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问一个问题,如果你看到一个学生在做“叶的蒸腾作用”实验时,没按照教材提示的方法做,而是慢腾腾地用许多塑料袋把植物的叶一片一片地  相似文献   

2.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知识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教材中有些实验设计并不科学,或不易操作,或步骤复杂,还有些难以实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对一些实验因地制宜地做了一些改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四年级《科学》中的几个实验改进方案简介如下: 上册《植物的叶》一课中验证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需用一个较大的塑料袋罩住一盆植物,放在阳光下观察。我想,校园中有那么多种植物,何不加以利用?塑料袋大小可以随意,能罩住一个小枝条,甚至一片叶子,也照样能说明问题,所以我就布置学生在上课当天的早晨,随意找一个枝条,用自己准备的塑料袋罩住并扎紧,到了上课前我们就可以观察了。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物学教材关于“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选取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阔叶植物,用一个不漏气且干燥的透明塑料袋套在几片叶子上,袋口扎紧。对植物浇水后,将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或温暖的地方,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塑料袋的内壁上有许多水珠,从而说明植物的蒸腾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知识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教材中有些实验设计并不科学,或不易操作,或步骤复杂,还有些难以实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对一些实验因地制宜地做了一些改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四年级《科学》中的几个实验改进方案简介如下:上册《植物的叶》一课中验证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需用一个较大的塑料袋罩住一盆植物,放在阳光下观察。我想,校园中有那么多种植物,何不加以利用?塑料袋大小可以随意,能罩住一个小枝条,甚至一片叶子,也照样能说明问题,所以我就布  相似文献   

5.
植物叶的蒸腾作用学生容易理解,而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植物为什么不会被太阳灼伤的道理不理解。于是我引导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  相似文献   

6.
资源开发《叶的蒸腾作用》是人教版《自然》第九册第九课的内容。本课重点是围绕“树木的叶是否有蒸腾作用”而展开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中的意义,鼓励学生更加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我们是农村小学,每个学生家里都种有蔬菜和农作物等植物。我在教《叶的蒸腾作用》这课时,选在晴天。用预先准备好的盆里栽的一棵菊花,浇足水,再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把这棵菊花全部罩起来,把袋口扎紧。然后放在操场水泥台上,过会儿,就看见塑料袋里出现了小水珠。同时还举例,让学  相似文献   

8.
思维即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在生物学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很有必要。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在实验教学中培养 在讲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时,可让学生去思考塑料袋中水的来源,启发引导学生分析。瓶中水不会上来,有瓶塞挡住;塑料袋本身不会有水产生,只有植物体上的水分,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塑料袋中的水分是从植物叶上散出的,从中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再比如,在讲  相似文献   

9.
资源开发《叶的蒸腾作用》是人教版《自然》第九册第九课的内容。本课重点是围绕“树木的叶是否有蒸腾作用”而展开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中的意义,鼓励学生更加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按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学生认为树下凉爽的原因是树冠遮住了阳光照射或认为树下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缘故,不会想到树木的叶能蒸发出水蒸气。由于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学生对树木的叶有蒸腾作用自然“视而不见”,因此,有必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身边植物发生的自然现象。如何让学生感知树木的叶发生蒸腾作用呢?先由学…  相似文献   

10.
植物叶的蒸腾作用学生容易理解,而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植物为什么不会被太阳灼伤的道理不理解。于是我引导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在阳光照射强烈时,从大叶植物如泡桐、向日葵等的茎上选择叶片的大小、厚度基本相等,并且相邻的甲、乙两片叶。首先把甲叶摘下,叶片对折,用牙签固定好,  相似文献   

11.
植物体内的水分 ,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这就是蒸腾作用 ,这一过程可用下列实验验证。在阳光充足的正午 ,选一枝叶茂盛的树 ,用一透明白色食品袋套住一簇枝叶 ,将袋口拢紧 ,约 1h后 ,在塑料食品袋上有大量水珠产生。这是因为从叶的气孔逸出的蒸气 ,遇冷变为液态水。这一简单的实验不仅简便易行 ,且直观 ,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即可对蒸腾作用得以验证。蒸腾作用的验证$陕西淳化中学!711200@王青岗  相似文献   

