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太阳帆     
近几年来,人们发射了不少人造卫星,为人类进一步认识大自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然而,这些卫星的寿命都不长,有的绕地球转了几千圈,有的只转了几十圈,就落下来烧掉了。其原因是,人造卫星在二、三百公里上空的稀薄大气中飞行时,由于和气体分子发生碰撞,它的速度就逐渐减慢,离心力减小,结果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堕入稠密大气层,和空气发生强烈的摩擦而烧毁了。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卫星上各种科学仪器都可以工作较长时间,无线电设备依靠阳光电池供给电能也可以不断地向地面发送情报;只是由于高空稀薄大气的阻拦,使人们化了很大代价才送上天的人造卫星很快夭折。当然,我们  相似文献   

2.
我来谈谈极光、磁场减弱或增强、倒转、磁暴等现象产生的原因。 我们知道,地球的外部是大气圈,大气圈随着地球转动,并且大气圈时刻受到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的辐射,所以在大气圈中产生了感应电粒子。  相似文献   

3.
从人造卫星的发射到星际航行地球与任何物体之间都有吸引力,所以投掷一个物体出去,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最后仍会落回到地面上来。但是,我们发现,离开地面愈远,引力愈小,远到一定程度,引力就几乎没有了。另一方面,如果往上投掷物体,速度愈大,物体就升得愈高。所以,只要物体的速度超过了某一个限度,它就可以一直跑出地球引力的范围以外,再也不会落到地面上来。我们把这个速度叫做“逃脱速度”,科学家们根据计算知道,它的大小是每  相似文献   

4.
(一)空气是什么? 空气分布的范围很广,整个地球都在牠的層層包围之中,还包围地球所有的空气称为大气。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在它里面包含着的,最主要的是气体,此外常混有少量的固体,有时还存在着液体。近地面空气的成分,列在附表中,表内所谓永久气体是寻常的状况下呈气態的东西,需要在很低的温度及很高的压力下,才会变成液体或固体。固体物虽然为数很少,但却是天气变化的要角之一,可以做  相似文献   

5.
极光     
《金秋科苑》2012,(15):70-73
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在南极称为南极光,在北极称为北极光。极光多种多样,五彩缤纷,形状不一,绮丽无比,在自然界中还没有哪种现象能与之媲美。任何彩笔都很难绘出那在严寒的两极空气中嬉戏无常、变幻莫测的炫目之光。极光有时出现时间极短,犹如节日的焰火在空中闪现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却可以在苍穹之中辉映几个小时;有时像一条彩带,有时像一团火焰,有时像一张五光十色的巨大银幕,仿佛上映一场球幕电影,给人视觉上以美的享受。一般的,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一一极光弧、极光带、极光片、极光芒、极光幔。  相似文献   

6.
大气中的臭氧 臭氧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痕量气体,它在整层大气柱中的平均含量约为300多普森单位。如果将整层大气柱中的臭氧在常温下压缩到地面气压时,它的厚度约为3毫米。通常大气中臭氧在垂直分布上的极大值在平流层中下层(距地面约25—30公里高),由此向高空和地面方向臭氧含量都逐渐减少。 同二氧化碳一样,臭氧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它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短波辐射和地气系统的长波辐射,加  相似文献   

7.
1957年10月4日这一天将永远记载在人类历史上,在这一天天空里升起了一颗新的“月亮”,它就是苏联发射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现在,这颗直径58公分,重83.6公斤的人造卫星,正在离地面900公里的高空,以1小时36分钟绕地球一周的速度,围绕地球不停地旋转着。这个人造卫星发射的成功,标志着科学发展的又一新纪元的开始,标志着人类已经迈出了进入宇宙空间的第一步。很早以前人们就幻想着飞行到宇宙空间去,但是许多年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很大的进展。这不仅是由于大气高层空气的极端稀薄和特殊环境条件的阻碍,而重要的是由于地球吸引力的束缚,飞行器械必需具有极高的速  相似文献   

8.
在火星上     
火星是大家都很感兴趣的一个星球,它和地球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火星自轉的速度差不多和地球相等,它的自轉轴是倾斜的,倾斜度也和地球差不多,这就是說火星与地球一样,一年有四季的分別。但是火星也有和地球不同的地方,它比地球小,直径只有地球的一半;火星上也有空气,但是很稀薄,空气的压力只有地球上的二十分之一。因此在这个星球上引力是很小的,只有地球的二分之一:对運动着的物体說来,空气的阻力也比地球小  相似文献   

9.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0,(1):23-23
飞机里新鲜空气从哪里来? 高空中的空气比较稀薄,气压比地面低,在那样的环境下是无法适应的,所以飞机都采用密封舱,与外界隔离。但是机舱里面依旧空气新鲜。而这些新鲜空气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飞机上有一套设备,这套设备会将外界低温低压的空气吸入.  相似文献   

10.
通常认为,导致地球大气圈CO2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的燃烧。笔者研究表明,导致地球大气圈CO2气体的增加还有更重要的来源,即自然因素。它们是火山气体、泥火山气体、矿床中的气体(金属矿、盐矿、煤矿、石油天然气藏等),与地震、海啸、洋中脊、洋壳蛇纹石化有关的气体,以及与森林大火有关的地球排气等等。而海洋—大气、土壤—大气的碳循环作为CO2与CH4的汇涉及到CO2、CH4的演化与循环。相比之下,人类活动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很小的。只有全世界科学家通力合作,观测研究CO2、CH4气体的源与汇及其通量,进而对温室气体CO2与CH4做半定量、定量的评价,才能确定人类活动与地球排气对环境的影响孰主孰次。  相似文献   

