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育小说或日成长小说启蒙运动时期首先在欧洲的文学舞台上出现,德国是教育小说的诞生地,美国则是这一小说类型最好的继承与创新者.从纵向角度看,教育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从横向角度看,随着各国的文学交流及影响的加强,教育小说受到德、美、法等国作家的青睐,而各国的教育小说在文学表现上存在着显在的通约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教育小说是文学家的教育情怀和教育家的文学情怀的结合,是文学体裁对教育题材的阐发,因此兼有教育和小说的基本要素和一般特征,其内涵也有不同理解。文学体裁表达的教育题材,使纯理论的教育理念,具有了文艺欣赏性;文学作品中表述的教育理念,使文学的社会功能和实际价值都得以更好的实现。本文从题材和体裁的角度对教育小说进行了简要分析,点明了教育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教育小说或曰成长小说是启蒙运动时期首先在欧洲的文学舞台上出现的.把它与当时教育界所关心的重大问题、乃至当时的重大社会变革联系起来考察.教育小说可以肯定地解释为新的教育理想在文学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志怪小说源远流长,小说如何表现“怪异”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小说创作并不排斥“志怪”传统,从不同的角度看,志怪和传奇是艺术的真实和审美创造的需要,也是小说结构的需要。但神秘主义是文学的堕落。  相似文献   

5.
教育小说是教育和文学结合的最好形式,借助教育小说思考教育问题是叶圣陶常用的方式。从叶圣陶的教育小说探究其语文教育思想,可行而必要。透过《倪焕之》这部教育小说,探究叶圣陶的教师自己编撰语文教材的教材观,思考当下的语文教材建设,可行而必要。  相似文献   

6.
教育小说:流变及省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家的教育情怀与教育家的文学情怀是教育小说同质异构的两翼。作为文学家教育情怀的文体表现形式,教育小说是德国文学传统的重要分支。这一优良的文学传统确立自歌德,并且很好地传承下来。作为教育家的文学情怀,教育小说奠基于卢梭、裴斯泰洛齐,这一教育文体形式随着教育研究的科学化与教育研究者身份的学术转向而渐趋沉寂。考今日教育研究之文体,论著为唯一的教育理念表达形式,但其不能具足、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它使研究作为“研究者自身生活史的产物与延续”的理念无法实现,并在其间造成严重的断裂,使既有的文本存在“言犹未尽”、“言不尽意”的缺陷,并由于这一缺陷,直接妨碍教育文本接受性的达成。作为一种历史的教育现象的教育小说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教育研究者应充分扩展自己的思想表达的文体形式,以在教育理念与教育生活之间形成“契合”。  相似文献   

7.
小说作为文学样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人们的生活中一直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其中,教育小说也是历来受到广大小说家、教育家和批评家们共同垂青的一种文学样式,尤其在中国清末民初之际,社会动乱、外侮频仍、人心思治,纵观时人的教育小说创作,很多都涵盖了当时中国近代社会教育改革的内容和教育思想新旧杂陈的状况,其中折射出来的现代性尤其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革"是中国二十世纪后半叶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事件,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格局中,以"文革"作为题材和叙事对象的小说是创作数量最多和涉及作家最众的一种小说类型。从文学史与思想史的角度看,这一文学现象并不能简单视为一般类型的题材小说,而是具有历史反思、社会群体记忆的建构、民族创伤情感的弥合等多重意味的文学命题。本文梳理了近三十年来理论界和批评界对文革题材小说及其叙事的研究,分析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研究不足,同时指出了学术研究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9.
荒诞意识与表现形态──从一个角度看美国小说的发展邵旭东关键词荒诞意识;表现形态;美国小说1众所周知,20世纪西方文学中普遍存在的荒诞现象,使“荒诞”成为本世纪西方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然而,当我们从这一角度考察叛国当代小说发展的时候,当我们追溯美国小说...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出生、成长于铁西区“工人村”的青年作家,班宇近年来已然被评论界贴上诸如“东北题材”“新东北作家群”主力的标签。从写作发生学的角度看,铁西区工人村固然是班宇叙事的“文学原乡”,是他文学叙述的“出发地”,也是班宇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时空坐标。因此,我们试图将班宇的小说置于空间叙事的视角下进行考量。本文着力于从空间叙事的视域,分析班宇的小说,通过审视其文本中涉及的复调式的物理空间、幽灵空间的僭越、空间的规训和身体的反抗,探究其在小说整体创作上呈现出的美学“新状态”。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21):101-102
小说阅读是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对小说的解读浅尝辄止或很大程度上误读,是因为学生没有明白小说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有效的引导,学生读不出小说之味。如何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分析,提高小说鉴赏能力,结合个人的教学实例本文作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拉美文学爆炸的推动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文学界备受推崇,虽然诸多作家均有尝试,但如"西藏新小说"作家群体那样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魔幻现实主义作为文学创作方向的却十分少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文学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西藏文学及文化的传统、内蕴和所处环境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存在某些共性。但需注意的是,"西藏新小说"具有显而易见的个性,使得此类小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并非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简单翻版。  相似文献   

