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回顾学界对古代小说序跋的研究,主要为两方面:对序跋的整理汇编和理论研究。研究主要对小说序跋中涉及的小说理论范畴探究,而对小说序跋本体研究薄弱,而且研究较多的是明清两代小说序跋,古代小说序跋研究还有很大空白。  相似文献   

2.
对古代小说审美属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明代以前偶然出现的小说文体意识,不过是模糊、不自觉的闪现,而在明代中后期对小说审美价值的认识形成了一个全面的高潮,这在明代小说序跋中有丰富、具体的展现。归纳起来,明代小说序跋探讨小说审美性,有“奇”、“幻”、“趣”、“异味”、“精严”等范畴概括,对清代小说理论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清代白话小说的创作和出版比较活跃,与之相应,小说的序跋也数量可观。除了具有推动作品出版和传播的实用功能外,这些序跋文字的价值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分析解读作品文本的批评价值;二,探讨小说发展的理论价值;二,借题发挥,书写个人心志的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4.
小说序跋感应着社会和文学嬗变的威力,呈现出文体内容与形式转变的脉动。晚清民初小说家的觉世立场,逐步解构了传统的序跋创作模式,小说序跋作者对文本的种种解读,适应了文人情趣张扬的需要,也切合了社会政治期待之于小说文本的主题设置,凸显了序跋的现代性色彩。序跋作者的理论预设,刺激了小说类型学的形成。各具特色的种种小说序跋变体,则超越了小说文本自身的限制,展示了中国小说观念近代化的文学进路。  相似文献   

5.
谢肇淛的小说理论主要存在于<五杂组>和为几部小说所写的序跋里,其中不乏精辟之论.最重要的当数关于小说创作的艺术虚构问题和有关<金瓶梅>一书的资料与评估.至于其小说创作,目前已知的仅有文言短篇集<麈馀>四卷,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作者理论主张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谢肇淛的小说理论主要存在于《五杂组》和为几部小说所写的序跋里,其中不乏精辟之论。最重要的当数关于小说创作的艺术虚构问题和有关《金瓶梅》一书的资料与评估。至于其小说创作,目前已知的仅有文言短篇集《麈馀》四卷,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作者理论主张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古代小说序跋,是由小说作或与作、作品有密切关系的人所撰写的,也还有的是后代的人研究或梓行作品时所撰的,保存了一些珍贵的小说史料。若从小说编撰史和小说出版史的角度来看,这些序跋字又是最鲜活、最可信,也是最重要的编辑出版史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编辑出版史是很有价值的。本从古代小说的笔记、话本、章回、总集四类中,选录若干简短的序跋,节录篇幅较长序跋中的相关字,以期窥斑而见豹,了解古代小说序跋中所蕴藏的丰厚出版史资料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成熟较晚,研究讽刺小说的理论文章出现得更迟,直到《儒林外史))诞生,讽刺小说理论才大量涌现。明清讽刺小说理论,大都散见于作品的序跋和评点之中,近代虽有不少探讨小说创作的专著,但对于讽刺小说却没有专门的文章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因此,没有形成完整的批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就小说理论家对讽刺小说特点地位、形  相似文献   

