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在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知识产权管理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推进科技创新的作用日益增强,而目前知识产权管理主要着眼于技术成熟后的管理模式面临变革的压力。以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为基础,将知识产权管理前移,涵盖技术创新的技术愿景、技术选择、网络学习、实验培育与推向市场全过程,从而构建"全程知识产权管理"模型,具体包括知识产权和选择管理、技术生态位管理与市场生态位管理等内容;同时,依据技术创新路径与成长中的知识产权的相互关系,用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发展规划全程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2.
企业专利运营管理内涵及职能模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利资产具有战略资源特性,能够给企业带来持久竞争优势。据此,基于价值链理论,专利资产运营活动已经成为企业运营的基本活动之一,而专利运营管理则是企业专利资产运营过程中管理辅助活动总称。本研究从价值链理论的视角提出了专利运营管理的概念,并系统地解析了专利运营管理的四大职能,是对专利管理理论研究重要推进。  相似文献   

3.
生态知识嵌入已成为大数据环境下绿色供应链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运用生态位理论,分别从环境、战略、要素、能力和知识产权5个维度构建绿色供应链生态知识动态嵌入体系;结合不同维度之间的演进变化关系,依次从定位、转型、升级、保护4个层面建立绿色供应链生态知识动态嵌入机制,为提升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运营绩效水平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技术生态位与技术范式变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生态学中最基本的生态位概念及其思想,也适用于技术创新和技术范式研究。生态位理论在企业管理和产业发展中得到广泛运用,在技术分析研究领域,基于技术生态位概念建立的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是结合案例归纳出的独特的思想方法,作为技术范式演化的分析模型,在生态学、演化经济学和技术研究之间架构了现实的桥梁,为技术变迁研究提供了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企业在全球专利竞争中往往采取多元专利运营行为,并呈现出不同的专利运营模式。通过收集典型企业专利运营实践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并凝练出产业化、标准化、竞争性、贸易化和投融资五种专利运营模式,发现不同模式均涉及自行运营和借助于载体运营两种方式,复杂动态环境下企业可能同时采用多种运营模式;各模式在专利战略动机、涉及的专利性质、涉及的主体和载体、专利运营行为以及适用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企业应关注不同模式的共性和差异并灵活地选择专利运营模式及其组合。本研究为我国企业科学地选择专利运营模式和加快提升专利运营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校专利运营风险相关理论研究,基于商业风险和管理要素双视角下总结出高校专利运营过程中的13类风险因素并对其风险症状进行描述。运用专家打分法对两两类别风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打分,通过模糊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高校专利运营风险聚类结果为:法律风险、技术风险、组织管理风险、合作因素风险、环境因素风险五类即五个二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分解为17个三级指标,进而建立高校专利运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所构建的高校专利运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可以为高校专利运营风险识别和评估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前孵化器搭建了从知识发现到技术发展的桥梁,为资源整合、全链式技术发展提供了前期系统化的服务。在战略生态位理论(SNM)视角下,尝试在前孵化器中扩大技术孵化的管理范围,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管理重心前移,对前孵化器生态位的实施、成长和培育过程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构建前孵化过程中有实验场所、政策保护空间、有效学习网络、多主体互动的发展模型。同时,通过对匹配战略技术愿景、构建网络体系、完善前孵化器创新生态等方面的分析,促进形成知识发现、技术创新、产品市场化生产等全链条孵化体系,实现从技术创新到市场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传统企业技术战略匹配的不足,在分析企业技术生态位与技术战略选择适应性基础上,运用双边匹配和多目标规划方法构建基于技术生态位结构特征(宽度和重叠度)的企业技术战略动态匹配模型,并以广州市萝岗开发区34家高新技术企业为例进行案例研究,通过Matlab软件编程求解得出34家企业应采用的技术战略.基于技术生态位结构特征的动态匹配模型可为企业技术战略选择提供一种更为宏观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旨在应用专利大数据分析为企业专利战略选择提供事实性依据,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方向性定位,为企业提供专利战略选择方向。[方法/过程]首先分析专利大数据及其分析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专利"象位"概念,然后以专利技术要素的不同组合为依据,确定企业的专利"象位"。[结果/结论]"技术为王型象位"适合选择巩固、填补、转型和提升等战略;"产品至上型象位"适合选择坚守、扩充、转向和攻坚等战略。"审慎应用型象位"适合采用全域、选择、解构和放弃等战略。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传统企业技术战略匹配的不足,在分析企业技术生态位与技术战略选择适应性基础上,运用双边匹配和多目标规划方法构建基于技术生态位结构特征(宽度和重叠度)的企业技术战略动态匹配模型,并以广州市萝岗开发区34家高新技术企业为例进行案例研究,通过Matlab软件编程求解得出34家企业应采用的技术战略。基于技术生态位结构特征的动态匹配模型可为企业技术战略选择提供一种更为宏观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摘要:作为新世纪技术创新的主流,发展颠覆性技术是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手段,各国政府普遍给予政策支持。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SNM)内生进程提出了11项政策工具,结合SNM生态位跃迁的三阶段构建了一个针对颠覆性技术政策保护空间的二维分析模型,为政策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旨在更好地指导政策工具的使用和优化以推动颠覆性技术成功跨越研发到市场应用之间的“死亡之谷”,实现最终“颠覆”。最后,以新能源汽车为例,采用该模型分析其技术发展过程中政策保护空间的构建、演变以及政策工具的运用,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为检验政府专利奖励对中小企业绩效的政策效应,本文以江苏省226家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政府专利奖励和中小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从创造、管理、运营、保护4个维度探讨了知识产权能力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专利奖励对中小企业绩效存在正向影响;(2)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有助于放大政府专利奖励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研究为中小企业优化知识产权建设,提升绩效、政府建立健全专利奖励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S  相似文献   

