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了《采·写·编》1997年第3期王大猛、张晓军同志撰写的《记者的采访活动不应超出新闻活动范围》(以下简称《记》文)一文及编者关于开展讨论的按语,愿就笔者刚刚策划的一次小小活动,谈一点个  相似文献   

2.
《正字通》一书自康熙十年(1671)岭南廖百子(讳文英)授梓南康,署名及书前序言均大书廖文英撰。然时隔不久,即有人提出:“《正字通》一书,廖太守百子刻于南康,此张尔公之书也。”①自此关于该书的作者,三百年来时有论证,大多论断为张自烈(字尔公)所辑。但时至今日,却一而再的有人认为“《正字通》著者是廖文英”②,“《正字通》著作者应为廖文英”③。查检吴小如先生《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文字学类》“正字通”条,虽注明为“明人张自烈编”,但又加括号“一说清人廖文英编”。可见《正字通》的作者,在学术界并非人…  相似文献   

3.
正当全国上下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之际,本刊1997年度最后一期也付梓面世。咀嚼前五期《采·写·编》卷首篇,顿觉大家笔下,辞气酣畅,抒怀言志,逸兴遄飞。细细揣摩,又感篇篇之中立意精当,每篇之间逻辑紧绎,一日敬业作风,二日实事求是作风,三日艰苦奋斗作风,四日清正廉洁作风,五日严谨细致作风,再加上本期主题“勇于创新的作风”——正是江泽民总书记所谆谆教诲的新闻工作者要发扬的六大作风!《采·写·编》为双月刊,一年六期,每期一篇卷首语,每期一个中心话题,将江总书记的指示分解给读者学习,编辑部的同志可谓心思巧运,立意深切。  相似文献   

4.
中美电视明星的会见──赵忠祥会见丹·拉瑟纪实白谦诚1993年9月,赵忠祥同志率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代表团访问美国。纽约时间9月15日,代表团访问美国三大广播公司之一──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总部,会见了CBS《晚间新闻》的著名主持人丹·拉瑟先生。赵...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记者刘建涛)2006年5月25日,一部从音乐谈起,畅叙人生工作和生活阅历的图书——《音乐·艺术·人生》的首发式暨“音乐·艺术·人生”讲座,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来自首都各界的人士参加了首发式并听取了讲座。据出版者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相关人员介绍,该书是作者——李岚清同志继《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李岚清音乐笔谈》之后的又一力作。据悉,该书荟萃了作者40余场“音乐·艺术·人生”主题讲座内容的精华。作者在书中结合本人丰富的人生阅历、独特的工作生活经验、深厚的音乐艺术修养,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和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6.
祝·愿     
按照《采·写·编》的出版规律,每年第一期只能出在二月份。这个时候给大家拜年或作新世纪的祝福,显然太晚了些。然而,我们也只能借此一拜了。 一年来,各位同行给予我们很多支持和关爱,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拜年的话”说完了,我们也想向同志们说些心里话,以便使我们的刊物越办越好,使您也能得到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7.
《跨媒介写作》《WritingAcrosstheMedia》  作者:邦顿·克里斯蒂(BuntonKristie) 托马斯·B·康纳瑞(ThomasB.Connery) 斯坦思·弗兰克·坎尼汉(StacyFrankKanihan) 马克·纽齐(MarkNewzil) 大卫·尼默(DavidNimmer)1999年出版评者:斯蒂芬学院马克·史密斯新闻学院和大众传播系正为21世纪的媒介事业培养新闻人才,而有效的写作技巧仍是一项重要的工具。传统媒介———广播和印刷媒介,以及新出现的因特网,都急需一批高…  相似文献   

8.
记者不应"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先生的文章《用事实说话 不是新闻写作规律》发表在2002年第4期《采·写·编》杂志上。我基本同意陈先生的观点。 我理解,陈力丹先生的基本主张是,新闻记者是不应该“说话”的,反对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用自己的文字或语言发表观点。很明显,所谓“用事实说话”,说话者并不是“事实”,而是人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1998年第5期刊载程天敏教授《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就“羊城疑案”说些题外话》(以下简称《也谈》)一文;《新闻记者》1999年第2期转载此文的同时,发表了周也平先生《客观报道辨析———兼与程天敏教授商榷》(以下简称《辨析》)的文...  相似文献   

10.
《新闻战线》杂志2001年第12期在《晚报·都市报专页》上发表了胡方松先生的文章:《把一次出报变成连续出报———对21世纪中国晚报发展之路的思考》(以下简称《把》文)。应该说,有关中国晚报改革发展道路和方向的相关研究文章一些媒体曾或多或少地刊发过,关于把晚报变成一天出版三次的想法,我想很多晚报界的同志肯定也有过,但真正把这一想法付诸文章,我还是第一次从《新闻战线》上读到。正如该文的编者按指出的:“本文作者重视对报业现实问题的研究,并着眼于从改革、创新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这种科学、求实…  相似文献   

