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探讨“李约瑟难题”的三个基本前提:1.“李约瑟难题”究竟问什么;2.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科学;3.也要重视研究“难题”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约瑟难题”之所以提出和迟迟得不到解决,主要是因为包括李约瑟在内的许多人没有搞清楚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验、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本质差异,并且用所谓“辩证”的、“联系”的观点把它们混为一谈所致。我们只要运用概念明晰的形式逻辑方法对之进行严密的逻辑分析,就会发现“李约瑟难题”完全是一个毫无研究价值的“伪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李约瑟难题”的再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是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是文化的核心,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因此科学、哲学和文化是三位一体的。由于哲学和文化是多元的,所以科学也是多元的;由于中西方的哲学和文化之间存在重大差异,所以中西方科学之间也存在重大差异。这是正确理解“李约瑟难题”的一个前提和关键。国内外许多学者之所以在“李约瑟难题”的有关问题上产生了种种误解,使这一难题迟迟得不到正确解答,其原因是由于他们混淆了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验、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4.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在临终时对中国教育前景的担忧被提炼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它与“李约瑟难题”一样,对中国的科技和教育工作者都有深刻的启发意义.钱学森以他的求学和教育科研经历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发展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才能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李约瑟难题"在中西文化中的科学环境中粗浅地分析中西文化关于科学精神的差异,得出"李约瑟难题"只是作为中西方科学精神交流中的一条重要的纽带在起作用,进而从该难题中得到启示,如何看待中西文化交流,如何才能实现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李约瑟难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十年来学术界就“李约瑟难题”的研究状况,从对难题本身的辨识及其研究意义、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解释“李约瑟难题”、从中西科学与文化对比诠释“李约瑟难题”、数学史的“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与科技史研究及有关方法论问题等5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对该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争论,由于持有不同科学观的学者对"科学"一词有大相径庭的解释和理解,迄今为止,双方未能达成共识.然而这场争论对由繁荣昌盛到受野蛮掠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中国人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科学的含义、近代科学的标准、对李约瑟难题的探析以及争论的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阐述笔者对此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围绕“李约瑟难题”从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等方面的解读,揭示了近代科学没有诞生在中国的一些原因.这些研究成果启发我们,科学教育的改革要重视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科学史教育的内容能够十富学生哲学思想,发展其自然观、培养其科学思维与创新思想,并改变传统科学教育方式,提高科学教育水平,促使我国早日重归世界科技的前沿.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又蕴藏在深厚的文化之中,灿烂的古代中华文明在缺乏探索求证、自由平等的科学精神中发展缓慢。文章力图从这一角度给“李约瑟难题”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10.
曲兆霞 《成才之路》2011,(8):90-I0019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这个关于科学技术的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我经过初步探究认为:历史上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各种因素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李约瑟难题”是指英国著名的学者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古代科技史》中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为什么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这个问题的完整表述是中国古代科技在许多领域长期保持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了巨大贡献,但是16世纪以来西方近代科学崛起,迅速超过中国并至今在绝大多数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这个问题是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史长期研究之后发现并提出来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厚的学术价值,但真正解答好这个问题却有相当难度,故被俗称为“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李约瑟难题”的文本的分析,认为“李约瑟难题”本身并不是单一的问题,而是一个问题集,通过对所包含问题的解答力图从科学的内在结构和外在的社会环境对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做出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3.
科学精神集中体现为追求真理、尊重实践、弘扬理性、崇尚创新、甘于奉献。培育科学精神,是树时代新人的精神良方,是破李约瑟难题的思维妙药,是思想政治学科本质使然。培育科学精神,拥有具备科学精神素养的教师是前提,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根本,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是基础,实施切实高效的教学方法是关键,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与考试评价机制是保证。  相似文献   

14.
“李约瑟难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学术界,并吸引了许多学者孜孜不倦地去探求该难题的答案。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1)对难题本身的真伪性讨论;(2)对难题的解答;(3)对难题意义的认识。我国学术界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对于我们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如何正确认识学术标准和学术价值,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学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李约瑟的学术生涯中,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促使李约瑟改变科学研究的路线,引发李约瑟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激起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热情.把马克思主义与李约瑟联系在一起,势必对“李约瑟难题”的质疑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是化的核心,科学作为人们关于自然界的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与哲学紧密相关,因此,科学、哲学和化相互匹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意味着,在不同的化模式中会诞生不同的科学形态,以此为出发点,作对所谓的“李约瑟难题”进行了剖析:在中国哲学、化土壤上诞生不出西方意义上的科学就如同鸡蛋里孵不出小鸭一样,是必然的事,同样,由于中国哲学、化不可能为西方科学提供适宜的养料,所以西方科学这棵大树在中国的土壤上生长得枝枯叶黄。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的构成看科学与经验的关系-也谈"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经验由于其来源和基础不同,它们之间呈现出非常不同的特点,存在着本质差异:经验是一元的,科学是多元化;经验是个别知识,科学是普遍知识,经验只能告诉过去,科学却能预言未来,经验几乎不会出错,科学却永远是可错的;经验是知识的集合体,科学则是理论体系,但从科学的构成看,经验与科学紧密关联,正是这种关联导致了许多人把经验与科学混为一谈,并引起了对科学的种种误解。而这些误解正是“李约瑟难题”之所以提出并长期得不到正确解答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屈原《天问》体现了以求真为目的,为知识而知识的兴趣为动力的向自然和历史的奥秘深入探索的精神,表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意识,因理性的觉醒由神话向科学的过渡。但由于《天问》的科学精神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相抵触,因此《天问》精神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得不到理解和发扬。因此,虽然我国古代有十分发达的实用科技,但由于缺乏《天问》中所体现的纯粹理性精神的引导,在近代我国未曾发生科学革命,因而我国未产生现代科学。这就是对李约瑟提出的难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19.
"李约瑟难题"被认为是世界科技发展史中的难解之谜,要真正找到解开"李约瑟"难题的钥匙,必须从中国科学技术研究的传统入手。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的重要原因,乃是"工匠精神"传统的存在,而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的重要原因,则是工匠精神的失落。科学不应当忘记自己的工匠传统起源,"工匠精神"的重塑是中国科学技术复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李约瑟难题”及其解 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中国文明与历史》等著作中评价3世纪-13世纪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达到西方望尘莫及的程度。特别是四大发明对推动西方的历史进程起着巨大作用。同时也提出了耐人寻味的问题:当文艺复兴后,西方科学技术加速发展时,中国科学技术开始却落后于世界水平,最终近代自然科学并没有在中国产生,其原因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