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陈玉忠 《体育科研》2012,33(1):5-10
在对我国体育文化体制改革背景阐述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中存在着的问题:体育文化的功能发挥不够全面;体育文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平衡;体育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发挥不够等,并从创新社会管理的视角提出了对策:切实保护民众的体育文化权益;加快转变政府体育文化管理职能;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组织的作用等深化体育文化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是以足球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展开的,所以足球体制改革可以说是我国现代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缩影,从足球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基本可以看到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轨迹。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分析我国足球体制改革来预测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述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回顾与总结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的基本状况。结果表明,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是内因、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良性运行的体育管理体制及运行模式。目前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呈现鲜明的过渡型特征。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也存在着某些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逻辑基点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易剑东 《体育学刊》2011,18(1):14-25
北京奥运会以后,中国体育发展的战略指针是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基本要求是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在后奥运、后金融危机、大部制改革、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借鉴国外体育管理体制等背景下,中国体育的发展需要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梳理和认识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寻求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逻辑基点,确立新时期中国体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当前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逻辑基点主要体现在:维护和保障大众体育权利,这是当前建设"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在体育领域的反映;顺应和满足社会体育需求,这是新时期"有限政府"理论与实践对于我国体育工作的现实要求;评估和提升体育发展效益,这是当前我国建设"有效政府"的理念对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我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可以从体育与综合实力、竞争力、软实力、文化力、外交力等的关系范畴来思考;我国群众体育的价值取向可以从体育与基本人权、平等权利、生活质量、国民健康、国家财富等的关系范畴来思考;我国体育产业的价值取向可以从反垄断制度、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法人治理结构以及政企关系、官办关系、培植体育文化力度等角度来思考。  相似文献   

5.
从组织目标理论视角,分析中国体育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是中国体育的目标与中国体育行政管理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主导的体育社团管理体制.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体育行政组织的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体育发展环境、提供优质体育公共服务、维护体育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体育行政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体育行政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并就实现这3个根本性转变,提出中国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6.
分析服务型政府视角下体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结合当前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研究认为,服务型政府目标下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应当以"以人为本"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通过体制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化,建立一个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切实转变政府和职能,构建完善的体育行政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的运行机制,确保政府体育服务职能的发挥,提供充分的体育公共服务,满足多元公共体育需求。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与趋势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随着我国体育内外环境的变化,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改革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对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从影响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外环境入手,探讨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趋势是:依据社会体育需求分配体育资源;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将形成政府与社团结合型的管理模式;政府、体育组织之间的关系日益趋向协议化转变;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及其他社会团体分权,逐步实现体育的层次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体育公共服务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是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但学界迄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究其原因,相当数量的学者简单地认为公共服务必须而且只能由政府部门或其延伸的事业单位供给。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展开论证,市场机制完全可以在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引导下,通过参与具体的生产环节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益。体育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应该通过融合行政部门和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不同功能,使各类体育资源更有效地转化为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和全面提高,正是衡量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新世纪我国体育界面临的重大课题。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影响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因素,并结合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体育管理体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与创新动因进行探讨。研究指出:由于管理观念的制约、价值标准选择的复杂性、国内外体育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影响、社区体育法制建设的欠缺、社区体育自治组织(社团)自身发展的欠缺,以及对社区体育管理体制自身改革与发展的认识不足,改革存在较大阻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社区管理体制的转轨、宏观的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冲击、国际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影响作用、体育性质认识与价值取向的转变,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之路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11.
配套制度改革是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分析我国公共体育场馆配套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归纳了科技、文化领域事业单位配套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并就公共体育场馆配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中央统一组织部署,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出台公共体育场馆配套制度改革实施细则,规范配套制度改革实践、制定专项政策予以支持等推进公共体育场馆配套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奥运会后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着眼于奥运之后我国体育的发展趋势,在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过渡时期,应促进政府管理型体制与社团管理型体制的和谐发展,并结合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管理体制,是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构建21世纪高校体育体制新模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田爱华  佟贵锋  曹平 《体育学刊》2002,9(2):69-70,73
运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方针,从世界教育发展的特征和趋势着手,从高校体育的整体改革出发,通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理论上不断创新,谋求21世纪中国高校体育发展的道路,从而以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超前的改革发展意识,为我国高校体育体制整体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体育文化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体育文化发展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尚存不相适应的若干环节:对体育文化属性的认识有待深入;体育文化管理体制创新不够;体育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价值发挥不够等.研究还提出了促进体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发展路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体育文化的全面发展;推进体育文化管理体制创新;提高体育文化“走出去”水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等.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理论层面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旨在为普通高校理顺体育教学管理体制,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研究认为: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管理制度、组织体系、条件保证、评估与诊断、信息管理和质量监控6大系统构成;它在一定环境中按照投入、运行、产出的逻辑顺序运行。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法、分析法,对新兴的绿道体育与社区体育在产生时代背景、功能以及组织管理体制三个层面进行辨析,旨在丰富绿道体育理论。分析表明:(1)社区体育兴起以经济体制改革与社区管理体系建立为背景;绿道体育产生则是顺应低碳经济的时代理念以及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职能转型需求。(2)社区体育具有休闲娱乐强身、凝聚社区人心、传播社区文化与组织服务功能;绿道体育则有休闲、宣扬低碳、传播地域文化以及经济功能。(3)社区体育具有完善的市、区、街道、居委会四个层次组织管理体系;绿道体育组织管理还处于制度缺失状态。尝试将珠三角绿道体育组织分类为政府体育组织、企业体育组织与非营利体育组织,建议依据各类组织的构成、职能、作用,进行分类管理,并深化理论研究,以指导绿道体育实践。  相似文献   

17.
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问题的诊断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体制转轨基本完成,经营模式多种并存,资源配置基本合理,经营效益明显转好。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体制陈旧,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场馆自身经营条件差,主副业方向不明,体育经济政策法规滞后,场馆经营包袱沉重,经营管理人才量少质低,体育市场容量小和消费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应该做到:突破传统桎梏,树立“资产”观念;实施“脱勾”工程,引进资产运营机制;解放经营思想,树立市场观念;改变经营格局,借力改善条件;深化内部改革,提高管理效率;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打造体育经理阶层;完善体育经济政策,规范体育市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