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典名著《红楼梦》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其中的金陵十二钗更是才华出众,各具风情。听说《红楼梦》又将被搬上荧屏,我们暂且先找来几位韩国当红美女对号入座,看看是否如你所想。不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心中的十二金钗形象自然也不尽相同,欢迎大家来信讲述你们心中的金陵十二钗。  相似文献   

2.
王文娟  刘芹 《文教资料》2007,(25):83-84
以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翻拍好莱坞版《西游记》为话题展开,通过分析原版《西游记》与当今欧美流行的《魔戒》三部曲中所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阐明这种差异在当今媒体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好莱坞版《西游记》拍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每当《西游记》热播时,我就知道寒暑假义无反顾地到来了。每逢央视反复重播刘涛版的《白蛇传》时,我就会想起你——反串法海的沈希希同学。  相似文献   

4.
梦幻西游     
沈珏熠  王巍 《音乐世界》2007,(16):38-39
《西游记》的魅力早已散播至了全世界。早前日本便有电视剧《西游记》上演。且获得了极大的反响。这次的电影版,更是在制作方面都上升一个等级。不管日本版的《西游记》是恶搞也好,新奇也好,能让我们看得瞠目结舌的孙猴子,估计也独此一家了。  相似文献   

5.
《咬文嚼字》2012年第4期《又见“夯货”》中,有一个“无独有偶”用例。为说明问题,恕笔者详引原文: 曾陪十岁的女儿看张纪中版《西游记》……只听悟空劈头骂道:“你这夯(hang)货!”……  相似文献   

6.
经典文学名著《西游记》先后经历央版、程版、张版的电视剧改编,三版改编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中人们的精神追求,也体现了不同时代的艺术和审美特点.分析三版《西游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文学经典的电视剧改编获得成功的关键是在忠实原著和把握艺术创新的基础上,体现时代应有的题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阳 《语文新圃》2009,(10):23-24
《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太白金星说:“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照此换算,书中描写唐僧地上取经走过的十四年,仅仅相当于天上十四天。我忽然发现,就在这短短半多月的时间里,与地上版《西游记》平行上演着的,还有一部猥琐的天上版《西游记》呢。  相似文献   

8.
正"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你是否回到了电视剧《西游记》的剧情中?央视1986版《西游记》一经播出就轰动全国,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那时,很多孩子每天放学后飞奔回家,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机,等着孙大圣出来降妖除魔;每当片头曲《云宫迅音》的节奏响起,每个人眼前都会浮现出东海之水澎湃、美猴王腾云驾雾的画面……  相似文献   

9.
读罢《故都的秋》,颇有感慨.我一向认为在郁达夫的眼里他与秋姑娘经历了相思、相见、相恋,最终坦诚地向秋姑娘求婚.这个说法,有人以为新颖而且诱人,也有人以为牵强,一千个观众自然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就由他去了.更何况宋玉的心中、杜牧的心中、欧阳修的心中、李商隐的心中、郁达夫的心中,乃至毛泽东心中的秋都不一样.大家们尚且如此,何况我辈?于是记起一次好友聚会. 那一回好友聚会,不知怎地,谈起了一个孩子气十足的话题:春与秋,哪一个季节最好.  相似文献   

10.
曾经有人问我,你做记者那么多年,"三教九流"的接触过那么多人,最在乎的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眼睛!《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中有位二郎神杨戬。他的眉心中竖立着一只眼睛,每当这只眼睛放出金光的时候,便能看透别人所看不透的事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是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必读书目。在最新的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其内容直接进入到了课文之中,例如五年级下册的《猴王出世》一课选自《西游记》第一回,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名著导读就以《西游记》为主题。人教版教材《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中也有《西游记》的章节。可以说,对《西游记》的阅读,贯穿了整个中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这部文学经典之所以拥有恒久的魅力,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它创造的西游世界给了人们广袤的多元解读空间。若打破常规去看《西游记》,我们会发现孙悟空生活在一个极其荒诞的神魔世界中。  相似文献   

