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闻贵在及时新鲜,文章标题更应该讲求新颖、传神,展示一种见题抓人的魅力。 1993年5月,我写一农民因借不足钱给岳父送寿匾而吊死的事寄给《鄂西报》,很快被编辑改成《现金贴喜字 悲因喜字生》的标题见报。后来,这个标题连续两次获得“好标题奖”,于是引起了我的思索,逐渐悟出了写新闻必须先精心构思新美的标题。写好标题重在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名人与标题     
前言我和《新闻三昧》结了不解之缘。自1984年起,我就为她撰稿,先后写了《标题一得录》、《标题求疵录》、《标题对比录》。《标题一得录》1991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到去年底已第四次印刷了,这与《新闻三昧》主编的支持、读者的鼓励是分不开的。最近,《新闻三昧》又约我再写一个系列。我勉为其难,推出第四个专题——《标题趣闻录》,这是对前“三录”的补充。《趣闻录》是根据从书刊上搜集到的材料编写而成的,主要内容包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某京城报纸刊出了一篇名为《这次打闷棍的竟是北京人》的新闻,让我这个来北京讨生活的外地人感到诧异,难道北京人中就没有害群之马了吗?难道在北京为非作歹的都是外地人吗?请问贵报:起这个标题、说这句话意欲何为?这个标题中的“竞”是什么意思?无奈的是这篇新闻只是描述了罪犯落网的经过,另外还有几处对犯罪情节的猜测。而对以上  相似文献   

4.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一个人因事发了三封电报都出了差错,造成令人啼笑皆非的恶果,这件事作为新闻素材,就带有一种特殊的“新味”,谁听了都感到新奇。于兴才同志向我诉说了这件事后,目的就是要我写成新闻稿向社会呼吁,切切希望邮电部门提高工作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他拿出他们兄弟三人收到电报的原稿,并把每封电报的差错标出来。我看过后,就思索出《三封电报错误成串,恶果令人啼笑皆非》标题。标题新颖也算是成功的一半。这条新闻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后,很多熟悉我的人都向我夸这个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5.
标题被称为新闻的“眼睛”。标题好不好,直接关系着新闻的价值。初涉新闻的通讯员往往不大肯在创制标题上下功夫,甚至马马虎虎,这种态度是要不得的。 创拟好的标题,关键在于抓特点、找区别。如果抓准了特点,就应紧扣主题,而不应拐弯抹角,模棱两可。例如《西曹村有了敬老节》(《陕西日报》周末版1994.3.5)、《迎春锣鼓下广东》(《陕西农民报)1994.4.2)等都是采用紧扣主题而创制的标题,收效较好。找区别也是抓特点的常用方法。只要找到了所要报道的新闻素材与一般事物的区别,拟好标题就比较容易。如《别人养鸡我养猪,瞅准市场赚大钱》(《户县报》1994.3.2)就属此类。  相似文献   

6.
作编辑接触通讯员的稿件多,在十几年的编辑工作中,发现很多通讯员在不经意间就把新闻资源给浪费了,实在可惜。 如何才能充分挖掘利用新闻资源,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让批评报道产生积极效果 这几年写批评报道的多了,但批评报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真实的事件、客观的报道。真实的事件是客观现实的,而客观报道却不易做到。举一例说明。去年春天,我收到一篇稿件,标题是《不该发生的悲剧他为小树殉情死》。文章大意是:湖北省宜城市孔湾镇孔许公路边上的7棵小树被牛弄断了,看护树苗的孙发玉老人找村干部说理,村干部说"这牛的主人是生产…  相似文献   

7.
制作新闻标题是一门学问。前人云: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新闻的标题可谓石中之玉、水面之珠。好的标题,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可以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花精力多推敲拟定出好的标题,让标题亮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拙文就标题制作过程略作浅谈。  相似文献   

8.
有人曾把标题比作新闻的“眼睛”。“眼睛”当然以明亮、传神、美丽动人为佳,而就新闻标题而言,做到准确、生动、凝炼就不失为一个好标题。为此,编辑们不遗余力地进行着探索。 一、撷取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本质、最有读者的点,让标题亮起来 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概括,也可以说是高度浓缩的新闻事实。编辑在制作标题时,要找准新闻的要点直引入题,让新闻首先在标题上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9.
有同行曾问我:"跟写消息、通讯相比,评论不太好写,可你为什么愿意写呢?"在我看来,新闻评论源于新闻,而又高于新闻。这说明,评论要有新闻性,而新闻事件经过评论这一形式反映出来后,其新闻的思想内涵就丰富多了,也就是高于一般的新闻了。有些时候,一篇新闻若想挖掘透,让新闻有深度、有力度、有厚度,就得需要新闻评论这个品种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新闻学角度来说,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  相似文献   

