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莫贵永鄂伦春族,1959年出生,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人,父母都是鄂伦春猎民。先后就读于鄂伦春旗古里小学、鄂伦春旗古里学校(初中)、鄂伦春旗大杨树镇二中(高中)。1978年,高中毕业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89307部队服兵役。1981年,在内蒙古师范学院(今内蒙古师范大学)进修。1984年开始,任鄂伦春旗民族中学生物教师。现任鄂伦春族民族中学后勤主任,主管该校的鄂伦春族学生,教龄33年。  相似文献   

2.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艺术,更有独特的音乐形式。鄂伦春族因为独特的生活地域和经济形态,鄂伦春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性格特征。鄂伦春民族音乐是原生态的,但是,其生存和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保护这种少数民族原生态的音乐形式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为保存濒危的鄂伦春语,黑龙江省各鄂伦春民族学校开设了民族语言课。但是,仍然存在师资、教材、教法、课程评价等方面的问题。有必要加强民族语言课的师资力量,改编教学材料,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形式,明确规定课时,制定清晰的课程评价标准和方便操作的评估方法,规范鄂伦春民族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鄂伦春族萨满文化保护与旅游产业的密切联系,论述了对鄂伦春族的文化实施旅游开发的原则,提出了实际操作的初步构想,将鄂伦春的萨满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完美的结合,找到一个契合点,实现双赢的效果,从而为鄂伦春族的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一个民族文化内涵的显著标志和一种非语言的文化形式的最简易表现方式是装饰纹样,即一种符号化的艺术形式。鄂伦春是我国北方森林民族之一,由于长期处于原始社会末期,过着漂泊不定的游猎生活,特定的自然环境下,桦皮文化开始成为该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鄂伦春族的桦树皮工艺来探讨其艺术美。  相似文献   

6.
研究、挖掘、传承、弘扬中国北方三少民族具有的独特民族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本文针对“鄂伦春族民歌的类别及其音乐表现特征”进行比较归纳出鄂伦春民歌具有的调式特征、趋势特征、旋律特征和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人口较少的北方民族,鄂伦春族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语言保持情况尚好,却在短短的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语言出现不同程度的濒危现象。本文将结合小兴安岭地区鄂伦春族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运用浑沌学的相关方法论,多视角地分析发掘导致鄂伦春语言转用的多重因素、主次矛盾,从而试图理清鄂伦春族语言转用的类型、层次、形式、内在机制,为保持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的多样性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很多学校开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探索。其中H省X鄂伦春民族学校基于自己学校的民族文化特色,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目的,开展了一系列有关鄂伦春民族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通过对X鄂伦春民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理性审视,笔者认为.教师反思是校本课程开发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从传承弘扬民族文化重要领域的学校教育入手,分析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及重要性,阐述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中心校探索传承鄂伦春民族文化途径与方法,诠释扎实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自觉和对语言不及物性的切身体会是导致王蒙走向语言自觉的原因。这种语言自觉其实是一种文化自觉,因为王蒙认为,语言是不及物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积淀在民族语言之中,并通过语言塑造后人,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成为民族凝聚的重要力量。当然,民族语言在塑造后人的同时也在主宰着后人。因此,必须以不卑不亢的开放的心态接收吸纳外民族语言文化,必须在文学创作中超越本民族的日常语言规范和文学语言规范,才能保持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以提倡保护所有族群的文化权利与资源、维护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多元文化主义对加拿大土著民族语言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促成了加拿大土著民族语言教育的多元化取向。我国与加拿大同为多民族、多语言、多元文化国家,从多元文化主义视角探讨加拿大土著民族语言教育将为我国的语言教育理念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鄂伦春中学始建于 1 981年 1 0月 ,学校占地面积 4 2 4 53平方米 ,建筑面积 70 1 4 .9平方米 ,现有初中教学班 6个 ,高中 7个 ,在校学生 4 48人 ,其中鄂伦春族学生 1 92人 ,鄂伦春族住宿生 1 57人 ,在职教职工 1 0 0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 ,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 ,经过 2 0年的风风雨雨和艰苦奋斗 ,鄂伦春中学在改革中崛起 ,在发展中创新 ,已成为民族教育百花园中的一块沃土 ,培育跨世纪鄂伦春民族人才的希望摇篮 ,为自治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基础和智力资源。新世纪 ,新千年 ,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面…  相似文献   

13.
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而民族语言和文字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消失,那么对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的市的蒙古族中、小学生对本民族语言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现在城市中的蒙古族中小学生在学习本民族语言过程中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对本民族语言学习缺少敏感性的现象。通过对产生现象的系统因素分析,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达斡尔族乌钦、鄂伦春族、摩苏昆等少数民族说唱艺术,桦树皮制作技艺,以及蕴含狩猎农耕文化的萨满服饰,表现少数民族多彩生活的无调式民歌扎恩达勒,原生态乐器口胡以及民间舞鲁日格勒等,均已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然而,有关专家赴东北地区三少民族(鄂温克、鄂伦春和达斡尔)聚居区调查后了解到,其文化遗产面临“人亡文灭”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鄂伦春族是居住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北语支。鄂伦春族的族源问题及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鄂伦春民族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民族溯源方法的探讨,认为鄂伦春的族源应该是肃填、挹娄、勿吉、鞯鞫、女真等一系列民族,而清代郓伦春被纳入八旗制度,与中原地区和其它民族交往空前加强,是其民族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6.
鄂伦春民族的文化和艺术与狩猎生活息息相关,大自然是鄂伦春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不论从历史渊源追溯,还是以特定的原始宗教信仰及其文化艺术特征来分析,这个狩猎民族的装饰艺术都是崇拜大自然的社会心理的客观反映。从鄂伦春民族的生存环境及生活方式入手,研究其传统的狩猎文化中广泛存在的朴素而深刻的自然装饰母题,并探寻这种自然装饰母题的种类及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河西学院学报》2017,(4):23-29
在现代化、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人口较少民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环境和方式一直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各民族传统文化和语言传承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青少年学生群体的情况尤其严重。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理应肩负起传承重任。本文主要是对裕固族语言文化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一些思考,对改进和加强裕固族学校语言文化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从新疆地区民族语言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概念入手,确定了文化因素教学在民族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把民族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内容界定在交际文化的范围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个互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所学民族语言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对自己本民族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晓梅 《教育评论》2014,(1):123-125
鄂伦春民族的教育方式与其他民族有所不同,教育方式比较传统,初期的教育方式属于民间教育方式,主要是口头传授并一直保留至今。此种教育方式主要反映了鄂伦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生产经验,一代代地流传下来,以及在实践中面授。鄂伦春族最基本、最重要的民间教育方法就是"口头创作"。鄂伦春族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民间趣事和民谣等,都与本民族的历史背景、社会生产方式和民间习俗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在新时期,我国双语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与困难,发现并解决其发展中的新问题,是民族教育质量切实提升的关键。呼伦贝尔市多年的民族融合形成了以蒙古族为代表,以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俄罗斯等少数民族为特色的浓厚的民俗民风,在政府"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指导下,以蒙汉双语教育为代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自然、历史、经济发展等原因呼伦贝尔双语教育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实现"优质"双语教育发展的目标,建议为母语教学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加强高质量双语师资队伍建设;重视解决寄宿制民族学校办学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大对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人口较少民族的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