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极大丰富和激烈碰撞的一个关键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文化教育领域出现了民主主义、民族主义争社会主义三种教育思潮.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因其自身局限和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并未得以实现.但民族主义教育思潮肯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采取虚心学习的态度,关注人在革命时期的发展问题,这对中国当代国学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在信息时代的新形式.群体意识调和的强制、传统文化维系的困窘、历史疮伤恶化与愈合的交织,是网络民族主义得以对青年群体爱国主义教育产生影响的原因.网络民族主义与青年群体爱国主义教育在本质与表象上的模糊,使之扮演的角色变得扑朔迷离.善用网络民族主义以优化青年群体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去盲从化、去空心化和去狭隘化三个方面规划.  相似文献   

3.
在民族文化全球化和全球文化日趋整合的文化背景下,新世纪大学生的主导价值文化应该是伦理文化与法治文化精神的有机整合或兼容同构;狭隘的民族主义价值观、虚无的全球主义价值观和机械的西方主义价值观是新世纪大学生的价值文化误区。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下对文化安全的想像,从内容到成因到解决策略,见仁见智。目前对文化安全问题存在三种误读,即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交流的误读,对主流文化价值变化与否的误读,对文化安全的相对性及伴生性的误读。文化安全误读的危害在于导致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从儿童教育价值的角度看,确保文化安全的有效措施是提倡多元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这一历史现象源远流长,并非只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才有,因此《辞海》“民族主义”条的定义有失正确。民族主义在战后世界国际政治中有着重大影响。是反殖民主义的工具,并能促进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而狭隘的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则给人类带来过战争和灾难。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历史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遗憾的是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在当前课堂上不尽如人意。灌输式的传授使学生昏昏欲睡,某些狭隘、狂热的民族主义话语却往往在课堂上博得阵阵掌声。爱国主义教育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弄清楚这个问题,也许才能改善历史课堂上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民族主义思潮可以说贯穿了整个九十年代,大概可以分为三波:第一波是九十年代初何新的种种反西方言论:第二波是1994年以来。张颐武、陈晓明的后殖民文化批判;第三波则以宋强、张藏藏等人合著的《中国可以说不》为代表。《中国可以说不》在1996年出版后多次再版,并译为多国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发行,受到了民众的追捧。接下来的《中国还是能说不》、《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以及世纪之交出版的《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构成了这波民族主义思潮的“四部曲”。和民间的热捧形成对比的是学界的批判。乐山主编的《潜流》从外交、冲突、全球化等层面抨击《说不》的价值倒错,并提出建构一种以自由主义为价值基础的“理性”代替《说不》中的“狭隘”。但建立在自由主义基础上的“理性”在实践中也许会走向另一种“狭隘”。因此,本文基本观点是: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没有“理性”和“狭隘”之分;构建“理性”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去创造由“狭隘”向“理性”转化的条件。所以。本文惜墨于民族主义本身,而泼墨于九十年代前后中国所处的内外环境,试图解释为什么在九十年代的中国,民族主义这把“双刃剑”会显现出它偏激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狭隘民族主义——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战争的原因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以来,出于迈向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需要,日本右翼势力处心积虑甚至明目张胆地为侵略战争翻案,将战犯美化成“民族英雄”。狭隘民族主义是其否认侵略、为战犯招魂的主要思想根源。产生狭隘民族主义的渊源是神国观念、天皇崇拜思想;近代国家主义教育、军国主义教育以及民族沙文主义、种族主义膨胀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传媒的迅速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潮的传播,意识形态领域滋生了新教条主义倾向。它盲目推崇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社会生活诸方面产生消极影响。新教条主义价值理念的渗透,给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抵制新教条主义思潮渗透,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汪建丽 《教育评论》2014,(5):111-113
伴随全球化而来的英语语言文化渗透令英语教育备受争议。本文基于对"美美与共"理论内涵的探讨及外语教育文化认同论的探究,剖析了我国英语教育文化认同问题,指出发展英语教育既要警惕西化思潮的"从人之美"倾向,也要防止出现狭隘民族主义的"唯我独美"的消极影响。只有树立双向文化交流意识,坚定英语教育本土化立场,推动英语教育民族化建设,英语教育才能真正承担起沟通中外文明的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与其他教育工作相割裂、内容较为匮乏和路径狭窄单一等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明确“立德树人”的目标、凸显“文化观照”的视野并遵循“细小落实”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不只是表述核心价值观的24字,还要按照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这三项标准,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国近代先进文化和世界文化精华这三大来源中,选择丰富的文化元素作为相应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创新,关键有两个层面:一是建构和完善“国家—社会—个人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框架;二是探索和使用“国民教育融入法、社会治理贯穿法、宣传教育引导法、榜样示范表率法和优良品德修养法”全面协同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Many traditional ethnic cultural items are being endangered in China. Using the Dongba dance culture of the Naxi people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seeks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the endangerment of culture from a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ultural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Dongba dance and the formal schooling of the Naxi people in Lijiang, China. By describing and comparing the traditional and current forms of Dongba dance transmission, the paper shows how the institution of formal education competes with older modes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resulting in the endangerment of Dongba dance as a living cultural relic. So, in order to truly realize and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in transmitting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 guarantee educational equity, we should prioritize sophisticated ethnic minority cultural items in the assessment and selection phases of education, grant them institutional cultural capital, and put greater effort into developing an appropriat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so that ethnic minority culture may be transmitted and inherited via formal schooling.