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祖辈父辈两代人,协同教育第三代现在一对夫妇一个孩子,家家视其为掌上明珠,祖父母和年轻的父母面对一个“宝贝疙瘩”,在教育晚辈上常常产生种种矛盾和分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辈与祖辈的教育。然而,这两代人由于在观念、知识、经验、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教育孩子时,难免产生矛盾。怎样协调两代人对孩子的教育呢?请听听下面几位读者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让1+1>2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辈与祖辈的教育。然而,这两代人由于在观念、知识、经验、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教育孩子时,难免产生矛盾。怎样协调两代人对孩子的教育呢?请听听下面几位读者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从豪 《家长》2009,(7):10-11
在“四二一”式家庭结构中,父辈觉得很困惑,他们教育孩子时,祖辈往往会跳出来给孩子撑腰,如果父辈过于坚持,祖辈就会翻脸,往往祖辈说一句“有本事你们自己教,我不管了”,父辈就只能让步。祖辈也很困惑,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孩子也越来越难带,祖辈尽心竭力地带孩子,可孩子的父母仍对自己不满意。  相似文献   

5.
对城市0~3岁婴幼儿祖辈与父辈联合教养现状的研究,可以使两代人更多地关注代际冲突,并能意识到自身养育过程中的问题。通过随机分层抽样法,分别抽取202个在不同幼托机构的0~3岁婴幼儿祖辈与父辈联合教养的家庭为研究对象,探讨两代人联合教养的现状。结果显示:祖辈和父辈在教育期望、教育方法、教养内容、代际关系方面,存在协作与冲突并存的关系。研究发现,有87.62%的联合教养家庭表示发生过代际冲突,考虑其原因主要来自社会、文化观念以及家庭内部并因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惩罚与奖励     
谢军 《家庭教育》2009,(3):18-19
探索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是一个永恒话题,尤其是有祖辈参与的家庭。当两代人的教育方式出现分歧,不仅会引起家庭矛盾,还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面对这样一个在独生子女时代极为普遍的问题,父母该如何处理呢?国际象棋大师谢军的做法或许能给您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7.
探索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是一个永恒话题,尤其是有祖辈参与的家庭。当两代人的教育方式出现分歧,不仅会引起家庭矛盾,还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面对这样一个在独生子女时代极为普遍的问题,父母该如何处理呢?国际象棋大师谢军的做法或许能给您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8.
早教中,祖辈和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矛盾日益严重。教研会上,老师们一致认为有必要先让两代人沟通,只有通过对话才能找出两代人的矛盾究竟在哪里,仅靠亲子活动显然是发现、解决不了的。为此,我们设置了一个具有家园共育特色的开放性的亲子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特约谈话 祖辈人和年轻父母亲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不大相同。这种差异在年轻父母没有孩子之前还不成太大的问题。伴随着孩子出世所带来的喜悦,两代人在看待、管教孩子上的矛盾也就浮出水面,且大有越来越尖锐的势头 如果处理不好,这种分歧还可能影响到双方的感情。在幼儿园开家长会,爷爷、奶奶或孩子父母谈到这个问题,都非常苦恼。本期我们请曾多年从事幼教工作,且亲自带过孙子的王金贵老师,讲一讲她的故事,谈一谈她的体会。希望王老师的现身说法能给处于苦恼中的爷爷、奶奶们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隔代教育的存在,让孩子从小缺少父母之爱,给他们的成长的确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首先,祖辈们由于很长时间没带过小孩,常常会对孙辈们溺爱、迁就,甚至家长在家教育孩子时,他们也护短,这样往往容易形成孩子唯我独尊、唯我独优、任性娇气的性格,他们常常在祖辈面前使性子,耍脾气,成为“小皇帝”“小公主”。由于对孙辈的溺爱,这些祖辈们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甚至给学校教育带来某些阻碍。第二,祖辈们由于年纪偏大,发现孩子身上有点毛病,就会在孩子身边唠叨,  相似文献   

11.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21名父辈和14名祖辈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城市家庭祖辈-父辈共同养育0~6岁儿童的现状。定性分析发现,祖辈和父辈的共同养育观念普遍不一致,共同养育关系包括"前后台"一致和"前后台"不一致两类,双方存在积极、矛盾和消极三种共同养育感受,多数祖辈对共同养育家庭的帮助体现在孙辈喂养照料和家务分担上,观念的代际差异是两代人共同面临的困境。祖辈与父辈应共同努力,避免代际冲突和隔阂,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支持,深化情感联结,社区和社会应加强支持,减轻家庭的育儿压力。  相似文献   

