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马氏文通》将连词分为提起连字、承接连字、转捩连字、推拓连字四类,这与我们现在通行的连词类别有些不同。本文从《马氏文通》连词的分类目的、标准、渊源等方面入手进行探讨,认为《马氏文通》连词类别虽然与现行连词类别有些出入,但自有其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2.
《马氏文通》中连字的界说涉及到三个方面:连字判断标准、连字的分类和连字假借,文章就这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并发现其中存在着自相矛盾等问题.尽管《马氏文通》关于连字的学说不够科学、合理,但这部划时代的语法著作奠定了今天语法研究的基础,不可否认其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3.
在《马氏文通》“无属动字四之五”中,有数个连字马氏没有给出确切的归属,这些连字包括“统之”“、总之”“、陵迟而至”“、一岁至”“、不至”“、推而大之”“、推而远之”“、要其归”“、推此志也”。通过对这些连字的条分缕析,这些连字在马氏的词类系统中应该归入马氏所分的四类连字之中的承接连字。  相似文献   

4.
推拓连字是《马氏文通》连字卷中存在问题较多而又最能给人们以启示的一个部分。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文通》并没有把推拓连字等同于弁读连字;如何解读并解决推拓连字与渎记之间的矛盾,是关系到汉语中对介词连词的界定、单复句的划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三年来研究《马氏文通》的著作有4本,论文有70余篇,研究的角度大致可分为4个方面:作者马建忠及《文通》总述性的评论、《文通》的语法研究、《文通》语法观及语法哲学研究、对研究《文通》的著作和著者的评论.另外有些文章还从新的角度研究《文通》,为《文通》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马氏文通》因模仿拉丁语法而历来被人批评最多,但从中国现代语法学研究现状上看,《马氏文通》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马氏文通·例言》中断章取义,撮取引人深思之片语只言,不把它当作历史的标本进行科学的阐释,而是把它作为对现实的反思,借题发挥,以其引起当今语法研究者的注意:我们的语法研究还只是剐剐开始,我们并没有比《马氏文通》更多的东西值得炫耀。  相似文献   

7.
"则"字是<马氏文通·连字>中论述的最为详细的一个连字.<文通>对"则"字的研究,从"则"字连接的前后成分之间的关系着眼,分为言效之词、继事之词、直决之词,并进行了详细分析.<文通>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在今天仍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学著作,在很多方面有开创之功。然而又有很多不足之处,表现出理论上的不成熟。本文试对《马氏文通》的“动字相承”说进行评述,在肯定其历史价值的同时,又对其不足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9.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学专著。作者不愿意把自己局限在严格意义的语法范围之内,常常要涉及修辞马建忠论述修辞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语法与修辞相结合、历时与共时相结合和中西语言规律比较。把语法和修辞打通,《马氏文通》可算有承先启后之功。  相似文献   

10.
“顿”是《马氏文通》中论句读的一个术语,但是由于《马氏文通》没有给它立界说,解释也不够清楚,所以人们对它的性质存在不同的看法。通过“顿”与“读”、“句”的比较,解释“顿”是马氏论句读的一种语法单位,是句的下位概念,其句法作用略同于现在我们所说的短语,与书中的“读”是同一级语法单位,虽然在形式上似乎有交叉之处,但是它们之问实际上是对立和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氏文通》作为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汉语语法著作,一百年来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汉语语法学的发展,其开创意义早已为人们所认识,但其语法系统存在着一些矛盾之处。该文从"字类"(词类)、"词"、"位次"以及"句读"四个方面论述《马氏文通》语法系统的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12.
梁永雪 《文教资料》2007,(25):74-76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成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其"代字章"首次提出"代字"这一语法概念,并将其独立为类,按意义划分为指名代字、接读代字、询问代字、指示代字四大类。此后,语法学家就此作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马氏文通》"代字"词类地位的认识;2.对《马氏文通》"代字"分类体系的继承与发展;3.对《马氏文通》代字章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朱爱秀 《文教资料》2005,(25):27-29
马氏文通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汉语语法学的伟大著作,其意义之深远是不可轻易否认的。《文通》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不仅是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语法学系统,更重要的是它引进了一个全新的观念——语法学的观念。马建忠明确指出,对语言的研究决不能满足于一字一义一音的得失,而必须去探索那“历千古而无或少变“”贯乎其中”之“一成之律”,即“所以集字成句读之义”的葛朗玛。正是这一语法观使得《马氏文通》改写了中国语言研究的历史,用今天时髦的话说,是《马氏文通》使中国的语言研究与西方接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19世纪末期《马氏文通》起至今心理动词的研究进行了评述,以20世纪80年代末为界,将心理动词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归纳了两个阶段的研究方法,展示了心理动词语义、语法特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古代汉语中,假设连词是置于主语之前还是置于主语之后,《马氏文通》认为一般置于主语之后为常。我们经过研究发现,假设连词置于主语之前更多,只有当主语是第二人称时,假设连词才多置于主语之后。而且,连词位置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语用特点:置于假设连词之后的主语,多为语义表达的重心,常是首次提到的新信息;置于假设连词之前的主语,多为谈论的话题,常可以省略。  相似文献   

16.
英语since作介词、副词和连词时都可表时间的意义,但作表时间从属连词时,须从三方面加以认识,即:1.作为连词时,从句谓语分别为瞬间动词和持续动词或状态时的意义。2.句型是It is a period of time since-clause时的意义。3.省略性的主从复合句Since V-ing main clause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马氏文通》中有关辞气的论述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马氏语法体系中的辞气理论。文章分三部分:壹、重视辞气研究是《马氏文通》的一大特色;贰、《马氏文通》辞气论的主要内容:叁、辞气论在马氏语法体系中的重要意义。文章认为,关于《马氏文通》辞气论的讨论,不仅有助于对马氏语法体系的全面了解,而且有助于对汉语语法特点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8.
重评《马氏文通》的成就和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氏文通》的本意是用作语文教学的教科书,它继承了先秦以来的训诂学成果却又不为训诂学所拘,首创了从词法、句法两个层面论述语言事实的近代型语法格局,使语文教学有"法"可依,它所归纳的"法"直到现代还对中学语文教学有所影响。《马氏文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厚古薄今、机械模仿和重意义轻形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周元雅 《现代语文》2010,(7):156-158
《马氏文通&#183;实字卷之五》是我国第一部汉语语法学专著《马氏文通》中较为重要的一卷,马建忠先生在这一卷中对动字的假借、四声别义、坐动、散动、连动句、兼语句等汉语语法现象做出了一定的分析。但由于对拉丁语法的刻意模仿,出现了一些矛盾之处。本文针对《马氏文通&#183;实字卷之五》中所揭示的语法现象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20.
从"则"的本质特点和词性、是否具有转折关系以及它与"即"、"斯"的关系三个方面对《马氏文通》中"则"的论述进行述评。认为《马氏文通》对"则"字的研究,既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批判继承,又有所发展创新,并且对后人多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