9.
谢肇涮的小说理论主要存在于《五杂组》和为几部小说所写的序跋里,其中不乏精辟之论。最重要的当数关于小说创作的艺术虚构问题和有关《金瓶梅》一书的资料与评估。至于其小说创作,目前已知的仅有文言短篇集《麈馀》四卷,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作者理论主张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文言小说和小说评点的分别界定,对文言小说评点定义如下:文言小说评点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批评的主要样式,它的评点对象是我国古代以文言创作的、与白话小说相对而吉的小说,其形式主要序跋类、评注类和符号类三大类,功能是帮助阅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对明清小说序跋中的劝善惩恶说,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劝善惩恶说的内涵;在小说创作中如何劝善惩恶;劝善惩恶与因果报应的关系;劝善惩恶说的价值。探讨明清小说序跋中的劝善惩恶说对提高小说序跋在小说理论史上的地位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中叶吴中地区形成了以沈周与都穆为中心的文言小说作家群,他们相互交往密切、客谈风气浓厚,为文言小说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环境;他们好奇尚怪的心理催生了一大批志怪小说;互相延誉、互题序跋的热情促进了小说的传播;对吴文化的认同使得小说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他们的文言小说成了明代文言小说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法国学者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对理解明末清初编刻的唐宋词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明末清初出现的唐宋词集副文本大致包括:封面、标题、牌记、序跋、题词、目录、正文、注释、插图、评语、附录等,这些副文本所包蕴的内涵各不相同,在文本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亦有所差别,因此,其传播指向也有区别,能从不同角度起到扩大正文本的传播效果、拓展正文意义空间的直接效果。  相似文献   

14.
《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是清诗总集研究的重要著作,通过辑录原书的序跋及凡例等有关文字,为读者了解、研究清初的全国性清诗选本提供了方便。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所录原书序跋存在不少遗漏。兹继陆林、朱则杰两位先生之后,再为之补阙。  相似文献   

15.
《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是一部关于清诗总集研究的重要著作,其主要内容在于全文过录原书的序跋及凡例等有关文字,为读者了解、研究清初的全国性清诗选本提供方便。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所录原书序跋之类存在不少遗漏,因此有必要为之补遗。  相似文献   

16.
公案题材的作品在中国历代作品中都有所涉及,但直到宋代公案才作为小说的一个门类被正式命名.就从宋代开始,详述宋元、明、清三代最具代表性的公案小说文体和作品:宋元公案话本及文言公案小说;明代公案小说集及拟话本公案小说;清代侠义公案小说及<聊斋志异>.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展现了公案小说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时代特征,将公案小说...  相似文献   

17.
从晚明开始,由于文人介入小说创作,融入了文章的理念和写法,带来了通俗小说的文章化发展趋势,在清前中期形成了一族具有文章写作技巧和寄托言志功能且适合案头阅读的小说群落,我们姑且称之为“文章体”小说。“文章体”与“说书体”小说相颉颃,成为清代小说的重要一翼。“文章体”小说的产生印证了文体发展的规律:每种文体在低级发展阶段都会努力融合借鉴其他成熟文体;“文章体”的产生也表明通俗小说立场和核心价值的雅化转变,昭示着与传统“说书体”迥异的文章化小说美学范式的崛起。  相似文献   

18.
神魔幻象小说是从题材和造象两方面界定的,题材多为神魔鬼怪方外之物,而幻象乃是指其构象的非现实的奇幻性。以《西游记》为代表的明清神魔幻象小说是我国小说之林中的一朵奇葩,以其奇幻、荒诞、诡谲,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秘莫测、色彩迷离的奇幻世界,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审美效果,它与中华民族深层的审美心理结构遇合,且培育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神魔幻象批评揭示了神魔幻象小说的审美核心,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古代小说理论。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和晚清小说的言情模式是一个封闭、静止的内向性结构,那么,民初鸳鸯蝴蝶派小说以其叙事技巧的现代性,小说形式的突破性初步呈现出外向性。尽管真正打破这一主题模式的,是随之而来的五四新小说,并最终在鲁迅手里发展成熟,出现了真正现代意味的小说。但民初的鸳鸯蝴蝶派通过现代性的转换,成为晚清小说与初期新文学的中介与桥梁。鸳鸯蝴蝶派小说在借鉴外国文学中的艺术经验时正是进行了这种创造性的加工,使它融化为本民族文学的一部分,并推动了中国小说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0.
盛行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而且还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功名观,即:才子们追求功名,但功名只是他们获得与佳人结合的钥匙和桥梁,部分才子在功成名就后又选择了归隐。无论是对功名的追求亦或放弃,才子们的功名观中都蕴含着一种正直的人格和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