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曾经听过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 学生:老师,四则混合运算为什么"先乘除后加减"啊? 教师:(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嘛,"先乘除后加减"是国务院规定的.  相似文献   

2.
聪明的孙子     
一天,爷爷带着孙子到文化用品商店去买学习用品,他们买了10支普通铅笔、12支颜色铅笔、8支画图铅笔和4支毛笔。当时两人只听清楚普通铅笔价格每支8角,颜色铅笔每支1元2角,其余两种笔的售价没有听清楚。营业员阿姨算了账,一共需要45元。爷爷正准备付钱,不料小孙子拦住爷爷,一本正经地对营业员阿姨说:“阿姨,这笔钱的总数你算错了,请你再算一遍。”营业员阿姨听了将信将疑,她仔细一算,发现果然错了。这下,阿姨可服了,她惊奇地问小孙子是怎么知道钱算错了的?小孙子笑了,他说:“普通铅笔与颜色铅笔的单价都是4的倍数,画图铅笔与毛笔的单价虽然没…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一位教小学数学的青年女教师相聚,闲聊中,她告诉我一件在教学中碰到的使她终生难忘的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次她在课堂上讲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时,突然有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呢?我做过试验,有的题先加减后乘除所得的答数也是对的.”接着他就举例证明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学习四则运算的过程中,不明白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而是模仿老师的做法,依样画葫芦.本文主要以"混合运算"为例,分析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并设计教学环节由加到乘,让学生体会先乘除后加减背后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一、用字母表示数   复习   1.写出下面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意义.   小明买了x本练习本,每本5角;y支铅笔,每支3角.……  相似文献   

6.
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这样规定的:1、在一个算式中,只有同级运算,从左到右按顺序进行计算。2、在一个算式中,有一级运算也有二级运算,应先做二级运算,后做一级运算。即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3、算式中若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从括号最内层算起。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有人说因为乘除是比加减更高级的运算。这是一种囫囵吞枣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的是笔者执教的几个案例,从中有所收获的是:赞扬是最好的启发,学会欣赏学生,能挖掘学生的潜质和创新激情。案例一学完小数后,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五年级要买5本笔记本和5支自动铅笔奖励给三好学生,买笔记本用了28.75元,买自动铅笔用了311.15元,一本笔记本比一支自动铅笔多出多少钱?学生先在自学本上独立完成,然后汇报结果。一名学生说“:可以先求出每本笔记本和每支铅笔各用了多少钱,再求笔记本比铅笔多多少钱,算式为:28.75÷5-11.15÷5=5.75-2.23=3.52(元)。这时一个平时很少发言的女生举手发言“:这道题还可以用更简便的方法计算,…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解法。例如:李老师带80元钱,准备全部买文具盒、钢笔和笔记本。文具店里文具盒每个10元,钢笔每支8元,笔记本每本5元。李老师有多少种不同的买法?解答这个问题,要按一定的顺序思考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排出所有的买法。如:先从最多能买几个文具盒(8只)想起,再依次少买1个文具盒,并与买笔记本、钢笔搭配,这样一下子就能得出12种买法。然后再从最多能买几支钢笔(10支)想起,再想买5支钢笔与其他搭配又可得3种买法(由于文具盒每个10元,笔记本每本5元,所以买钢笔的支数只有是10支、5只,否则不能搭…  相似文献   

9.
有个初中学生问他的数学老师:“在同一个运算式中,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这位老师说:“这是国务院规定的。”笔者也碰到过一些小学数学老师问过这个问题。“先乘除后加减”是一条运算规定,这个规定是否合理,小学生存有疑虑,如何向他们通俗易懂地解释呢?在教四则混合运算时,可举这样一个例子:小张有15元,买了3本故事书,每本4元,还剩多少元?学生一般能够列出算式:15-4×3。怎么算呢?这个算式的结果学生都知道是3,因为他们知道手里还剩3元。由此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可以发现先算4×3=12,再算15-12=3。但如果先算15-4=11…  相似文献   

10.
文具争吵记     
4月13日晴书包里吵吵闹闹,这是怎么回事?哦,原来是文具在争吵。铅笔先开口说:"我的作用最大,小主人上课需要我做笔记,回家还需要我写作业呢!""你算什么!"橡皮和削笔刀一起反驳道,"你写错了还要我来擦呢!"橡皮说。"再说了,  相似文献   

11.
中括号是括号中的一种.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中,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括号内的运算,仍按照"先乘除,后加减,同一级依次算"的规定进行.  相似文献   