12.
1 活动课时1课时2 活动目标  2 .1 态度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能对一些问题提出科学的见解和判断 ,并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有关的科学事实和知识支持判断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 .2 能力 初步学会选择准备实验材料 ,设计科学实验。2 .3 知识 通过探究了解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3 材料器具透明塑料袋、温度计、盆栽植物 (或插在锥形瓶中的植物枝条 )、凡士林、天平、量筒、绿布条、植物油、红墨水等。4 方法步骤4 .1 情景激疑 一株玉米从苗到结实的一生中 ,大约要吸收 2 0 0千克以上的水 ,大致…  相似文献   

13.
"蒸腾作用"是自然界植物生长过程中促进水循环的重要途径。在日常教学中,可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从观察实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中增进对"蒸腾作用"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为了激活学生的实验参与意识,引领学生从实验探究中把握"蒸腾作用"的内涵,教师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问来引导学生关注"蒸腾作用",探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为后续光合作用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1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植物的蒸腾现象和蒸腾作用的意义。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学会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切片,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使用技巧,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建立“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辩证观点,养成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五、“叶”一章的教学法在“叶”这一章內,与其他各章一样,要使学生确信有机体与生活条件的統一。本章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叶的外部形态內部構造,叶的生理机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及其在植物生活中的意义。該章共分六节:叶的形态和叶序,叶的構造,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綠色植物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叶的形态和構造——教师应以实物区別有柄叶与无柄叶,平行脉和網狀脉,單叶和复叶,对生叶,互生叶和輪生叶,叶片的各种形狀,叶序等等。不要求学生死記各种名称。教师应强調指出各种植物的形态、大小、叶柄長度以及叶序排列都有一定的适应形式,以保証叶片与叶片之間不会互相遮蔭。这种适应是生物体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16.
植物体吸收水分,是由根毛从土壤中吸进根内,再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输送到叶肉细胞的(图1)。这些水分只有小部分(约1%~5%)参与植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其余大部分通过蒸腾方式而散失到体外。那么,我们怎样知道植物水分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进行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下面我们来做实验进行探究。材料准备:三支相同的试管(可用材料准备:三支相同的试管(可用啤酒瓶或水杯代替)、三条大体相同的嫩枝(如阔叶树嫩枝或油菜苔)、两个试管架、少量植物油、一把小剪刀、三个塑料袋、一些绳子。实验步骤:1.将两嫩枝编号为①、②,将另一嫩枝上的叶片全部…  相似文献   

17.
《叶的形态》一节是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册(上)的内容。本节知识可使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适应性。同时,认识叶的形态是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植物分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第四册第十五课《植物怎样“喝水”》,课文为了证实植物用根吸水,用导管运输水分,用叶蒸腾水分,设计了三个实验。我认为可以把三个实验合并成一个实验做,不仅简便易行,而且实验效果好。实验目的:使学生懂得植物用根吸水,用导管运输水分,用气孔蒸腾水分,实验材料:试管一个、植物幼苗(根系完整、茎叶透明、叶较大的植物),棉花塞、植物油、红色墨水、塑料袋、棉线、试管架。买验过程:  相似文献   

19.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中学生物课必讲的内容.该内容比较抽象,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些教师虽然用一些植物来做实验,但既受季节限制,又受课时限制,效果很难保证.蒸腾作用是指水分子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除要受到植物结构和气孔行为的调节外,其过程基本上是一个蒸发过程.  相似文献   

20.
综观2005年中考物理(课改实验区)试题,突出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命题思想,考查了过程与方法的探究能力、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亮点一、凸显课程理念,突出能力要求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解答后面的问题:例1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种植物都具有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