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推铅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9年全国田径大奖赛(广东肇庆)男子铅球选手前8名中采用背向滑步技术的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影像分析等方法进行运动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在滑步过程中重心最高速度和铅球最高速度的差值过大,影响过渡阶段和最佳推铅球姿势的形成。在过渡阶段,我国部分运动员左脚着地后左腿没有及时的推动右髋向投掷方向移动造成速度下降过多。在最后用力阶段,我国部分运动员下肢的转动幅度大于上肢,超越器械的效果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2.
对推铅球技术进行了分析,指出背向推铅球两种类型及旋转推铅球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旋转推铅球的技术分析与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研究资料与个人多年训练体验相结合,对旋转推铅球的技术分析及训练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拟建立科学的教学训练模式,以解决我国大多数铅球教练员、运动员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旋转式"和"滑步式"铅球投掷最后用力技术的特点,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及录像分析等方法对全国田径大奖赛男子铅球冠、亚军的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在最后用力初期,旋转式投掷技术中铅球的平均速度(2.55±0.50 m/s)小于滑步式铅球的平均速度(3.29±0.34 m/s),最后用力后期,旋转式投掷技术中铅球的平均速度(8.54±2.82 m/s)略大于滑步式铅球的平均速度(8.32±2.61 m/s);在最后用力的整个过程中,旋转式投掷技术中人体重心的平均速度(1.65±0.35 m/s)明显小于滑步式人体重心的平均速度(2.09±0.29 m/s);在最后用力初期,旋转式投掷技术中右侧肩髋速度均明显小于滑步式右侧肩髋速度,但进入最后用力后期,旋转式的左肩的峰值速度(4.6 m/s),明显高于滑步式的左肩速度(3.09 m/s),随后左侧肩髋速度降到最低点,出现了一个骤降的"拐点"。结论:1)旋转式投掷技术比滑步式在最后用力阶段更能有效的增大铅球的运行速度;2)旋转式投掷技术比滑步式更能有效控制人体重心的速度变化,有利于提高动作稳定性;3)旋转式投掷最后用力过程中,铅球的加速度保持平稳上升过程,滑步投掷中铅球的加速度呈现了波浪式的变化特点;4)旋转式与滑步式投掷技术中,左侧肩髋速度变化趋势相同,都出现了一个速度骤降的"拐点",充分体现了左侧环节的积极主动着地,形成有力的支撑制动,有利于动量向右侧投掷臂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以全运会前3名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生物力学测试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从时间、空间和速度角度对她们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学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滑步阶段速度低,巩立娇滑步阶段其铅球和身体重心速度稳定,李梅菊和李玲铅球加速运动过早;滑步摆动阶段启动铅球和身体重心速度变化大,具有滑步时间和距离短,滑步速度慢、摆动幅度小的技术特点;转换阶段时间短,李梅菊和李玲铅球加速用力早,躯干抬起过高,动作幅度小;最后用力阶段时间和做功距离短;李玲采用蹬伸用力为主整体向前的用力形式,身体位移小;巩立娇、李梅菊右侧超越左侧的最后用力形式,左、右髋位移距离大;出手高度低;巩立娇具有出手速度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近景定机三维摄像测量法、三维运动学分析法,对济南全运会前3名女子铅球运动员进行技术解析。结果表明:滑步阶段李玲左腿摆动与右腿蹬伸配合不合理,李玲与李梅菊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差值较大,影响了超越器械动作的效果。过渡阶段3名运动员右髋速度均大于左髋速度,有利于髋横轴对肩横轴的超越和身体肌群的有效拉长。最后用力阶段3名运动员右髋、右肩、右肘和铅球4个环节的速度逐渐增加,用力顺序合理,但加速能力不同。3名运动员铅球离手时左侧撑蹬技术均不甚理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屈髋屈膝现象,影响了用力效果。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铅球前八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优越的身体形态条件是成为世界一流铅球运动员的基础;在滑步开始阶段奖牌获得者就具备了较高的身体重心速度,滑步和最后用力阶段与其他运动员没有太大区别,过渡阶段要高于其他运动员;过渡阶段奖牌获得者的肩轴和髋轴平均角速度大于其他运动员,两者之差呈减小趋势;在最后用力阶段奖牌获得者能在最短的时间获得较大的速度增量和加速度;出手速度是获得较好运动成绩的主导因素,出手角度、出手高度与运动员各自技术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应用分析法和比较法,对推铅球成绩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推铅球技术训练应构建3S训练体系。S3属于技术环节因素,是一个技术参数,是不可忽视的成绩构成部分。运动训练中应重视S3技术的专门性训练。  相似文献   

