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我国2000—2014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FDI及其与环境规制相结合的角度实证分析FDI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DI对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规制强度跨越相应门槛时,其能有效促进技术创新;环境规制会抑制FDI技术溢出效应,对技术创新产生间接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政府应结合不同地区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制定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以此显著提升地区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朱敏  许家云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663-1670
 海外回流人才在推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FDI技术溢出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本文将海外回流人才引入FDI技术溢出的计量模型,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海外回流人才对不同地区FDI技术溢出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海外回流人才引致的FDI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但在我国不同地区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运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限检验方法对影响此效应的若干因素及其门限特征进行检验,并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效率及科研投入水平等方面测算了引发海归积极FDI技术外溢效应的门限水平。  相似文献   

3.
不同来源FDI在华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孟亮  宣国良 《科研管理》2005,26(5):115-120,114
本文使用中国各地区相关数据,分析了不同来源FDI在我国工业部门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差异。发现在总体层次上,港澳台外资产生了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其它外资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进一步研究经济发展程度对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发现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港澳台外资才产生了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8,(5)
借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国际研发知识溢出理论,将外商直接投资(FDI)环境技术效应分为技术自主创新和技术外溢;就污染与FDI之间构建EKC以代表技术自主创新的环境效应;嵌入国际研发知识溢出变量以代表技术外溢的环境效应;基于污染和技术空间扩散,对模型空间扩容。以中国大陆31省份1985~2014年面板数据的检验显示:(1)技术自主创新的环境效应具有空间二分性。工业废气与所在区域及毗邻区域FDI同时构成倒U型曲线,多数省份FDI规模未逾越双倒U型曲线拐点,无法激发清洁技术自主创新。(2)技术外溢的环境效应具有空间属性。FDI技术局域和广域溢出分别降低了所在地区和毗邻地区工业废气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5.
周杰琦  韩颖  林洪 《软科学》2016,(1):76-80
在Antweiler分析框架基础上,引入FDI技术溢出、自主技术创新及对外资技术的吸收能力三种影响环境质量的技术因素,将FDI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分解为规模、结构及技术溢出效应,并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同时通过不同的样本、工具变量策略和估计方法来保证结论的可靠性,研究发现:无论从全国还是高排放区域来看,FDI降低了工业CO2排放效率,但有利于提高低排放区域的工业碳排放效率,进一步测算表明这是由不同地区FDI的规模、结构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之间的强弱关系所导致。此外,目前中国外资利用水平与以环保为目标的最佳水平之间尚有差距。以上结果意味着应引进掌握环保技术的外企,推行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绩评价机制推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双向FDI协调发展促进中国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也要注重行业低碳发展。文中利用34个中国工业行业2008—2020年数据,对双向FDI进行耦合协调发展测度,并选取技术创新和收入水平作为中介变量,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来探究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中国工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中国工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显著为负;技术创新和收入水平在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中国工业碳排放强度影响中均存在显著的负向部分中介效应;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中国工业碳排放强度影响中存在双门槛效应,且作用方向为负。因此,要积极发挥双向FDI协调发展的技术溢出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且合理改善收入水平,增强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中国工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利用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完善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力度,有效推动中国工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测算模型,估计了基于货物贸易、FDI和服务贸易渠道从OECD成员国有效外溢到中国的环境技术知识存量,并建立1999—2013年中国30个省市的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并测度国际性环境技术知识的局域溢出效应和跨区域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从当期溢出效应来看,货物贸易、FDI外溢环境知识存量对中国整体环境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服务贸易外溢渠道在局域内和跨区域间表现出强烈的溢出反差且总体上具有不确定性;从滞后溢出效应来看,估计结果与当期溢出效应结果类似,但滞后跨区域溢出效应显著度有所降低;从不同环境技术领域下的空间溢出效应分解结果来看,气候变化减缓技术与“三废”治理技术领域的估计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外资渠道对中国“三废”减排技术进步没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系统梳理双向FDI协调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路径与机制,利用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长三角38个城市2011—2020年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并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双向FDI协调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双向FDI协调可以显著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并且这一作用的部分效应是通过市场一体化的中介效应实现的,同时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产业结构均能有效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门槛效应研究表明,在跨越市场一体化、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门槛变量后,双向FDI协调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显著提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异质化条件下,双向FDI协调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趋势,当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至较高水平时,环境规制的影响将逐步超过双向FDI协调。  相似文献   