12.
爱的故事     
星期五中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真功夫"吃饭.在排队点餐的时候,有一位老奶奶站在妈妈身后,低声地问妈妈:"妹妹,你能给我买一碗面吗?" 妈妈犹豫了一下,转身问爸爸:"会不会是骗子?" 爸爸打量了一下老奶奶,说:"应该不是吧!你就帮她买一碗面,老人家看起来挺可怜的." 妈妈点完餐后,端了一碗热腾腾的卤肉面放在桌子上,对老奶奶说:"老人家,这碗面是给你的,你快趁热吃吧!" 老奶奶用慈祥的神情微笑着说:"谢谢你,谢谢你,妹妹!" 安顿好老奶奶,我们端着盘子上二楼用餐.我问妈妈:"这老奶奶怎么啦?怎么会没饭吃呢?她的家人呢?"  相似文献   

13.
早上,5岁的儿子在餐桌上用很正式的语气问他:"爸爸,你上次答应给我和妈妈买的捷达车,为什么还不买呢?"他放下正准备再咬一口的油条,也用很正式的语气回答:"捷达算什么,已经落伍了,爸爸准备看一下奥迪,给儿子买一辆奥迪回来。"  相似文献   

14.
如何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 ,提高学生的素质呢 ?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 ,引出数学问题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 ,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引入课堂。例如 ,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 ,可从学生爱喝的饮料的情境中引出教学内容 :“雪碧一箱 2 4瓶 ,16箱雪碧一共有多少瓶 ?”由此引出新课的学习。在应用题教学中 ,有许多数量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例如 ,在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时 ,教师可从学生购买文具的情境中引入 :“小明在求知文具店买了 3支铅笔 ,每支 8角 ,又…  相似文献   

15.
亮点扫描: 学校探究活动刚启动,沈文杰同学就跟 着老师考察了金泽镇所有的古桥,然后又到 学校图书馆,找到了一本《青浦古桥》,仔细 地阅读起来。当他看到其中一页上写到金泽 宋代古桥--普济桥时提到"上海石桥之古 首推普济桥"的时候,突然皱起了眉头。"今 天在实地考察古桥时,好像这两座姐妹桥也 在其中,怎么'姐姐'和'妹妹'颠倒了呢? 到底是我看错了呢,还是书上写错了呢?"沈 文杰当即决定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周锐 《小火炬》2012,(12):20-23
孙权和周瑜又在商量怎样对付蜀国了。周瑜说:"我有一个主意。要想消灭蜀国,得先把刘备骗到吴国来。除掉了刘备,蜀国不攻自乱。"孙权问:"怎样把刘备骗到吴国来呢?"周瑜说:"您还记得吗,上次是怎样将您的妹妹从蜀国骗来吴国的?"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后一直住在蜀国,后来吴国用了计……  相似文献   

17.
亮点扫描: 学校探究活动刚启动,沈文杰同学就跟着老师考察了金泽镇所有的古桥,然后又到学校图书馆,找到了一本<青浦古桥>,仔细地阅读起来.当他看到其中一页上写到金泽宋代古桥--普济桥时提到"上海石桥之古首推普济桥"的时候,突然皱起了眉头."今天在实地考察古桥时,好像这两座姐妹桥也在其中,怎么‘姐姐'和‘妹妹'颠倒了呢?到底是我看错了呢,还是书上写错了呢?"沈文杰当即决定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笔与本     
笔每支a元,本每本b元.a,6为自然数,0相似文献   

19.
盛耀强 《教育》2015,(7):52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从数学课本中很多规定来认识数学。例如规定"0不能做除数""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等。当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质疑为什么这样规定时,很多老师也不知所以然,只好说":就是这么规定的,你记住就行了。"到高中后,数学在很多人眼中变得枯燥乏味,课堂上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更谈不上领略数学中的美妙。实际上,数学中的任何规定一定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如果深入思考,正确认识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学生眼中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20.
上帝创造父亲时,他先做了一个很高的骨架,旁边一个女天使说:"这算什么父亲啊?如果你把孩子们做得那么矮,为什么还要把父亲做得那么高呢?他不跪下的话就没法射弹珠,不弯腰就不能把孩子放到床上,不俯身就不能亲吻孩子."上帝笑着说:"不错,他需要屈膝,保持谦逊的态度;而且如果我把他的身材做得像孩子一样,谁还能让孩子仰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