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英语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学生素质.这符合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努力构建英语课堂和谐教学.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实施和谐教学的前提。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英语和谐教学的核心。下面谈谈自己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丁丽  熊艳 《南昌教育》2006,(3):23-24
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舰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中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中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要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3.
和谐校园建设的意义与基本内涵1.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意义首先,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  相似文献   

4.
和谐校园建设的意义与基本内涵 1.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意义 首先,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的主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创新型的社会”。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指导教学全过程。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个好的试验,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将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在这科学大爆炸时代,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创新型社会是中国人乃至整个世界人的一个共同走向。无论是工作在高科技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还是工作在最初级的知识传授领域,都要义不容辞的去执行胡锦涛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把世界装点的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领导班子、和谐的办学条件、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文化与和谐的长效机制是新建本科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工作  相似文献   

8.
关于加强高校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高校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要把握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客观务实;科学民主、依法治校等主要内容.实施高校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高校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云南教育》2008,(23):1-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院校有重要意义。一是构建和谐高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高等院校办学以人才为本,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国华  常征 《吉林教育》2006,(12):12-14
构建和谐校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相似文献   

11.
和谐校园建设中的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以人为本、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要素的校园。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发展,学生素质培养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实现师生与环境的和谐,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并能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这些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院校有重要意义。一是构建和谐高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  相似文献   

13.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依法管理学校、注重学校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和谐学校建设的核心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因此。用课题科研发展观引领和谐学校建设,就成了我们和谐学校建设的基本构想。立足于我校实际,我校认真开展“人文服务”教育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用课题科研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走近学生。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而提出的一项全新的伟大实践。企业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把和谐运用于企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现代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理性选择。以人为本是和谐企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构建和谐企业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整体上提升职工队伍的素质,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龚梅 《考试周刊》2010,(16):218-2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子系统。本文从以人为本的理论出发,指出只有以领导集体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才能构建和谐校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杨桂侠 《学周刊C版》2011,(8):124-124
“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这标志着一种富有人性化的社会发展观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它已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同样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从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构建以人为本的政治课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和谐校园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学校发展的要求,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本文从创设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实现教育管理与教学服务的和谐统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平安校园建设等方面,论述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1.关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精神要求我们正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落实到所有教育活动中去。这是新课程实施的一项基础工程,只有真正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为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步入坦途。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传统观念的顽固性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运用学校管理制度、师生评价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等管理手段长期引导、干预,形成一个有效的运作实施体系。2.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过程是一个以人的整体心…  相似文献   

20.
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理论的精髓,是新课程倡导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因此教育要率先落实科学发展观。地理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