12.
家庭系统的重要他人的教养观念、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幼儿家长的教养观念及方式,探究祖辈、父辈两代人在幼儿教养上的共性与差异性。结果发现:多数家庭的祖、父辈共同参与幼儿的教养,父辈多为主要教养者;祖、父辈获取及解决教养难题的途径、教养观念及教养方式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正视两代人教养的共性和差异性,发挥其中有利之处,规避存在的不足,对幼儿及其家庭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如今,以全家人共同参与为特征的“联合家教”,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所认同。然而在全家人共同进行这种联合家教的过程中,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分别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很值得研究的。综观目前众多的家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角色”:一个演“白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行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则唱“红脸”,负责周旋、调节,息事宁人,使孩子感到家的安全、温馨和长辈的亲情。这种“分工”可能是故意而为,也有可能是家长们无意识中…  相似文献   

14.
柳玲 《成才之路》2013,(5):61-61
当前,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正发生着急剧变革,这种变革必然深刻地影响着家庭生活领域,带来了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家养方式的巨大变化。这给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农村,父辈家长大多数都在外打工,他们的孩子自然而然地跟祖辈生活在一起,因此,教育和抚养孩子的责任就落到了祖辈的身上。在祖辈教育家庭中,祖辈对孩子的教育因素甚  相似文献   

15.
谈隔代教育     
陈笑颜 《幼儿教育》2012,(26):13-15
在我国,祖辈往往承担了全部或部分教养孙辈的责任。孩子要不要交给祖辈带呢?祖辈带孩子会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呢?祖辈和父辈如何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形成合力,达到最好的效果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支持方观点1老人帮忙带孩子,做父母的可以安心工作2岁之前的孩子还不到入托年龄,而家长又往往上班,所以大部分年轻父母选择了把孩子交给老人抚养。3岁以后,大部分幼儿入园,隔代抚养的比例有所下降。可见在孩子3岁以前,老人参与教养孩子的程度非常高。老人带孩子能  相似文献   

16.
徐韵安 《家庭教育》2009,(11):30-31
管教儿孙起冲突 “三代同堂”就是典型的“4—2—1,'家庭,在大多数这类家庭中,儿孙是家庭的核心、太阳,于是教育儿孙总是一项重头工作。但是,由于祖辈和孩子父母的教育理念和策略不同,两代人在管教儿孙问题上的冲突是经常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身上衣”主题中队会刚落下帷幕,教室里传出两位队员的争论声:“画得多好呀 !”“这有什么稀奇,我还会设计出更有用的衣服。”“吹牛 !”“那你就听着,我经常生病,今天我要设计一件不会使我生病的衣服,就是生了病,一穿上它,病就好了。”这两个学生的争论,不禁使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次活动,孩子的创造个性为什么发挥得如此出色 ?  这是一次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编排的完全自主的少先队活动。在以表演形式回顾了祖辈、父辈、同辈的身上衣以后,队员们畅想了未来的衣裳。  孩子的创造有孩子的意图,他们提出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全家人共同参与教育为特征的“联合家教”,日渐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所认同。然而在这种联合家教过程中,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分别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很值得研究的。综观眼下众多的家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脸谱”:一个演“红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施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则唱“白脸”,负责周旋调查,中介说情,使孩子感到家的安全、温馨和父母的亲情。现实生活中,这种“分工”可能是故意而为,也有可能是在潜…  相似文献   

19.
达欢 《辅导员》2015,(9):7-8
伴随80年代的独生子女们陆续成为父亲、母亲,隔代教育的敏感性愈发变得严峻起来,总会有不少的家长朋友向我吐槽:孩子爷爷如何宠孩子,还不让他们自己管教孩子,孩子奶奶经常背着他们给孩子“开小灶”,教到孩子连父母的话都不听了……一言以蔽之:隔代教育几乎是一无是处!个别年轻家长还用上了“没文化,真可怕”来形容自己的父辈,甚至不惜与他们翻脸以争夺孩子的教育权。作为一名年轻的幼儿园老师,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隔代教育,我想为饱受争议的隔代教育说几句好话,因为,作为祖辈的他们,还是有  相似文献   

20.
《家教世界》2016,(4):32
孩子总是很敏感,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你不经意间从嘴里冒出来的口头禅,有些会让孩子受到伤害,请你尽量不要说。1.哎呀,你怎么又……这样的责备无异于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对于孩子改正行为问题有害无益。当孩子的行为不合适,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就好了。例如孩子随处涂鸦,索性给他一个自由涂鸦的小角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