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明与革新》2013,(4):17-19
北京时闻3月15日凌晨,《科学》杂志在线发文,宣布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团队首次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相似文献   

2.
谢家麟     
《科学中国人》2017,(5X):2-2
谢家麟(1920年8月8日-2016年2月20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被誉为'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谢家麟院士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前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的建造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装置。  相似文献   

3.
新华社柏林8月14日电(记者郭洋)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学研究所14日发表声明说,该所科研人员参与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一颗具有强烈磁场的脉冲星,这一发现有助人类对银河系中心和宇宙黑洞开展进一步探索。继美国航天局宣布接收到来自银河系中心的x射线脉冲后,全球各大研究机构纷纷将望远镜对准这一区域。幸运的是,德国的研究人员在第二次无线电观测时便发现了X射线脉冲的发送者——一颗明亮的脉冲星。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Thomson科技信息集团战略合作发布会,于2007年12月14日在北京举行,该项合作将中国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和进展及时准确地展示给全球的科学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将依托ISI web of Knowledge^SM平台,让全世界更多的科研人员了解中国的科研发展及动态,将为中国的科学研究的国际传播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谢家麟     
<正>谢家麟(1920年8月8日-2016年2月20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被誉为"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谢家麟院士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前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的建造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我国第  相似文献   

6.
叶铭汉是我国著名的高能实验物理学家、粒子探测技术专家。参加领导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制,并全面负责北京谱仪的设计和建造。北京谱仪建成运行以来,已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的物理成果,做出了至今最精确的τ粒子(τ念作陶)质量测量等,在国际高能物理学界占有一席之地。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功勋卓著的高能实验物理学家,为读者呈现一个科学巨匠的风采。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财贸系统第一个研究市场预测的学术团体——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市场预测研究会子元月14日正式成立。市场预测研究会的宗旨是,组织北京地区的商业工作者、科研、教学人员,对市场预测的理论与技术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逐步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预测理论和方法,为提高商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科学管理水平服务。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郭志军任研究会理事长,办事机构设在北京市财贸职工学院。  相似文献   

8.
2011年1月14日,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王曼民教授主持完成的“特大异型工程精密测量与重构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个项目从立项、技术研发、科研攻关、到鉴定、推广实施,历时六年。项目组成功的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引进到国内,经过技术攻关应用于我国的文物保护和修缮,以及大型的、结构复杂的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     
全国防治非典科技攻关组和广东省防治非典科技攻关领导小组1月30日在广州宣布,中国科学家经过8个月的联合攻关,在防治SARS基础理论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1月29日美国出版的国际权威杂志《科学》全文公布了中国课题组研究SARS的分子流行病学,解析SARS冠状病毒分子进化规律的最新成果。研究SARS分子流行病学,解析SARS冠状病毒分子进化规律,对于认识这一新发传染病的起源和传播规律,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据介绍,课题组首先对SARS流行病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识到SARS流行早期具有独立发生、有限地域、有限传播…  相似文献   

10.
韩义雷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I0001-I0001
[导读]如何“缝合”科技和经济的“两张皮”? 科技日报北京8月28日电(记者韩义雷)如何“缝合”科技和经济的“两张皮”?28日,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成立,探索新的体制机制。该研究院将按照各产业领域的技术需求,组织大学、院所科研团队设立研究实体,并遴选出覆盖该领域全产业链条的若干企业,结为创新共同体,围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瞻性技术,进行研究与转化。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革新》2014,(2):11-13
1月10日,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在这场科技界的盛会上,各项大奖名花有主。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和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著名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12.
正32年前,人类历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实验室诞生,传输了32厘米。而今,中国人将这个距离扩展了1400多万倍,实现了从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户通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月7日宣布,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标志着我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雏形。该成果已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  相似文献   

13.
24年前.学成回国的何志敏博士.为了恩师余国琮院士,在天津大学创建起一个新的团队。 12年前,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齐崴.选择留在导师何志敏教授课题组.继续为这个团队服务。 今天.齐崴教授的身边.也聚集了多位出色的青年教师。光阴轮转之间,他们薪火相传.不断为这个团队引入活水,也浇灌着天津大学酶工程与技术课题组这棵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树木。  相似文献   

14.
正全国认知科学会议今年迎来她的10周年,而中国第一个认知科学团队——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建立也已届第19个年头。在这两个特殊意义交汇的日子里,2018年10月27—28日,第十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第四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在北京裕龙国际酒店召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针对科研人员之间的项目合作关系,研究科研项目合作网络的人员组成特点、学科特点,并挖掘隐藏在网络中的科研团队。首先,基于科研项目数据集,通过计算人员项目之间的余弦相似性构建科研项目合作网络。其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指标对科研项目合作网络进行分析。最后,将合并策略加入到凝聚子群分析算法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合并的凝聚子群分析算法(Merge Cohesive Subgroups Algorithm,MCSA),用于挖掘隐藏在科研项目合作网络中的科研团队。实验分析了某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合作网络中人员合作的紧密程度与合作模式,核心科研人员的年龄构成,以及各个学科的发展趋势等情况,与典型的社群挖掘算法FN算法和LPA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合并的凝聚子群分析算法挖掘到的科研团队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马健 《未来与发展》2011,34(1):10-12
对于"大科学"时代的科学研究而言,知识的分立问题显得十分重要。人们在组建科研团队时,非常关注那些便于通过文字化和书面化表达的个人信息。但事实上,诸如科研人员的知识结构之类的信息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如此,协调分工的知识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交流、了解和磨合,才能逐渐积累起来,从而真正降低协调科研分工的成本。这是人们在选择具体的科研合作模式时需要仔细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常年工作在百米高的花岗岩山体腹中,身处"不见天日"的工作环境,团队却解开了全世界高能物理学家都想解开的谜题——2012年3月8日,他们发现了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并测量到其振荡概率。由于这项震惊国际物理界的成果,王贻芳获得科学界"第一巨奖"的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成为了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经过17年9度空缺后,毫无悬念地  相似文献   

18.
科技动态     
<正>中国实验快堆首次成功临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近期在北京宣布,由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CEFR)首次临界。这是我国核电领域的重  相似文献   

19.
2012年3月8日14时,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在北京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介绍该结果的论文已于3月7日送交美国《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其预印本也已在网上发表。3月8日16时,王贻芳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学术报告,并通过网络直播,向全世界的粒子物理学家报告他们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6月23日,备受瞩目的"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盛典"在北京举行,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院长王志明获得"年度人物"荣誉称号,其提名理由为"在成都建立国际化开放式学术特区,为西南科研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同年获得此重要奖项的还有"中国天眼之父",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南仁东。而在2014年,王志明教授的人工材料国际团队和另一位时代楷模——黄大年教授的团队,同时荣获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