11.
苏联成功地向高空發射了两颗人造衛星,这是一件大事,这件大事也給天文学的研究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广闊的道路。我們一向是在地面上观測天体的,而天体的光綫在到达我們的眼睛或者是天文望远鏡的鏡头之前,必須先穿过一層包围着地球的大气。当天体的光綫从这層地球大气穿过,大部份的光线都被地球大气所吸收,只有波长从2,950埃[注]到20,000埃和波长从1厘米到30米两个范围以内的天体輻射,才能够穿过地球的大气到达地面上来。有人把这两个波长范围叫做地球大气的两个窗戶。現在,人造衛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这两个窗戶扩大,使我們能够对所有波长的輻射进行研究。一般認为,地球大气的上層,是在一千公里左右的高度,而过了三百公里以后,地球大气已經十分稀薄了,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答     
光线在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是沿着直线前进的。但是,如果光线从密度较大的实物进入密度较小的实物中,或者由密度较小的实物进入密度较大的实物中,它们都不会老是沿着直线传播,而会产生折射现象(就是光线传播方向改变了一些)。当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来的时候,要通过1,200多公里厚的大气层。大气圈各层的密度是不相同的,它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的,也就是说,越低空气越稠密,越高空气越稀薄。因此,在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来的时候,必然会因为大气层密度的不同,而发生折射现象。由于大气的折光作用,使得实际上在地平线AH以下的太阳S能够被在A处的观察者所看到。这是因为,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光线SB进入大气层(从真空的地方进  相似文献   

13.
宇宙闻起来是香的?臭的?酸的?辣的?糊的?还是……住在地球上的我们有个常识,虽然离地面越高会越冷,但感觉高处的空气会更清淡、清新,因为高空气体没有地面尘土和人类排放的废气等等的污染。不过科学家指出,这个观点针对大气层的下面来说,没有错误,但穿越大气层,进入外太空,就不是这  相似文献   

14.
<正>大家都知道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自由落体状态下的物体总是往下落,因此地球上的固态水、液态水是很难"逃离"地球的。但是,地表的水会因蒸发、植物蒸腾或冰雪升华成为水汽而进入大气,而水汽的密度比空气密度低,水汽在静止的空气中有上浮的趋势。正如我们看到的水滴非常小、与气态水接近的白色蒸汽都是往上走而不是下沉。那么,水汽是否会一直浮升而逃出地球呢?气体总有从密度高的地方向密度低的地方扩散的趋势,近地面的水汽密度显然高于  相似文献   

15.
地球的大气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球的周围,有一层空气包围着,其中主要地有两种气体:氮和氧。从地球的表面往上去,空气的密度很快就减小了。在高山上,氧气已经不够呼吸了,因此人在高山上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很吃力的,在地面上5公里的  相似文献   

16.
螺旋桨飞机是靠螺旋桨旋转时产生的力来使飞机向前飞行的.但当螺旋桨的转速和飞机飞行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无法再靠加快螺旋桨转速来使飞机加速了.而喷气式飞机所使用的喷气发动机靠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向后高速喷射的反冲作用使飞机向前飞行,它可使飞机获得更大的推力,飞得更快.特别是在1万至2万米空气比较稀薄的高空,喷气发动机更有着螺旋桨活塞发动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引力把人锁在地球上无论你跳得多高,你终究要跌回地球,这是人的基本常识。是什么把人给困住了?苹果为什么总是朝地面掉落,而不是飞到天上去呢?地球是球形的,人为什么不会"掉"入太空,相反却能在地面上行动自如呢?当电梯升起时,人的脚为什么会感到有一个向上的力呢?……这些问题的惟一答案就是——地球的引力作用。牛顿回答道:任何两个物体间都有相互引力,引力的大小同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引力影响,也许很多人都没有在意,但是,引力对人体乃至地球的影响是非…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青年科技》2005,(4):28-29
极光出现于地球的高磁纬地区上空。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一般呈带状、弧状、幕状、放射状,这些形状有时稳定有时作连续性变化。由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另外,在太阳黑子多的时候,极光出现的频率也大。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开始观测极光,有着丰富的极光记录。  相似文献   

19.
Q1流星是怎样形成的?(江苏江都李春燕)在太阳系中,除了地球等行星,还有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如果流星体闯进地球大气层,在80 ̄110千米的高空因与空气摩擦而燃烧,发出强光,便称为流星。如果流星体没有完全燃烧而坠落到地表,便称之为陨星。某些陨星来自月球或其他行星,有些则是小行星的碎片。它们原本是这些天体的一部分,但因与其他天体发生碰撞而碎裂,从而溅落到宇宙空间。在每年固定时期一起涌现的大量流星称为流星雨。Q2为什么山顶很寒冷呢?(南京江宁蔡晓雯)山顶比地面离太阳近,按理应该更暖和。然而事实上太阳距离地球十分遥远,山…  相似文献   

20.
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常会出现灿烂美丽的光辉。它轻盈地飘荡,同时忽暗忽明,发出红的、蓝的、绿的、紫的光芒,在自然界中难有其他现象能与之媲美,这就是极光的神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