13.
廖直东  姚凤民 《科研管理》2021,42(11):110-117
    文章结合中国专利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和中国式分权背景,剖析了省级地区间专利行政保护策略互动的形成逻辑,并采用一般空间计量模型(SARAR)对省级地区间专利行政保护策略互动的类型进行了识别。结果发现:(1)在中国式分权背景下,受制于资源流动约束,以及受自上而下的经济和政治压力的驱动,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官员会竞相提高本地区的专利行政执法力度,形成了相互模仿的地区间专利行政执法策略互动;(2)基于2002—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在地区专利行政保护方面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确存在相互模仿的策略互动,相邻地区间的专利行政保护能够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4.
漆苏 《科学学研究》2013,31(8):1191-1197
 以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专利侵权诉讼风险为研究对象,将企业专利侵权纠纷划分为默认、协商、诉讼和禁止四阶段,构建了企业专利纠纷发展动态模型。通过对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专利侵权案件实证研究,证明当两家企业处于同一、相似技术领域,发生专利侵权诉讼的可能性增加;伴随企业雇员增加、模扩大,企业之间发生专利侵权诉讼的可能性也显著增加;而主要作为被告的中资企业, R&D投入增强可能提升专利侵权诉讼发生的概率。提醒企业开展专利清查和专利侵权诉讼预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理论研究现状述评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理论做为生态位理论的延伸,对于演化经济学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仍处于发展和探讨之中。对战略生态位管理问题的相关研究分别从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的起源、产生和研究现状三方面进行回顾和评述,在此基础上,从基础理论研究、颠覆性技术创新路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以及高新区运作管理方面对战略生态位管理的理论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略作展望。  相似文献   

16.
周丽霞  杨志和 《现代情报》2016,36(3):115-120
文章对专利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总结出我国专利研究的3个发展阶段:1970年以前的准备阶段, 1971-1999年的缓慢增长阶段和2000年以后的绝对增长阶段, 并对每一阶段我国专利法制建设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专利研究的行业分布, 包括科学研究管理在内的十大领域, 研究主题集中在专利分析、专利战略、专利制度等方面;专利研究的学科以管理学、法学、经济学和图书情报学为代表, 专利研究文献的来源期刊以知识产权类、科学管理类和图书情报类居多;而博硕士论文选题相对具体, 包括专利侵权、专利保护等。  相似文献   

17.
SNM理论是基于演化经济学和技术系统论基础上建立的有关技术生态位和技术演化的分析方法,通过从微观到宏观进路的经验描述,初步建立了技术演化模型。本研究通过分析典型的数码化图像显示LCD和CCD技术的不同演化进路,论证SNM理论分析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该理论在技术论或STS领域,尤其是在讨论技术范式变迁和技术进化问题中,需要明确其讨论的取向和内容。同时,作为经验描述的分析方法,SNM理论有待进一步实证研究并拓展其理论运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杨芳  陈二松  汪庆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3):146-152
专利资产利用率不足已成为共性难题,如何利用专利运营平台高效开展专利运营工作已成为企业专利工作的重点及难点。提炼专利运营平台建设关键要素并构建模型,能够助力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盘活存量专利资产。文章通过对现有专利运营平台功能特点的调研及运营实践的梳理,结合企业专利运营特点,利用集合论方法,提出企业专利运营平台建设五项关键要素及十四项二级要素,完成模型构建及参数提取,同时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完成专利运营平台试点构建,为企业突破专利运营瓶颈、建设专利运营平台提供理论参考及工具。  相似文献   

19.
曹勇  赵莉 《科研管理》2013,34(8):42-52
专利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其作用已从防御性手段转变成战略性工具。通过对118家高新技术企业363份有效问卷调查数据,从资源观的视角,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企业专利获取、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与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并重点探讨专利商业化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专利获取对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利保护对专利商业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利获取、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与技术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利商业化在专利获取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专利保护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则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的理论研究领域,同时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通过有效的专利管理提升技术创新绩效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