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0耀61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能力目标:培养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性的判断。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第40-41页。 【目标预设】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技能和良好的数感。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9~80页。【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探究意识和能力。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学过程】板块一: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39页~40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2.能根据实际情境,联系生活经验,合理地选择精算或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估算教学,大部分老师着重训练学生的估算方法,认为只要在学生做估算题的时候,能非常熟练地找到估算的结果,这便完成了估算教学的目标。这种教学忽视了估算方法的感悟与估算意识的培养,使估算被动地存在于学生的头脑,表现为:当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机械地套用老师在课堂里所传授的估算方法,不能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估算的时机和方法,估算后还进行一番精确的计算,  相似文献   

6.
<正>科目:数学班级:五年级授课人:毕晓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运用。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体验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推理归纳的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打电话方案的时间和人员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三册数学活动课《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选择数据提出问题,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情感,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学生能提出数学问题,并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购物问题。【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选择购物方案。【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自制课件和游戏所需的各种实物(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所谓估算,就是人们根据问题和要求对所求的数量作出初步的估计,先确定一个取值范围,然后根据一定的数量关系进行验证、调整,最终求得结果或进行判断。估算作为一个重要的能力和算法,在数学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呢?一、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加以体验和运用《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同样,估算教学也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多涉及一些学生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能解释估算过程,并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判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由于实际生活中的估算问题具有开放性、推理性和策略性的特点,学生在估算时不但要估算,还要用计算结果做推理和判断,学习难度较大。通过对比方法、分清区别等方式,让学生积累估算的经验,体会估算的必要性,清楚估算与精确计算的区别,并能灵活选用正确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估算能力。  相似文献   

11.
估算,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数据分析能力,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但是估算往往在教学中被教师忽视,教师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仅仅是流于形式。想让估算意识深入人心,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教学中要多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和数学中的价值;要注重估算方法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茧的深入实施,在当前的估算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仅仅是把估算作为一种运算方法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对估算策略的思考也缺乏有效的引导。教师如何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水平,组织有效的估算教学,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自觉的运用估算方法,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解决数学问题,并对各种估算方法、估算结果给予正确的评价,从而提高估算教学的有效陛是新课程下教师需要共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于估算的教学,主要侧重于两方面:估算的意识以及在具体情境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以估算教学为例,解决学生估算意识薄弱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并让学生学会利用估算结果来检验计算的正确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1~32页。【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观察、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用乘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学案例(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铺垫引入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带你们到儿童商店去逛一逛,  相似文献   

15.
估算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估算难教、难学是不争的事实:估算任务的主观性、估算方法与结果的开放性、思维过程的复杂性等,常常导致教师与学生熟悉的思维方式呈现对立状态。在理解估算内涵的基础上,厘清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学段估算内容的编排脉络,透析估算教学的现状:看词辨估,以假估代真估,取精算舍估算。进而寻求将估算内容与教学融入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实施策略——择需而估:凸显估算意义;比优巧估:优化估算方法;以用促估:培养估算意识。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8~6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发现的乐趣与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亲情与责任背后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使命感。2.学习并掌握整体感知,抓细节、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再回归生活的自读方法。【点评: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其中突出了后两个维度,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因为语文不光是一个知识体系的问题,而“能力”又自然会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之中】【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整体感知,抓细节、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再回归生活的自读方法。【教学难点】由整体感知到深入把握文本的自读方法。【教学设想】通过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的培养。每一个学段都明确提出要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第二学段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活动目的1.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初步运用"以小估大"的估算方法。2.让学生通过猜测、实验、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4.让学生初步认识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体会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校教科室的安排下,我上了一节研究课乘法估算。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创设有效的估算情境,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