9.
旋转推铅球技术优势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通过对两种推铅球技术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旋转推铅球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三维摄像和录像解析法、对比分析法,对巩立娇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技术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巩立姣左脚着地时,左腿向抵趾板方向摆动下插积极,左腿几乎伸直,左肩远离抵趾板,形成了良好的侧满弓姿势,但躯干扭转不够充分,左肩内扣控制的不太理想,左腿肌群退让性工作和由退让转为克制性工作能力比较薄弱。(2)最后用力加速准备阶段。右腿运动形式主要是以小腿发力侧蹬、踝关节蹬伸为主并推动右髋向投掷方向运动。该阶段巩立姣两脚站位相对较宽。肩的转动快于髋,肩髋扭转动作保持的不好。(3)最后用力加速阶段铅球速度有两次陡增,但第二次球速增加与右肩再次发力有关。(4)加速阶段,巩立姣铅球位移的距离和所用时间均短于世界优秀运动员和我国第一代运动员。  相似文献   

11.
应用韩国in Bodey3.0型人体成分分析仪对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体成分进行测试,得出我国男、女铅球运动员体成分特征,通过比较分析显示,我国男子优秀铅球选手与世界同项目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而女子则相差较小。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法,收集了1952年~2012年共16届奥运会女子铅球决赛的各试掷成绩、试掷情况等数据,对参加奥运会女子铅球决赛运动员的前后3次试掷成绩表现特征、试掷最佳成绩分布和比赛能力表现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女子铅球决赛阶段6次试掷中,第1次试掷成功率最高达89.2%,其次为第3次试掷,第6次试掷;2)最佳成绩最多的为第1次试掷和第6次试掷,有多达50.0%(8人次)的女子奥运冠军是在第6次试掷达到最佳成绩;3)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比赛能力表现出曲折上升的变化特征在第1次试掷、第3次试掷和第6次试掷表现出较高的竞技水平,在第2次试掷、第4次试掷和第5次试掷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三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过渡阶段技术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台日本产的JVC9800小型数码摄像机对我国三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李梅菊、程晓燕、张小雨在2004年度内二次比赛和一次训练的专项技术动作进行定点、定焦距、高速拍摄,采用录像数字化数据平滑处理和运动生物力学计算机辅助解析和辅助教学系统——Sbcas2软件解析以及体育统计等方法得到每名运动员过渡阶段运动学参数,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发现不同运动员过渡阶段技术的特征,为教练员和体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影像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对12名背向滑步推铅球选手最后用力时身体重心和铅球的速度变化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在最后用力时人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的变化呈现出先相同后不同的运动特点,且铅球的速度变化存在一个"拐点"。  相似文献   

15.
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前8名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决赛前后3跳成绩、成功率等进行研究,分析女子铅球比赛的竞技表现特点,为选材、训练、比赛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其平均身高约为183.4 cm,平均体重约为92 kg,平均克托莱指数为501.02,表现出较为合理的年龄、身体形态特征,24~29岁是女子铅球运动员展示最佳竞技能力的黄金期;及格赛成绩平均发挥率约为96%,决赛成绩平均发挥率约98%;及格赛成绩、决赛成绩呈现出群体竞技能力状态水平表现的极化现象;决赛出现最佳成绩的投次比较均匀,前3次试投的成功率高于后3次试投。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外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及成绩模式进行了研究,为我国十项全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科学训练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世界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的身高呈现高大化趋势,我国明显不足;十项全能运动员必须具备速度快、爆发力好和耐力强等基本身体素质,我国比国外优秀运动员身体素质差距较大;制定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模式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运用走访调研、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从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员的人口、国际运动成绩为切入点,分析研究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的管理体制、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员的训练体系、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员的保障体系、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中国高级教练员的水平、科研水平等方面,阐述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现状,为发展对策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全运会"与"奥运会"男子十项全能"优势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第10届"全运会"和第28届"奥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总分与十个子项成绩的对比分析.反映出我国与世界男子十项全能成绩存在很大差距,且各单项间的权重差异明显.为寻找其产生差距的根源,制定跨入该项世界先进水平行列的对策,本文特应用灰色理论"优势分析"方法对代表我国与世界该项运动最高水平的16位运动员(各前8名)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出各自优、劣势子项及其构成巨大差距的因素所在.从而为我国男子十项全能备战08年奥运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第10届世界游泳锦标赛花样游泳比赛中各国的双人自选连接技术为研究对象,将中国花样游泳队运动员的连接技术,与国外高水平运动员的连接技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了我国运动员的主要问题所在,并提出训练方法上的改进意见作为参考。为了更好地对花样游泳的连接技术进行分析讨论,本文还对连接技术的概念和种类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和划分。  相似文献   

20.
2008北京奥运会主场不利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北京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在主场比赛存在优势的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通过文献综述和逻辑分析,认为主场观众支持所引起的主场运动员(队)比赛压力的过度增加是我国运动员在2008北京奥运会主场比赛时的主要不利因素.通过增加我国运动员在主场比赛时积极的比赛经验,加强对不适应在主场观众支持下比赛运动员的适应性训练及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是应对2008北京奥运会主场不利因素的主要手段,可以以此来降低主场不利因素对我国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影响,从而提高我国运动员2008北京奥运会主场比赛的胜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