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交     
当我们面对面的时候,还需说什么吗?那种久违的熟悉的声音,那不言自明的神情,那犀犀契合的感应,无须推杯换盏向世人证明,我  相似文献   

2.
犀门密报     
给我5分钟,我将向你汇报整个犀牛家族的秘密——据说,最古老的犀牛已经整整5亿岁了!当然,那是它的"铮铮化石"。这位老祖宗的后代历经磨难,存活至今的只有5种:黑犀、白犀、苏门答腊犀、印度犀和爪哇犀,它们分别居住在亚洲和非洲。这是一群既可怕又可怜的家伙——它们不是  相似文献   

3.
已经有三位老师反映牛犀犀睡觉问题了,李老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牛犀犀同学的成绩本来就在"欠发达国家"的水平徘徊,如果不从及时根治牛犀犀这一坏毛病,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她想来想去,决定从自己的语文课上开始纠正牛犀犀。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3月19日,全球仅存的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苏丹"离世。至此,全球北白犀仅剩两头雌性存世,没有了雄性北白犀,她们也只能在这个热闹又寂寞的星球上,默默地过完一生。犀牛是一个大家族,包括不少种类,总的分成亚洲犀和非洲犀。亚洲犀有印度犀、爪哇犀和苏门答腊犀三种,非洲犀有黑犀和白犀两种。北白犀又名北非白犀牛,是白犀牛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别字先生     
周志勇 《小学生》2009,(10):42-43
李老师又笑了一阵,方才收敛了笑容,她拿着牛犀犀的日记,走下讲台.“大家想拜读一下牛犀犀同学的大作吗?”  相似文献   

6.
笨笨大犀牛     
黑犀牛:谁说我黑?其实人家是铅灰色的。我脾气可大呢,你要弄火了我,我非用角顶你不可!苏门答腊犀:大家好,我是长得最小的犀牛,他们都说我傻乎乎,挺可爱的。爪哇犀:哼,就不给你们正脸儿瞧,谁让我最宝贝呢,地球上都只有五十只了!犀牛大概是陆地上除了大象之外体积最大的动物了。他们长得丑丑的、呆呆的,而且很爱好和平,不过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也会非常凶猛。由于被无情地捕杀,犀牛已经越来越少了。世界上一共有五种犀牛:苏门答腊犀、印度犀、爪哇犀、黑犀、白犀。其中只有印度犀和爪哇犀是一只角,其余都是两只角,好好观察一下吧。犀牛与犀牛鸟是…  相似文献   

7.
(一)《后汉书·冯鲂传附冯石》:“为安帝所宠,帝尝幸其府,留饮十许日,赐驳犀具剑佩刀、紫艾绶、玉块各一。” 谢承《后汉书》“驳”作“骇”,“剑”作“绶”。 按:“驳”当作“骇”。范书本传李贤注:“以班犀饰剑也。”《后汉书·冯异传》:“赐以乘舆七尺具剑。”李贤注:“具,谓以宝玉装饰之。《东观记》作‘玉具剑’。”则知“具剑”为有装饰之剑,玉具剑即以玉为装饰之剑,骇犀具剑,即以骇鸡犀为饰之剑。李贤释“驳”为“班”,因“班”同“斑”,与“驳”同义,故成此误。又《应奉传》作“驳犀方具剑”,误同。骇犀,即骇鸡犀,犀角名。《东观汉记·陈导》:“光武赐陈导骇犀剑。”《战国策·楚策一》:“乃遣使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之壁于秦王。”王念孙《读书杂志·战国策二》:“鸡骇之犀,当作骇鸡之犀。”《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壁、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晋葛洪《抱朴子·登涉》:“又通天犀角,有一赤理如綖,有自本彻末,以角盛米,置群鸡中,鸡欲啄之,未至数寸,即惊却退,故南人或名通天犀为骇鸡犀。”足见骇鸡犀为奇珍。谢承书“剑”作“绶”,误。周天游《七家后汉书》校注云:“范书本传及《御览》卷三四二所引《东观记》均作‘剑,。”  相似文献   

8.
室生犀星于1937年4月前往中国东北地区旅行,他将视线从风土文化移向人情社会,以这个历史独特期的东北为题材依此创作了《骆驼行》、《哈尔滨诗集》、《大陆之琴》。正值国策文学在日本文坛盛极之时,犀星在同时代充斥着为军国主义摇旗呐喊之声中毅然逆流而行,以独特的细腻笔触描绘了剥去政治外壳下的东北。这三部作品中,现实中的越境体验逐渐浓缩为思想中的漫游体验,又在想象中的魔幻体验中得到进一步升华,有力反映了犀星对东北的认识与思考,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彼时的东北社会,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嘎子给姥姥打电话,都是我先把号码拨好后,再把话筒交给嘎子。有一次,我叫嘎子自己拨,小家伙拿起话筒就开始说话。结果,自然无法接通。没想到,嘎子还煞有介事地回头对我说:“爸爸,今天是双休日,接线员休息,电话打不通。”(为儿子充当接线员的嘎子爸)带着犀犀去自助银行取钱,看着我将信用卡插入,经过一系列操作,钱就从出钞口吐了出来。犀犀像发现了新大陆,兴奋地对我说:“咱们家也买台这种生产钞票的机器,不就发财了吗?”(也想发财的犀犀妈)儿子吃饭的时候,发现碗里有只苍蝇,大惊失色,十分着急地嚷道:“爸爸,快来啊!不好了,咱们家的大米全坏了…  相似文献   

