的科学易于被人们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比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常采用风趣、形象的比喻,试图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12.
比喻就是我们常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一、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3.
话说“比喻”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欧全枢说话、写文章,常常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为的是使表情达意更形象、生动。然而,喻无新意、拾人牙慧未必达到如是效果;倘若比譬新颖、不落俗套则能达意传神。“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陆机:《文赋》)这是以花喻文,大意...  相似文献   

14.
比喻是语言中最令人着迷的一部分,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恰当地使用比喻可以使讲话、文章具体鲜明,形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世界上几乎各民族都有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比喻。古希腊人常用天神比喻快乐逍遥,阿拉伯人常用风暴比喻灾难,非洲人常用橄榄树枝比喻和平,墨西哥人则常用仙人掌比喻独立。至于世界各个民族用太阳比喻美丽,用火焰比喻激情,更是屡见不鲜。 比喻不同于一般的陈述,它是一种形象化的语言(Pictorial Language)。比喻的心理基础是联想,即对某些有共同特点事物的联想。“比喻辞格是对感知过程中产生的联想进行描述的一种语言艺术手法。”如果把中国人常用的比喻和英国人常用的比喻作一个对比,我们就会发现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例如;中国人和英国人都用羊比喻温顺,用钢铁比喻坚硬,用大象比喻大,用狐狸比喻狡猾等等。  相似文献   

15.
正作文开篇,如果能够石破天惊,"以奇句夺目",则必使人"一见惊目,不愿弃去"。因为人们首先看到的是开头.开头怎样,对作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文要想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就要重视文章的开头。在众多的开头技法之中,比喻生辉法是经常运用的手法之一,可谓在议论文写作中永不"褪色"。议论文开篇运用比喻手法可以在文章一开始就将抽象化为形象,将深奥化为浅显,将复杂化为简明,将平淡化为神奇……所谓比喻生辉法,就是使用比喻的手法开篇。在文章中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能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具体来说不妨做到以下几点:1.阐释抽象词语。在议论文开头中,经常要阐释一些抽  相似文献   

16.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诗人臧克家以生动形象的比喻道出了语言要有“味”的道理。在我看来,这里的“味”不仅仅指“趣味”和“情味”,还应包括“理味”。所谓有“理味”,即指文章言约而意丰,隽永而精辟,具有一定的哲理内涵,能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7.
一个有学术探讨价值的命题 按照我国传统的文章写作,尤其是新闻写作中的用语要求,语言运用标准一般是准确、鲜明、形象、生动、简洁、传神……而用模糊语言似乎是一个忌讳。实际上这是一个应打破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8.
比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1.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如:"这是一个男孩子,头发有两寸来长,乱蓬蓬的,活像一个喜鹊窝;浓  相似文献   

19.
“比喻”是一种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从而引起丰富联想,激起热烈情感的表达方式。优秀的比喻往往教你置身于人物、行为之中,喜则同喜、悲则同悲,从而获得极深刻的艺术和美学享受。而那些深奥莫测的哲理、科学论点,也因为一个贴切精当的比喻,会立即令你折服。怪不得人们把比喻叫做语言艺术的艺术,比作“语言艺术之花”哩!  相似文献   

20.
正比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1.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如:"这是一个男孩子,头发有两寸来长,乱蓬蓬的,活像一个喜鹊窝;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