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应急物流中心是非常规突发事件下实现物资有效调度与配送的关键节点。首先分析和总结了应急网络的概念和拓扑结构、特征以及规划,然后通过探讨应急物流中心的分类、功能以及建立的原则,重点对建设应急物流中心的策略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当前非常规突发事件下应急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绩效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颖  谢莹莹  吴陈 《科学学研究》2018,36(3):464-473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客观、科学地评价产业技术支撑能力对于我国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应急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支撑能力是提升其应急救援能力的关键。本研究从技术投入、技术研发、技术产出和技术服务四个方面构建我国应急产业技术支撑能力评价指标,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的技术支撑能力进行实证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应急技术支撑能力存在严重的区域差异。最后,结合研究的结果提出了提高我国应急产业技术支撑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翠英  张英 《科技通报》2019,35(2):236-239,257
洪水灾害是制约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主要因子之一。灾害应急管理在灾害防御、灾害管理和灾害控制中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研究城市在面对灾害时的应急管理能力,在调研某地区洪水灾害现状基础上,明确出城市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14个指标,运用AHP法构建起城市应急能力评价指标结构体系,设定每个应急能力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综合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和指标量化标准得分,得到基于洪水灾害的城市应急能力评价值,给出提升该地区城市应对洪水灾害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社区不仅是预防和应对公共危机的前沿阵地,也是各种公共危机的直接接受者。社区应急准备能力是应急管理四大板块中的重要一环,在应急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初步建立起城市社区应急准备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社区社会能力、社区韧性能力、社区应急准备文化能力、社区经济能力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并依据情景-任务-能力理论对其进行了修正和完善。过程中采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体现了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输变电工程的应急能力评价的问题,通过网络分析法对各指标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梳理以解决应急评价指标之间不相互独立的问题。引入连续的二元语义法,对输变电工程指标进行评价以克服人为主观评判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将两者结合对输变电工程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建立输变电工程的二元语义网络分析法的应急能力评价模型;再根据具体实例分析、检查,专家对相应因素的打分,并利用SD软件计算出各指标的隶属度,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输变电工程应急能力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政府应对频发的突发事件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管理是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结合国内外应急管理评价性研究成果,采用WSR系统方法构建由4个一级指标及其下5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性,建立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模型对突发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长沙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实际应用,证明该评价方法操作性强、对整体数据的运算性强,能科学、客观、有效地对横向的政府间应急管理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内涵,综合考虑城市灾害风险和城市灾害防御能力两个方面,构建包含8个一级指标39个二级指标的能综合反映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多个城市多年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Firedman-Tukey投影寻踪法,给出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算法原理和数学模型。算例研究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评价多个城市多年的灾害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应急物流能力成熟度模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急物流能力的量化以及分级对于应急物流系统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借鉴成熟度模型的相关应用,将其引入到应急物流管理领域,构建了应急物流能力成熟度模型,并对应急物流能力进行分级,并借助贝叶斯网络强大的推理功能对应急物流能力的主要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与改进,实现应急物流能力等级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基于BSC和PCA的港口物流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促使港口正在由传统的运输中心转变为综合性物流中心。文章基于平衡记分卡(BSC)和主成分分析(PCA),构建了适合港口物流绩效评价的新型指标体系,从而可以消除指标间的相互影响,避免主观赋权带来的偏差。实践证明,该评价体系能够对港口物流综合绩效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有利于港口物流绩效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被强调,而政府应对频发的突发事件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管理是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科学地评价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有助于推进政府管理能力,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外应急管理的评价性研究成果,采用WSR系统方法,系统性地构建了由四个一级指标及其下5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政府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性,建立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模型对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长沙市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实际应用,表明该评价方法操作性强,对整体数据的运算性强,能科学、客观、有效地对横向政府间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以政府为本位,假定政府是以应急反应绩效和应急成本为约束条件,研究在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和应急物资储备策略这三个维度的政府应急效用最大化。分析得出:政府根据不同约束条件的不同边际成本及权重,适当调整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应急物资储备策略等要素的投入程度,实现其最优的应急社会效用。  相似文献   

12.
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不仅包括危机发生时的应急决策,也包括平时为应对突发危机所做的准备。分析突发危机事件应急管理中需要用到的辅助决策信息,提出突发危机事件元本体模型,以提高对事件过程描述的灵活性,增强预测预警功能,扩展决策辅助信息,以进一步提高应急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参与处置公共危机是军队的一项重要职能.从我军参与处置“非典”危机、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等一系列重大危机事件的情况来看,军队在处置公共危机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结构性缺陷和多元化漏洞.探究我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对于提升我军在公共危机状态下的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制定我国《紧急状态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紧急状态法》的立法动议已呼吁多年,但始终未提上立法日程。本文结合政府危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政治性紧急状态”和“社会管理性紧急状态”的分类,梳理了国际上紧急状态立法形式,探讨了我国《紧急状态法》制定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立法选择;《紧急状态法》的基本内容及体系;如何强化政府危机管理职能;危机应对预案的法制化;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信息系统以及如何约束紧急状态下的公民义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软科学》2015,(9):135-139
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知识管理分析,提出了基于案例推理的应急决策方法。针对案例库中知识的多元性、不确定性提出新的知识表达方式(二维信息表示)构建案例库,给出基于二维信息的模糊相似度的案例匹配模型,从理论上构建一类基于模糊案例推理的应急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突发紧急状况下将科研力量迅速有效地协同整合,对于实现高质量的应急研发以及有效遏制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的蔓延或扩大态势至关重要。[方法/过程]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提出科研应急力量需要具备的三个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科研应急力量协同整合的流程及相应的整合方法;最后以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中诊断试剂的科研应急攻关作为假设背景,以诊断试剂应急研发中的科研力量整合作为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可以将单磷酸、神经管和误诊率为主和以单核酸、抗原受体、精神分裂症为主的主题聚类下的机构整合成两股科研应急力量,从应急力量构成、应急地域、应急能力上看两股科研应急力量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应急管理技术创新体系促推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运用创新成本边际分析的经济学模型分析应急管理技术创新体系的体系构建成本与体系运行成本的关系,进而指出并分析应急管理技术创新体系的总创新成本与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相互关系,从而提出了采用“重技术创新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兼顾资源整合与应用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应急管理做法,构建高效化的应急管理技术创新体系以促推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网络突发事件蔓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网络突发事件的最大风险在于其蔓延与变异性,对网络突发事件蔓延机理进行分析,揭示了网络突发事件蔓延的过程实质——网络群体行为扩散的过程。网络群体行为的扩散是在事件信息刺激下产生的同一行为在不同主体间的转移与传递,这一扩散过程既受个体固有的心理特性影响,又受到外界信息变化的影响。基于经典扩散模型建立基于个体水平上网络群体行为扩散模型,通过模型推理进一步指出:政府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第一时间发布真实信息,取得网络话语权,调整公众非理性的动机,引导事件发展方向,对预防与处置网络突发事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