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视角来看,土家族地区灵溪镇的教育与其所处的社会整体环境密切相关。围绕教育而言,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教育生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或变化,都影响着灵溪镇的教育变迁——通过教育形式、类别的具体构成以及教育观念和教育价值判准的变化表现出来,所呈现的冲突与调适、平衡等也体现了教育与其文化生态要素环境的适应过程及其本质。为此,在探讨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时,应积极应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并结合民族文化的实际结构及其流动,对教育的结构、形式与类别进行调整,才能实现民族地区教育与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价值多元化对原有价值体系的解构以及对新价值的生成产生的巨大作用是今天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之一。高校承载着价值文化体系构建的历史重任。大学生是青年价值文化的主要创造者,高校对学生的价值观培育要重视对学生价值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等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教育体制在确立其知识体系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文化辨别、筛选、组织的建构过程。文化选择表现为对某种文化的自动撷取或排斥,是从某种特定标准出发,对现有文化进行权衡与分析,从而作出细心甄别、大胆选取的过程。不同的文化选择,既决定了不同的知识建构方式,也决定了教育在社会分层或社会整合方面的不同强化效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育文化选择通常有两种方式:价值认可和价值赋予。将教育发展融入和谐社会构建的宏大工程之中,应该进一步审视并完善教育的文化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的文化民族主义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对传统文化充满信心,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己任,对西方先进文化也有极大的包容性,并致力于乡村教育以改造国民性。在对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的体认中,梁漱溟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途的强烈的忧世情怀。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民族主义成为解构梁漱溟思想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17.
We propose a process of contextualization based on seven empirically derived contextualization principles, aiming 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Indigenous Mexican adolescents to learn science in a way that supports them in fulfilling their right to an education aligned with their own culture and values. The contextualization principles we empirically derived account for Nahua students' cultural cognition, socialization, and cultural narratives, thus supporting Indigenous students in navigat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and language of school while learning complex science concepts such as natural selection. The process of curricular contextualization we propose is empirically driven, taking culture and socialization into account by using multiples sources (cognitive tasks to explore teleology, ethnographic observation of students' community and classroom, and interviews with students and community members) and builds on the scholarship in Culturally Relevant Pedagogy and Indigenous Education. We used these principles to redesign a middle school biology unit on natural selection to make it more culturally relevant for Nahua students. The enactment of this unit resulted in students being engaged in science learning and achieving significant learning gain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lies in presenting evidence that learning science in culturally relevant ways supports the learning of challenging biology concepts. 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Western science can be learned in ways that are more aligned with Indigenous students' Traditional Indigenous Knowledge, thus inform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policies aim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condary education for Indigenous adolescents. Our proposed contextualization principles can benefit students of all cultural identities who feel that their religion, language, or traditional knowledge are not aligned with school science, facilitating their access to culturally relevant scienc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外来文化的快速进入及商业化操作模式的影响,使远程教育文化缺失现象日趋明显。要消解远程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二元对立,文化选择应贯穿远程教育全过程,即要靠文化的力量,准确认识远程教育对象;深刻理解媒体技术;整体协调教育内容、方法,建立起新的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远程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国文学史》是钱基博的一部力作。该书主要有"经世致用"下的保守主义思想、独特的"现代中国文学"观及文史结合三个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民族主义思想存在着客观公正与价值取向的内在张力、文化民族主义的价值取向以及开放式的世界民族主义观三个面向,体现了传统儒学与近代西学二者无法分割的交错缠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