13.
儒学对中国古代小说有多方面的影响,而最能体现儒家文学观念的"文以载道"思想,对古代小说的总体构思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与"道"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从文论的角度看,"文"一般指文学,"道"一般指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教化、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等。儒家"文以载道"观念,对古代小说的创作意图、人物形象设计、情节构筑、审美追求等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4.
诗化小说是诗与小说的融合,以诗意化的笔触和意境来表现一切,往往营造一种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意境.中职生对这类文章很难理解,本文尝试通过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育策略的调整来引导中职生对它的理解,培养中职生对这类文章的兴趣,增强他们语言理解、思维想象和文学的鉴赏等各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后期在法国出现的自然主义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向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中介 ,对各国文学均产生过重要影响。 2 0世纪初英国作家劳伦斯的小说中体现了这种自然主义文学特征 ,但又有一定程度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自然主义文学作为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过渡,既秉承现实主义的实录精神,又敏锐地感受着时代风气的变革,不甘墨守陈规,以先进科学为武器勇于进行文学实验和变革,以科学之真战胜伪善的道德。受自然主义影响的意识流小说,属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之一种,从兴起时间上看与自然主义前后继起。都是时代剧变的产物,而且都受到当时先进科学成果的影响,并最终引起世界观的变革。自然主义小说与意识流小说尽管从外在形态上看差异明显,却有相似的先进性,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文学思潮对各自所处的世界、时代和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李瑞 《考试周刊》2010,(43):60-61
随着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教育的重视,阅读教学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小说阅读教学又是高中阶段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高中教材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对教材进行系统研究.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整个高中教学中小说的教学要求。同时也要根据小说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找准每篇小说的切入点。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陈才斌  凌娟 《文教资料》2007,(19):90-91
新时期以来,随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中国文坛出现了数量可观的荒诞小说,但人们在寻求其外来影响时大都把目光盯在存在主义文学、黑色幽默小说,特别是荒诞派戏剧上,而忽略了卡夫卡的荒诞小说。其实卡夫卡的小说与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有更多的可比性。卡夫卡小说与新时期荒诞小说具有许多相似性,但笔者将重点论述二者差异性并从东西文化的背景层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19.
赵树理的《锻炼锻炼》不是巴赫金批判的"独白型"创作,而是典型的复调小说。小说在故事表层上似乎是教育小说模式,而在实际艺术效果上却暗藏着复调小说的艺术品质。在积极配合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同时,赵树理还表达了对左倾政治现象的担忧与批评,而且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乡土小说的文学传统基本是缺失的。完整的乡土经验进入小说文本,是新文化运动中西方现代启蒙思想与中国社会现实相遇的结果。20世纪上半叶,中国乡土小说的分化基本都是政治形势驱动的结果,对政治的不同态度衍化出了不同的乡土小说流派。《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个时代呼唤出来的科学话语体系,确立了乡土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主流地位。新时期乡土小说打破了那种整齐划一的文学局面,20世纪以来的本土文学传统被激活,西方文学资源的大量引进催生了中国文学一波接一波的文学思潮。内外共振中,世纪之交的乡土叙事更加厚重、更加开阔、更加圆熟,也成为新世纪乡土小说最切近的文学传统。新的文化语境、新的表现题材、新的文学观念和新的叙事手法,使得“新乡土小说”的生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