12.
<正>小编这个时代出生的人,在上初中时,暑假只要电视台一播放1 986年版《西游记》就会乖乖地守候在电视机旁。不过那时候的小编不知道,在同一年另一部和《西游记》略有关联的动漫也播出了,它就是《七龙珠》。这部动漫时至今日都还有大批粉丝。你瞧,前不久国外龙珠粉丝以Robot Underdog团队的名义拍摄了《龙珠Z》真人版,网友惊呼诚意满满,不输好莱坞大片。  相似文献   

13.
<正>都说86年版的《西游记》经典,但它究竟厉害在哪里,大家不一定全都知道。我们不谈演员的表演,不谈词曲音乐,也不谈摄像、取景之类,只讲文字上的东西。在这一方面,后来的所有《西游记》电视剧和它相比,都有巨大的差距。一比如大家都知道一句台词:"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这是红孩儿的台词,被问的人是观音菩萨。这句台  相似文献   

14.
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以超凡的降妖本领和鲜明的个性在人们心中建立起了一个卓越的英雄形象。细看孙悟空从"出世"到最终修成正果的过程,会发现很多有关他的情节离不开一个"偷"字。本文从《西游记》中关于孙悟空"偷"的情节入手,简要分析其人物性格和《西游记》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会有那样一些人陪伴你走过一段与众不同的人生,然后有那样一首歌陪伴着这样的一群人——这样一首歌很多时候被称之为班歌。班歌,就是同一班的人,不同的脸庞,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心情,唱那首代表这个班级的歌。不过,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一首歌大家当然会有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的班歌,你喜欢吗?  相似文献   

16.
要问我最喜欢的经典著作是什么,那当然是《西游记》了。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有了一本少儿版《西游记》,它让我爱不释手。作者吴承恩用唐僧取经引出了一个个离奇古怪的鬼神故事,引人入胜。读《西游记》不仅会被曲折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而且仔细品味,我们还会从唐僧师徒四人身上悟出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读过一则笑话:一妇人在清理垃圾,想扔掉一本书,对丈夫说:“那是本嗜血的夸张之极的情节剧,充满了谋杀和自尽。一个人的父亲被他叔叔杀死了,他自以为是个私家侦探,便开始在夜间偷听,又杀了他女朋友的父亲和兄弟,然后是他叔叔,最后他自杀了。“”典型的现代垃圾!”丈夫愤愤然。妇人将书扔进垃圾堆,封面上赫然写着《哈姆雷特》。都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位读者心中的哈姆雷特是否让你大跌眼镜?新课程倡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莫把教科书当《圣经》。笔者以为,“创造性”的前提是文本解读要恰如其分,如果误读了文本“,创造性”有百害…  相似文献   

18.
正出品过《绝命毒师》、《行尸走肉》等剧的美国AMC电视台日前宣布,将把中国名著《西游记》改编成一部功夫题材的新剧《Badlands》(暂译《穷山恶水》),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伟大的战士和一个小男孩寻找极乐世界的冒险旅程。尽管AMC为其配置了豪华的制作阵容,但此剧还是激起了国内网友的争议之声。有网友担心《西游记》被恶搞,"毁了原著,毁了经典,毁了那份童年记忆";也有网友对这版"西游"充满期待,"美剧凭借精良制作、多元表达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吸引了全球观众,不妨对美剧版《西游记》抱以美好期待。"  相似文献   

19.
第一天 名著品读 1.品读《西游记》做做趣味题《西游记》的妖魔多,而且多有自己的巢穴,那些巢穴,也堪称为“洞”,请你在下面的括号里写出前文住洞的主人名?  相似文献   

20.
以唐僧为戒     
一部《西游记》自它诞生之日至今已历经几百年,广受欢迎,长久不衰。师徒四人的形象镌刻在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心中。他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求取真经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西游记》之所以堪称经典正是它里面蕴含的丰富文化,不同的人读它,有不同的理解,也会从中汲取不同的营养,各取所需。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