10.
许璐 《青年记者》2017,(32):39-40
军事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题材,肩负着重要的宣传使命.如何讲好强军故事,达到最大化的传播和宣传价值,是需要思索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善于讲故事的军事新闻登上了中国新闻奖的榜单.分析和研究这些获奖军事新闻作品,我们得出结论:把握“五个一”是讲好强军新闻的重要抓手. 一条惹眼的标题 一篇新闻的标题往往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则精彩的标题,不仅要符合新闻事实,还要有让读者“一见钟情”“二见倾心”的魅力和感染力.如《旅长原本是师长》(获第26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则标题,“旅长”和“师长”两个原本寻常的身份符号,因为顺序的颠倒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新闻集纳是报纸编辑日常组织稿件的一种有效方式和手段,它对于突出重点报道内容、强化报道效果、活跃版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好的新闻集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编辑精心制作的标题上。如何让新闻集纳的标题美起来呢?笔者从近期的《解放军报》和《前卫报》中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新闻集纳标题,试着从中摸索出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2.
“看报先看题”已成为人们读报的规律性现象。这就是说,新闻争取读者,实质上标题是竞争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社会新闻的标题,必须借助得体的标题去吸引读者,诱发他们进一步细读内容的兴趣;反之,若标题平平,必然导致好新闻与读者失之交臂。作者、编辑的心血就可能付诸东流。那么,如何来精制、做精社会新闻的标题呢?我想谈几点自己尚不成熟的看法。一、标题应生动形象生动形象的标题,就像一个长相标致、举止又得体的女子,让人一见倾心。《药价:站在高台不跳水》《(时代商报》)用了一个贴切的比喻,形象地概括出药价持高不下的现状。再如本报《(盘…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伴我度过休闲时光最多的,总是放在案头的那一摞《新闻爱好者》。1998年认识《新闻爱好者》至今,她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暇闲之余,我特别喜欢到“通讯员园地”中畅游,从中汲取新闻写作的营养。《巧找素材》、《琐言琐事好新闻》教我学会新闻写作的素材收集与整理;《等来由头好作文》、《巧选角度写好稿》、《打开思路的ABCDE》送给我开启新闻写作思路的金钥匙;看了《一篇通讯拟了80个标题》一文,让我懂得“标题新颖、文章升华”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多上稿、标题请制好”。几年来,经过这位不开口老师的指点,我的业…  相似文献   

14.
1986年我开始学写新闻稿件,通过刻苦地练笔,写作能力逐渐提高,有了一些粗浅体会。一、精制标题。精采的标题能立即吸引住编辑、读者,所以,我对每篇文章的标题制作都力求新、奇、巧。《闽东报》去年在“经济杂谈”专栏采用我写的《“黑心秤”该寿终正寝了》,《中国汽车报》去年在“司机之友”专栏采用我写的《“护车符”岂能保平安》,这两文的标题编辑都未改动。这都是我吃透新闻事实,找准主题,精心做标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某日报《都市周末》版上看到一篇题为《这斯俄买的》的文章,标题制作很醒目,可就是让人看不懂。“斯俄”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一个新造名词,还是某外来词汇或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让人如坠雾里。标题看不懂,只好看正文了。这是一篇介绍西安羊肉泡馍吃法的文章,直至读完正文最后一句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此文作者的一位同事到西安出差,在一家小店吃泡馍,误认为桌上的糖蒜是饭店免费提供的,拿起来就吃,结果坐在桌对面的顾客用方言告诉他:“这斯俄买的(这是我买的)!”这样的标题似乎很别致,却让许多不懂当地方言的读者“丈二…  相似文献   

16.
一篇新闻在委求有一个详实快捷内容的同时,还必须要有一个醒目的标题,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请看最近众多媒体对重庆奉节旧城爆破和长江三峡二次截流新闻报道的标题制作:2002年11月5日,《工人日报》以《奉节大爆破昨日结束千年古城将长眠江底》为题报道了这一事件。标题将事件与时间浓缩于标题的第一部分,而标题的第二部分则点出了奉节的悠久历史及爆破产生的结果。尤其是题中一个“长眠”,使得奉节古城人性化了。11月7日,该报又以《长江之上竞风流(主题)写在三峡明渠截流之际(副题)》为题报道截流事件,该标题恰到好  相似文献   

