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苑晓 《学会》2024,(1):50-55
该文以“一滴油的奇妙旅行”展览为例,介绍中国石化科协开展科技资源科普化的总体成效、典型案例分析及科技资源科普化的工作与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科协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的相关建议,分别是:深化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深度融合,顶层布局科技资源科普化;完善参与科普工作的激励机制,更多地吸纳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企业要积极融入大科普格局,加强与科普机构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肖惠敏  姜小鹰 《学会》2013,(5):54-58
福建省护理学会发挥学科与资源优势,多渠道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科普活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科普活动形式多样,学会主要通过组建社区科普志愿者服务分团,成立福建省"小鹰"护理基金,举办国家级及省级继续教育培训科普工作骨干,定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等方式,共同参与科普工作。科普活动主要以满足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相结合。如组建实践团走访各个村落,内容涵盖医疗卫生、教育帮扶、文化宣传、海西建设调查、环保宣传、就业交流及党史国情教育等,受惠对象达35803名。另外,还组织护理学专业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为老服务,发挥科研优势解决居民健康问题。今后,学会还将从完善卫生科普活动的保障机制,加强社区卫生科普宣传,提高企业参与卫生科普的积极性等方面入手,促进卫生科普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苑》2015,(3):23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和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科学院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未来中科院要建设科普工作国家队,引领我国科普工作发展。《意见》指出,中科院和科技部将实施"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促进中科院丰富的科研资源转化为科普设施、科普产品、科普人才;推进"‘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服务公众的科  相似文献   

4.
国内速递     
《发明与创新》2015,(4):7-8
<正>中科院、科技部将联合实施系列科普计划中科院、科技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中国科学院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科院和科技部将实施"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促进中科院丰富的科研资源转化为科普设施、科普产品、科普人才。推进"‘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使中科院丰富的科普资源服务于面向公众的科学教育。建设科普工作国家队,引领我国科普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苑》2015,(2):28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和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科学院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未来中科院要建设科普工作国家队,引领我国科普工作发展。《意见》指出,中科院和科技部将实施"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促进中科院丰富的科研资源转化为科普设施、科普产品、科普人才;推进  相似文献   

6.
基因组编辑技术能对植物基因组的目标性状基因进行精确的定点敲除、插入以及替换,在作物新品种选育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阐述了基因编辑作物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从社会责任以及科普工作对基因编辑作物的发展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影响角度分析了基因编辑作物发展中科研人员的科普责任。针对科研人员参与基因编辑作物科普工作面临的现实障碍,从提升科研人员科普责任认识、抓好科研人员的科普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研人员科普能力建设的科学机制三方面提出加强科研人员基因编辑作物发展科普能力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是当前我国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科普期刊有内容、品牌、专家、读者等多种优势资源,能够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科普期刊参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必须探索新的机制,包括科普期刊参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动力机制、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协同发展的版权协作模式和刊网融合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机制。除此之外,还要为科普期刊参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政策、组织和人才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郭峰 《科协论坛》2013,(11):12-13
将理工专业科研优势转化为科普优势,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模式,将全国科普目的特色与品牌相结合、纽带与阵地相结合、效应与普及相结合,在高校科普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的呼声日益增加,在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结合的背景下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成为评价科研人员和科研成果的一项要求,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指南,鼓励科研人员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文章通过梳理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结合的历史以及有关政策中的相关要求,分析了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结合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给出提高科研人员科学普及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晓军 《学会》2010,(12):47-48
<正>科普资源是做好科普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调动和整合机关、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各方面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推动形成社会化大科普格局,是县级科协当前和今后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以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例,分析实验室通过健全科普管理体系、规范化和专业化科普资源及品牌化科普活动等机制,运用开放交流、社区教育和社会服务等方式,开展具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将科研成果以科普信息的方式传播给大众,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增强热带病疾病防控的实效。为进一步完善科研实验室面向公众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相关形式、制度和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资源科普化,对丰富科普资源、提高科普能力、推进“十二五”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湖南科普工作实践,对新形势下如何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进行了深入思考.文章认为,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首先要加强有关理论研究,其次要选择科技资源科普化的合适途径,再次要加强措施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科技禁毒生态创新发展,有必要推动科技禁毒与科普元宇宙理论技术深度融合。在具身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和沉浸理论的框架下,基于科普与元宇宙理论融合的需求,分析科普元宇宙整体呈现出的全域感知、精准映射、虚实结合、具身投入、多元化协作和去中心化等典型特征,从基本组成、构成要素、支撑技术和科普能力4个方面设计并构建科技禁毒与科普元宇宙融合的体系结构,包括5个基本组成、4种构成要素、两大支撑技术和5大核心能力。鉴于科普元宇宙在情境、互动、资源和评价等方面优势明显,其在禁毒科普尤其校园禁毒科普应用潜力巨大,未来需要加强科技禁毒的发展基础构筑、发展功能形成和发展逻辑厘清。  相似文献   