9.
基于不同特征FDI的溢出效应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周燕  齐中英 《中国软科学》2005,22(2):138-143
在中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流入中国的FDI中又有近2/3左右流入中国的制造业的情况下,本文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的溢出效应。比较区分了产业内和产业间的溢出效应。分别研究了不同类型的FDI(来源于香港、台湾和澳门的FDI和来源于西方国家的FDI)对当地企业产生的不同影响、当地不同类型的中国企业从FDI外溢效应中受益程度的差异、外资参与程度的不同对溢出效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邹志明  陈迅 《科研管理》2023,(2):165-175
本文利用2003—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理论机制的分析基础上,采用工具变量法(IV-2SLS)等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FDI对我国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FDI、环境规制对我国技术创新及经济发展质量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对FDI与经济发展质量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FDI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生产率效应等途径和机制作用于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相比FDI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中介传导途径,FDI的生产率效应机制作用更为明显;技术创新、FDI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双门槛效应,且技术创新及FDI均需要跨越较高的门槛条件才有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Coe-Helpman的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模型,将国际研发投入、跨国技术转移、FDI、OFDI和进口贸易等5条渠道的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均纳入该模型,用动态GMM检验各渠道技术溢出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动态性来看,滞后一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当期的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提升作用,技术的循环累积效应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明显。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比国内研发资本更好地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除了OFDI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没有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其他渠道均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其中FDI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最为显著。最后本文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西藏和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对环境规制条件下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进口和出口贸易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从区域角度来看,环境规制条件下的FDI、OFDI、进出口贸易对全国、东部和中部的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正向影响,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从影响程度来看,这一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因此,为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各区域应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李勃昕  韩先锋  李辉 《科研管理》2021,42(8):122-130
以“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共生视角,采用面板回归方法系统研究中国资本流动的交互创新溢出影响,结果发现:FDI对区域创新具有动态抑制性影响,而OFDI的创新溢出呈现出“U”型三重门槛特征,较高强度的OFDI才能促进区域创新提升;“引进来”与“走出去”存在显著的交互创新溢出,高强度的OFDI有助于扭转FDI创新溢出瓶颈,而适度的FDI 有利于撬动OFDI创新溢出最大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中国资本双向流动的交互创新溢出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高强度的OFDI有利于扭转东部地区FDI创新溢出瓶颈,但并未改变其他地区FDI的创新抑制影响;东部地区FDI能够正向调节OFDI创新溢出效应,而中西部地区过高强度的FDI会弱化甚至抑制OFDI创新溢出。因而要分层次科学协调“引进来”和“走出去”,系统激励资本流动的创新溢出红利。  相似文献   

14.
郑展鹏 《科研管理》2014,35(4):18-25
文章借鉴国际经典技术溢出模型,构建包含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及外商直接投资等国际技术溢出渠道的国际RD溢出模型,利用2003-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将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创新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比较而言,对外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强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不仅存在地区差异,还与技术本身所属的创新层次有关,但总体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在测度长江经济带沿线102个城市2004-2018年绿色创新效率的基础上,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在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效率影响的中介效应,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综合考察环境规制在不同FDI发展水平下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102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空间非均衡性,长江上游和长江中游的绿色创新效率基本保持稳定,长江下游的平均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2)加强环境规制,对于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在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政府加强环境规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限制污染型行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从而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效率。(3)在不同FDI发展区间内,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方向并不相同,存在双门槛效应,跨过第一门槛值8.293后,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由促进作用变为抑制作用,跨过第二门槛值11.695后,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又再次变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韩永辉  李子文  张帆  申晨 《资源科学》2019,41(11):2043-2058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IFDI)和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两者简称“双向FDI”)在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中国具备国际直接投资东道国和母国双重身份的现状,以1995—2015年双向FDI和污染物排放的时序数据为样本,使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中国双向FDI与环境三者的关系。结果显示:①短期内,IFDI能促进环境质量的提升,OFDI则对环境改善体现为抑制效应,双向FDI的综合环境效应为正向;②长期内,IFDI抑制了环境质量的持续提升,而OFDI则有显著的推动环境改善效应,双向FDI的综合环境效应为负向;③从动态冲击看,双向FDI都会将自身所受外部冲击传递至环境质量的变化,IFDI对环境的冲击影响为负向,而OFDI对环境的冲击影响为正向。④区分劳动资源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之后,双向FDI在短期和长期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产业异质性效应。新时代下,厘清双向FDI与环境的关系对中国深化全面对外开放战略、制定“为我所用”的国际投资政策、协同“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吸收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我国吸收外资最多的城市之一。本文利用北京市制造业2001—2004年产业面板数据,对制造业外资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外资进入的挤出效应大于溢出效应,但外资对国有企业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可能能够促进外资的溢出效应。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外资对于本地产业发展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地方政府既要看到外资积极的一面,也要注意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8.
王超  李真真  蒋萍 《科研管理》2021,42(2):88-99
环境规制政策是中国重污染行业经济转型升级,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升环境绩效的有效手段,但是环境规制政策如何影响中国重污染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以及环境规制政策对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否存在行业动态差异,都尚待深入研究。因此,文章基于2004—2015年中国38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遵循2008年中国生态环境部颁布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将工业行业分为处理组和控制组,使用连续性DID方法和S-GMM方法,估计环境规制政策对中国重污染行业的技术创新影响机理和动态影响。研究显示:首先,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并不能显著的促进重污染行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可是研发投入的增加和资本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明显促进了重污染行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改善。第二,尽管外商直接投资存在市场准入和投资比例等限制,可是外商直接投资已经在一定程度推动中国工业行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第三,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对工业行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但是,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结构占比对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有明显的阻碍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关部门应该稳步有序推进重污染行业能源消费结构改革,提升我国传统重污染行业能源消费的效率,加快工业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绿色创新双外部性特征决定了制度环境是激励绿色创新开展的基本保障。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5年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从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两个方面研究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环境管制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市场制度环境中,教育扶持、非国有化水平对工业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科技扶持和金融支持对工业绿色创新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外开放度对工业绿色创新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法律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为考察不同地理区位条件下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的影响,进一步将全国分为一带一路地区和非一带一路地区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问题备受关注,但现有研究忽略了投资二元边际结构特征的影响。本文借鉴并扩展了LP(2001)的研发溢出测算模型,将ODI获得的总技术溢出效应分解成往期ODI溢出效应和新增ODI溢出效应,新增ODI溢出效应又进一步分解成集约边际溢出效应和扩展边际溢出效应。同时,对不同阶段、不同方式的ODI对母国技术的影响机制进行甄别和阐述,并利用2007-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且往期ODI和新增ODI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均对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提升作用,新增ODI中仅扩展边际的投资扩张方式能推动我国技术创新,而集约边际的推动作用不显著。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集约边际;扩展边际;逆向技术溢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