17.
题好一半文.文章是这样,新闻更是如此.人们摊开报纸,首先接触到的是新闻标题.一条好的标题,能揭示和升华新闻的主旨,展示新闻的主要内容,提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进读者的“食欲”.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各种大众传播媒体的推陈出新,如何将新闻标题制作得准确、鲜明、简洁、生动、新颖,是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应以着力的课题.如何制作新闻标题,列宁、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当代新闻大手笔改写新闻标题的实践,无不给我们以启示.注入内容,让标题“实”起来毛泽东同志一贯提倡标题要有“内容”,要画龙点睛,反对题目的“大而空”.1949年4月22日,他亲自为新华社撰写的动态消息《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就是一范例,标题仅仅十一个字,却将人物、时间、事件、地点明白地告诉给读者.1949年,华北解放区召开了一次中等教育会议,9月14日,新华社发了一则新闻和一篇社论.这两篇稿子,都是经毛泽东同志批改后才播发的.新闻的原标题是《华北召开中等教育会议》.毛泽东阅时改为:《华北中等教育会议决定改善中等教育诸项制度》,并且批了这样一句话:“凡新闻标题必须有内容.原题并无内容,不能引人注目.”社论的原标题是《关于中等教育问题》,毛泽东同志阅时也将其圈掉,重新拟题为:《恢复和发展中等教育是当前的重  相似文献   

18.
王阳 《今传媒》2009,(6):61-62
现在是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人们阅读新闻,对新闻的标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使新闻标题让读者眼前一亮,留下深刻印象,这是新闻编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结合自己的新闻实践和观察,选取《陕西农村报》等报纸的优秀标题,就这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刘阳 《军事记者》2006,(11):16-17
只要翻开报纸,我们就会发现多数通讯的标题比消息的标题灵活、丰富、形象、生动。有的是一句歌词,如:《该出手时就出手》、《叫我如何不想他》;有的是一句名言,如:《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十年磨一剑》:有的是一句大白话,如:《就是要有这样一股劲》、《有话好好说》;有的是一句引语,如《“人到难处,要拉一把”》、《“解放军好”》;有的是一个问句,如:《为什么会把“令箭”当“鸡毛”?》、《“走麦城”的教训在哪里?》等等。这些标题看起来五花八门甚至有点随心所欲,事实上却形象生动、哲理丰富、意味无穷。细细品味你还会发现,凡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标题大都具有这样两个特征:一是“活”、二是“实”。相反,凡是引不起读者兴趣的标题,要么是漫无边际、不知所云,要么是直白得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一个好的通讯标题,是“活”与“实”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活是相对的,是新闻标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实是具体的,是新闻本质的要求。毛泽东同志说过,标题要有内容,“活”而无物,标题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实”而不活,就引不起读者的兴趣。因此在制作通讯的标题时,在实的基础上应尽量把标题做活一点。有的同志说你又要“活”又要“实”,哪那么容易?正因为不易,这才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追求的境界。怎样才能把通讯的标题做得又“实”又“活”?认真研究分析一些优秀通讯的标题,我想大致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规律:一是抓住根本,贴近读者。这是把通讯的标题做活做实的基本要求。有关心理咨询的稿件很多,但让人看了眼睛一亮的是《给你一个好心情》这一标题。此稿刊出后,无论编辑记者还是广大读者无不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好。为什么?因为作者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本质。正如作者所说,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给人一个好心情,心情好了一切都好。而以往的报道往往把焦点放在工作上,而没有将立足点放在人即官兵身上,落脚点不同,收到的效果就不同。作者正是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根本,尽管炒的是别人吃过的剩饭,却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贴近了读者自然也就打动了读者。“千斤难买好心情,谁都希望有个好心情。”《给你了一个好心情》看似轻松直白,却宛如平常一首歌,一下子唱到了官兵的心坎上,既鲜活又贴近实际,这难道不是活与实的最好体现吗?  相似文献   

20.
要闻版办得好坏,是衡量报纸水平高低的砝码。对要闻版的改进,使新闻改革实实在在向前走了一步。树立精品意识。《工人日报》对要闻版做了有意识的改革,总结起来,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一是抓动态新闻,突出《工人日报》的群众性、平民性特色;其次是突出思想内涵,精心编好头条,使新闻性和思想性较好地统一起来,追求冲击力,多发事件思考启示方面稿件;第三是“让版面动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