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新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揭示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指导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教育叙事研究不仅有利于农村教师进行自觉反思、不断成长,还有利于教育科研走向“平民”化。农村教师在具体应用教育叙事研究时,需要把握叙事的标准,处理好叙事者与研究者、特殊性与普遍性、主观性与客观性三组关系。  相似文献   

2.
校本叙事: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是众所共知的时代主题,但是,时下所流行的各种“科学研究”范式并没有使教师走上真正的研究之路,相反我们所经常看到的是教师对研究的神秘感、畏惧感。传统教育研究范式的弊端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并在教育研究领域发出了“走向经验叙事”、“走向叙事研究”的呼声。教师的教育经验及其叙事研究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一、后现代思潮与教育研究的叙事转向教育叙事即叙说教师亲身经历的教育故事。叙事的过程是以经验为核心、并将经验故事化的过程。在叙事理论看来,人类是善于将自身经验故事化的生物,通过经验故事…  相似文献   

3.
以质的研究为取向的教育叙事研究之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不容忽视,不过,这种意义的获取需要建立在对教育叙事研究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与一般认为教育叙事研究就是"教师讲自己的故事"不同,本文强调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品性,并指出在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基础上做有研究品性的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比较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教育叙事研究成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新取向,成为"以校为本"的研究、培训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被视为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方式。教育叙事、教育故事与教师日常工作所具有的天然而密切的联系,使叙事的研究真正触及到教师真正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5.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学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达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教师进行叙事研究时,所讲的是自己的故事,自己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发生的事件。通过叙述的故事,别人可以追寻我们的足迹,倾听我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教育叙事的研究方法,揭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农村教师的师生观:师德为教师素养的灵魂,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了解到学生对"好"教师的要求;最后,归纳民主型师生关系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叙事记录了在教师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反思、发现、改变和成长,为教师的研究生活提供了一种简单、直接、朴素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教师叙事探究属于教育叙事探究的一个类别,是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个人化的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过程中获得的种种经验,并对此进行深入反思.教师进行叙事探究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有助于教师实践知识的形成;有助于教师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教师要想让叙事探究真正发挥作用,必须选择有意义的教育故事对其进行深度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解释性理解.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与教育叙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教育叙事研究成为教育科研的新取向。教师叙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是教育叙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促进了教师的学习和反思,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小学教师怎样进行叙事研究?他们善于倾听同行的教育故事意义何在?在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时要努力避免那些误区?弄清这些问题才能保证教师正确有效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一、教育叙事叙何事教师叙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教育叙事研究。这种教育故事要成为研究性“文本”必须有特定的要求。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教育叙事叙何事?(一)所叙之事要具有“问题性”教…  相似文献   

10.
“走进生活找故事”是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叙事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贴近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故事的描述,去追寻教育参与者的足迹,在倾听教育参与者内心声音的过程中,发掘教育个体或者群体行为中的隐性知识并揭示其蕴涵的价值和意义。上海师范大学专家岳龙博士指出:叙事角度可以灵活多变,随心所欲地转换,这是教育叙事研究的一大特色。叙述可用听闻、查阅文件、采访、转诉等等方法来调度。一、教学叙事研究的方法从事教育叙事研究是中小学教师的理想生活和工作方式,因为它的简单方法就是实践—反思—记叙—再实践,并循环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