11.
《编辑之友》2006,(5):23-23
本文作者、山西出版集团筹委会主任齐峰同志撰写的《科学出版观初探》一文发表于2006年6月2日的《中国新闻出版报》,后被2006年第15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同时也被多家网站竞相转载,在业内产生了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8,(2)
编·编辑·编撰·编纂辞义辨析文/魏立安早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了“编”字,从甲骨文“编”()字原始形态来看,左边是编连物参差不齐的龟册形象,右边是代表物品性质的符合“系”,是一个会意字,指的是串联龟册的丝绳。古文中“编”与“缏”可以通假。几股丝绞在一起称...  相似文献   

13.
收到陈福康先生所赠近著《井中奇书考》已有数月 ,而至今方能展读的原因 ,一是因年老体衰 ,常常有病 ,往往十天半月不读书 ;再者 ,这本书因作者在书未出版前曾来舍向我谈过著述缘由 ,对我很有吸引力 ,总想认真通读一下。直至近日 ,始专用了十日之功。粗粗浏览一过 ,确有所得。书序是由老学者胡道静先生所撰 ,以一“奇”字立言 ,指明“《心史》,奇书也。郑所南 ,奇人也。”又云 :“福康同志 ,岂非亦当代之奇人乎 ?《井中奇书考》亦岂非当代之奇书乎 ?”我与胡老有同感焉 ,乃以《奇人·奇书·奇作者》为题而论其事 ,并向读者推荐。一 奇人郑…  相似文献   

14.
菲利浦·哈尔斯曼是美国著名的人像摄影家。本刊1980年第1期曾刊登了他所写的“我给《生活》画报拍了一百张封面”。我们现在发表肖绪珊同志撰写的这篇文章,对于哈尔斯曼的生平和摄影艺术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5.
南京大学中文系程千帆、徐有富两先生合著的《校雠广义·典藏编》,继该书的"目录"、"版本"两编之后,与"校勘"一篇同时于1998年春出版.至此,这项延续十年之久的编辑出版事业,终于由齐鲁书社卒成其终始之功.今夏《校雠广义》初评入围"国家图书奖".  相似文献   

16.
美国人侵犯中国作者版权二例黄汶钧,甄西(一)1990年,美国人文森特·布莱克由上海中医学院职工黄国琪陪同,拜中国武术协会名誉委员、北京市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八卦掌研究会会长李子鸣先生为师,专学八卦掌。李子鸣这给他一本自著而又未公开出版的《梁振甫八卦掌》...  相似文献   

17.
普及·实用·准确·简洁《普通房建施工简明手册》介绍中国铁道出版社王俊法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普通房建施工简明手册》在1996年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主办的评比中,被评为第九批全国优秀畅销书(科技类)。这本装帔、印制以及用料均很普通的书,之所以受...  相似文献   

18.
丹心一片功照千秋──《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综合卷1》评介黄卫中国近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中国几代农业科技专家为祖国呕心沥血的不懈奋斗史。为了填补中国近、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史的空白,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写的《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月26日 ,在经过整整两年艰苦的采访之后 ,我在《法制日报》发表长篇通讯《苍天血证》 ,披露了广东普宁市占陇派出所7个民警惨无人道地枪杀4名无辜村民的内幕(详见本刊1999年第4期《枪声·谎言·正义———一起惊世杀人案的采访回眸》)。如此大案 ,震惊全国 ,全国数十家媒体纷纷予以转载 ,我也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和来电。“逝者如斯夫” ,时间一晃又过去了两年 ,但许多读者依然执着地关注着此案 ,经常有读者来信来电询问案件的审理结果 ,有不少读者对此案能否公正判决、还无辜者一个公道表示忧虑。但我坚信 ,世间自有…  相似文献   

20.
冷战以来的西方观察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方出现了一批研究中国传媒问题的学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一批成果在六七十年代脱颖而出,其中比较系统和有影响的著作包括富兰克林·荷《一国之变》(1961),①福瑞德瑞克·T.C.余《共产党中国的大众说服》(1964),②狄兰斯·斯楚汀的《共产主义中国的意识形态和组织》(1968),③艾仑·刘《共产党中国的传播和国家融合》(1971),④古德因·朱《毛中国大众传播的激进转变》(1977)和《移山:中国的文化转变》(1979)⑤等。以上研究者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