14.
宋娴  朱雯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0):1471-1481
科技资源科普化是打通“科研—科普”链条、实现创新发展“两翼”齐飞的关键路径,其本质是通过整合和再开发科技资源,促使知识从在共同体内部流动转变为向全社会外溢,以提升全社会创新效率。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研科普转化的政策,但落到具体实践仍面临诸多复杂问题。文章从创新链视角出发,对科技资源科普化开展全过程梳理,发现我国科技资源科普化的现实困境主要出现在机制设计、能力建设、转化路径和场景布局 4 个环节,并由此探讨科技资源科普化在我国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而普及推广心理健康知识是提升心理健康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关键路径。我国的心理健康普及工作业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科普队伍、方式、内容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局限。科普队伍要加强心理学职业工作者、科技传播者与科学研究者的梯度整合,科普方式要促进资源共建共享以及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科普内容要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覆盖和面向需求的精准匹配。未来我国心理科学普及工作应努力实现知识普及、理念提升与行为改善的心理健康素养建设"三部曲",着力完成以心理服务为核心的科普模式转换。心理科学的服务应用是最好的普及,是对建设健康中国的有力推动。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利用科学计量学工具对研究人员的科研评价中,由于采用的基本是一种基于学科分类的评价方法,这使得交叉科学研究人员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本文以交叉科学研究人员代表钱学森为典型案例,将其与专业领域作者的被引指标进行比较。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新的"学科扩散因子"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科技资源和科普资源的概念、分类、区别与联系,提出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科技资源科普化的意义及必要性,并在对全区科技资源、科普资源的现状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我区科技资源科普化的一系列建议,为促进我区科技资源的科普化,发挥科技资源的科普效用,进一步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plores institu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influences on creativity in scientific research. Using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creative scientific research accomplishments in two fields of science (nanotechnology and human genetics) in Europe and the US, the paper summarizes results derived from twenty case studies of highly creative research accomplishments, focusing on contextual patterns at the group, organiz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levels. We find that creative accomplishm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small group size,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with sufficient access to a complementary variety of technical skills, stable research sponsorship, timely access to extramural skills and resources, and facilitating leadership. A potential institutional threat to creative science is the increase in competitive research council funding at the expense of flexible institutional sponsorship.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policy ar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9.
杨倩倩  刘宪  马德章 《科研管理》2020,41(7):258-261
 作为2014年新推出的一项科研评价指数,自然指数能通过文章计量数和分数式计量数两个指标数据反映出国家、地区、科研机构和大学等高水平论文的产出能力、创新趋势、创新能力、优势学科和合作潜力,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估高校科研能力的方法。自然指数以12个月为统计时长,定期更新,对被评价机构在82种顶级自然科学类期刊上发表的研究型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与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评价体系需要监测十年的论文数据相比,自然指数的排名更能反映出被评价机构在短期内的科研产出情况,能更客观公正的评价新建高校科研产出的情况。以南方科技大学为例,该校建校未满十年,ESI数据与其他老牌高校还有一定差距,但从自然指数数据显示,该校高水平论文一直在飞速增长,上升势头非常明显,2018年已跃居内地高校第27位,深圳地区首位。数据还表明该校与海外大学的科研合作十分密切,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以外部合作为主,其优势学科为化学和物理学科,生命科学和地球与环境科学相对比较薄弱,学科发展水平较不均衡。同样,自然指数评价体系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学者的贡献程度没有区分,默认每位作者的贡献相等;统计的是论文数量和分数式计量的总量,没有以个人平均产出作为衡量标准等。随着自然指数的推广,入选自然指数统计源的各期刊,极有可能被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评价中赋予更高的权重,也会成为科研工作者投稿时选择顶级期刊的一个标准。自然指数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评价了高校的科研产出情况,为今后的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