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仅因为学生在小学中学到的知识是后续教育的基础,更因为小学是学生培养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思想品德的重要阶段。而学做人,在小学校园中最主要的来源是思想品德课。因此探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方法及其应用,对提高思想品德的教育实效性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2.
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的意志和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措施,以期能够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笔者就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五种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做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4.
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保证思想品德教育的实地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思品课中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是培养学生明辨事理、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5.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发展、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及发挥思想品德学科优势的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教师的学习与培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为联系,思想品德教育中需要借助心理健康教育,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只有把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才能在育人职能上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因此,探讨小学思品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确是当务之急。现对教学中五种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大多数专家和学者都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从很大程度上来讲,超过了对于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在教师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本文就结合自己的一些工作时间来谈谈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不论生理还是心理都还未成熟并且正在形成过程中,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每个老师和家长的责任,因此,探究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心理健康的发展尤为重要。为了小学生心理能够健康发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有诸多的教育方法对小学生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可以在思想政治学科中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德育是培养学生好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有赖于各种教育途径,各门学科教学的共同协作.而思想品德在个性心理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从分析中学生心理偏差入手,结合现实,提出了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的教学价值,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思想品德》所讲述的知识和道理,能满足学生这个主体成长的实际需要。 小学升人初中,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刚踏进中学大门的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管理方式和新的学习内容,往往会在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问题,以至影响学业,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将会影响学生顺利、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而良好的思想品德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工作走向、人格培养、活动指向等方面能够更好地结合,为学校教育中二的实施提供理性参考和操作思路.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 ,是他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 ,对其身体健康、身体发育和学习影响极大 ,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极大。因此 ,中、小学班级工作应把培养学生心理健康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放在重要地位予以重视。一、强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科学的世界观既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 ,是消除心理脆弱 ,提高抗挫折能力 ,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的内在动力。一方面要发挥课堂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充分发掘教材…  相似文献   

15.
薛俊峰 《考试周刊》2014,(63):126-126
<正>小学教育是一个人的启蒙教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阶段。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融情感性与教育性于一体的课程,在小学教育中旨在培养小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与道德观。重视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深入理解道德认识,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本文就情感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中的应用方式作阐述,希望能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一定启示。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情感教学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是小学教育活动开展的主体,小学班主任在开展教育活动时不能只注重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也应该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艺术修养以及心理健康,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的出现反过来也会影响到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制约着小学生的发展,所以小学班主任在开展教育活动时有必要引入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入,可以解决小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成长。文章主要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开展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提升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小学思想品德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将来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在小学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其中仍旧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一些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完全是流于形式,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严重脱轨,教育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该课程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外部大环境中如何实现思想品德课程在生活中的回归,提升小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的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如何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思想品德课程依据生活逻辑,将学理上分开的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内容进行新的逻辑构建,实现了有关知识在生活主题上的有机整合.通过整合心理健康的学习内容,期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师,首先要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