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深入理解功能梯度材料断裂失效问题,利用有限元方法获得了三维功能梯度材料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研究了功能梯度材料模量比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尤其是考察了不同材料属性分布形式下功能梯度材料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表明:当裂纹靠近自由表面时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表现出复杂特性;材料模量比和材料属性分布形式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介绍非稳定变载荷齿轮强度设计计算方法,谈材料的疲劳破坏、曼内尔的疲劳损伤累积理论以及“非稳定”变载的等效转化,即当量应力及当量循环次数。  相似文献   

3.
基于摩尔-库伦强度理论采用一种新的试验设备和方法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这种试验设备通过在沥青混合料试件两端施加纯扭矩使其发生扭转破坏,能实现沥青混合料在近似纯剪切应力状态下的破坏.采用这种纯扭试验和单轴压缩试验来得到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参数.  相似文献   

4.
基于COSMOS/Works的构件静强度与刚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与SolidWorks无缝集成的有限元分析软件COSMOS/Works,可以方便、快速、准确地对工程构件进行强度和刚度分析,使工程设计人员从繁琐而又容易出现错误的强度与刚度计算中解脱出来。文章介绍了COSMOS/Works软件的有限元分析功能在结构静强度和刚度计算上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5.
分别基于有效截面法和直接强度法并以各国的规范为例,针对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得出:有效截面法适用于简单截面的形式,且计算简便,对于复杂截面的形式,其计算形式复杂且准确程度不易保证;对于直接强度法中弹性局部临界屈曲应力的计算,采用解析和数值两种计算方法的结合,这两种计算方法的结合可以解决复杂截面形式的临界屈曲应力的计算问题.在数值计算方法中,对于弹性屈曲临界应力的计算,应用较多的为有限条程序CUFSM,但其受边界约束条件和变截面形式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无机酸强度是很复杂的问题,曾有不少人研究过酸的强度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找出一些近似规律和定量计算Ka值或P~(Ka)值的经验公式。现将其中简单明了,并且大致与实验结果相符的一种计算方法介绍如下: 一、含氧酸强弱的计算 在无机含氧酸H_aRO_b中,酸的强度与它们的分子结构密切有关,由于R→O键中,R荷正电,氧荷负电,O对R吸引使R—OH中的H~-容易电离,因此含氧酸的强度与R→O配链的数目有关。鲍林(Panling,L.)早年曾总结出经验规律,我国徐光宪教授进一步用数学近似公式得出含氧酸强弱的规律性,他的计算公式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起重机设汁手册》一书中所推荐的齿轮强度计算方法提出了个人的看法。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将该方法与全苏起重运输研究所所推荐的齿轮强度计算法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推荐的齿轮强度计算标准(草案)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最后作者对今后起重机的圆柱齿轮强度计算公式,提出了自己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足反射区按摩对有氧耐力运动后自由基的影响,揭示足反射区按摩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机制.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受试者进行一次大强度有氧耐力运动,分别测定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足反射区按摩或自然恢复后即刻、以及按摩或自然恢复后24h血清中MDA的含量和SOD的活性.结果发现:1)试验强度运动1h,试验者体内自由基的浓度大量增加,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酶(SOD)的活性也有显著性增高,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2)运动后适时进行足反射区按摩,可以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加快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种不同颗粒粒径(5~8目、30~40目、60~80目)和四种不同掺量(体积分数为5%、10%、15%、20%)的废旧轮胎橡胶颗粒等体积取代砂制备了橡胶混凝土,试验研究了橡胶颗粒粒径和掺量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橡胶混凝土破坏时脆性较小,破坏过程中裂缝多、变形大;随着橡胶颗粒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各强度指标均降低,尤其掺量大于10%以后,各强度指标下降明显,且所掺橡胶颗粒越细混凝土强度下降越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对体育系男学生(20名)在安静状态、大强度负荷后即刻1 min、3 min的脑电变化进行测试.结论:大强度运动可以引起明显的大脑皮层电变化,大强度运动后易使中枢神经细胞产生疲劳,并且疲劳恢复很快.大强度运动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机能.  相似文献   

11.
在短跑的力量训练中目前更多采用快速力量训练法,对最大力量训练法,由于存在认识上的差异,训练中选用较少。最大力量训练法是发展绝对力量和提高肌肉协调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对短跑运动员来说合理运用最大力量训练法,在发展最大力量基础上进而发展快速力量和肌肉协调性,对提高短跑能力和运动成绩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短跑运动员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的训练特征及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力量素质是短跑运动员重要的专项素质,提高短跑运动员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对于提高短跑运动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结合自身特点,着重发展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是发展最大力量、速度力量的负荷强度定量依据.训练中,要在保证完成动作质量的前提下,对力量训练内容有针对性地加以调配,选择适合不同发展特点运动员的力量发展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自制振动台为干预手段对下肢肌肉进行力量交变负荷力量训练,研究交变负荷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增长效果的影响.方法: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男子跳远运动员10名,随机分为1)"交变负荷训练组"(Ⅰ组,n=5),振动刺激的频率为20~25 Hz,加速度为15~20m/s2;2)"传统力量训练组"(Ⅰ组,n=5),两组共接受8周训练,实验前后一周内利用Biodex对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功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振动刺激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受试者的原地纵跳能力、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和快速力量,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交变负荷力量训练法能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关于爆发力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爆发力”是运动科学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概念,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经常用到,也有学者对此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研究?目前人们对爆发力的应用关注很多,对爆发力这个概念本身却缺乏理论的共识,对爆发力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通过对此问题进行讨论,试图引起人们对爆发力的探讨,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达成某种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下肢力量是运动员在高速运动下完成技术动作的基础,是竞技体育当中获得优胜的核心因素之一。散打运动的项目特征,决定了下肢力量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实验法等方法,借鉴核心力量训练的训练方法,对散打运动员下肢反应力量的实践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散打运动员下肢反应力量有积极作用。因此,在训练中要将一般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结合起来;多参考项目运动规律及运动员损伤发生情况;关注躯干支柱准备、恢复和再生以及训练后的拉伸练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核心肌群的生理机制和肌群间的相互关联特征的阐述,论证了核心区力量对提高射击项目水平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将核心力量训练作为射击项目主要体能训练手段,以大幅提高训练成绩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王卫星  李海肖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9-1121,1131
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训练中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是关于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却是个新的研究课题.通过论述其概念,并结合实践经验阐明核心训练在提高运动员成绩方面的作用及要义,并根据与运动训练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出了关于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归纳了基本的训练思路,为当前竞技运动员的训练和从事此方面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跳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跳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按照基础力量、最大力量、速度力量、(转变为专项爆发力和专项力量)、力量的发挥和结束等五个阶段进行。局部力量的发展必须为整体力量的提高服务。  相似文献   

19.
摘要:短跑是一项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主要由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为主导。尤其是力量素质训练对短跑运动员整个训练至关重要。其中核心区力量对发展短跑髋关节力量及提高身体平衡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专家问卷法、实验法等方法对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20名男子短跑专项学生进行12周不同力量训练的对比实验,期望寻找到短跑运动员核心区力量训练的具体安排。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60 m加速跑成绩略高于实验前,半蹲负重重量显著高于实验前,且与对照组实验后相比有显著差异。说明核心区力量训练法对短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都有提升,训练安排得当。  相似文献   

20.
投掷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竞赛项目,但我们在日常的比赛和训练中,经常发现一些运动员有力量而成绩不理想,有些运动员力量较弱,但成绩却很显著,什么原因造成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影响投掷技术因素的生理和力学分析,揭示其主要原因,以此来迅速提高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