10.
犀兕辨析     
毛明 《现代语文》2008,(11):138-139
初中语文第四册,《公输》一文中,将“犀兕”解释为“犀,雄性的犀牛;兕,雌性的犀牛。”笔者认为这样的解释是值得商榷的。请看下文的辨析。  相似文献   

11.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藏部藏有民国线装手稿本《然犀后录》一册,作者为清末著名金石书画鉴定名家李葆恂之孙义州(今辽宁省义县)李大翀。从作者家世、生平及《然犀后录》成书之经过、内容、评价等几个方面对李大翀及其稿本《然犀后录》进行介绍,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和研究义州李氏及其著述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2.
犀迷海龟     
陆漫漫 《作文》2023,(6):30-31
<正>“我崇拜犀牛,我崇拜犀牛,它有小鸟来治疗!我崇拜犀牛,我崇拜犀牛,它有小鸟来治疗……”深海里,有一只可爱的小海龟名叫犀犀,它是犀牛迷,自编了一首赞美犀牛的歌,正欢乐地哼着。可是哼着哼着,它突然伤心起来:“为什么我不能像犀牛一样,有小鸟医生和我形影不离呢?”犀犀好难过,看了看四周,想:要不我找些石子放在背上,就当是小鸟在帮我治疗吧!于是,它在海底捡了一些五颜六色的石子放在背上,开心地在珊瑚四周转。  相似文献   

13.
袁犀的长篇小说《贝壳》在1943年获“大东亚文学奖”时曾引发争议,被认为是“一种无意义的小说”,也引发了买办与名士之间的内讧传闻.其实,《贝壳》是一部以大学生恋爱与婚姻为题材,讨论什么是爱情以及女人的位置是什么的长篇小说,但由于作者对于上述问题的思索并不清楚,导致了文本主题含混、浅白,人物思想苍白、矛盾,人物性格模糊、颓废,故事情节淡化、无味,致使小说思想艺术平庸.之所以获奖,是作品中所透露的反英美的倾向,暗合了“大东亚文学奖”的宗旨.而这,恰恰是日本文学报国会所希望看到的.它说明了袁犀的投机与日本文学报国会的灵敏,与买办与名士无关.对此,我们也可从袁犀的笔名中得以补证.  相似文献   

14.
甘茂相泰章     
《阅读与鉴赏》2003,(11):20-21
茂相秦.秦王爱公孙衍①,与之间有所言.因自谓之曰:"寡人且相子."甘茂之吏道而闻之,以告甘茂.甘茂因入见王曰:"王得贤相,敢再拜贺."王曰:"寡人托国于子,焉更得贤相②?"对曰:"王且相犀首③."王曰:"子焉闻之?"对曰:"犀首告臣."王怒于犀首之泄也,乃逐之.  相似文献   

15.
张院利 《天中学刊》2012,27(6):102-104
大量的出土文字材料证明《说文》对某些字形、音、义的说解并非完全正确。《说文》对"犀"和"委"的说解当作修正。"犀"字当是从""省声,"委"字当从女从禾,禾亦声。  相似文献   

16.
周末带女儿去朋友家吃饭,一犀子坐了十多人。 朋友有一个十多岁的女儿,很乖巧,朋友让她给我们弹琴。于是我们一群人就边看电视边听小女孩弹琴。一曲结束,女孩子站起来,我和女儿给她鼓掌,说弹得真棒,她妈妈又让她继续弹另外一曲。  相似文献   

17.
"剔犀"与"犀皮"是中国传统漆工艺中的两种不同工艺品种。"剔犀"是在红黄黑漆层变化的基础上,从最初轻微的雕划,逐渐发展为有一定厚度的雕刻,并讲究剔刻的娴熟流畅,从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工艺手法。"剔犀"工艺成熟于宋代,元明时期更是发展到顶点,出现张成、杨茂等雕漆大师。剔犀以流畅的抽象纹样、变化的断面为特点。犀皮现今发现的最早实物出土于三国时期墓葬,成熟于唐代,兴盛于明清时期,"犀皮"工艺以平整表面、变化莫测的纹样为特征。  相似文献   

18.
嫌犯一 其他大唇犀 虽然大唇犀是吃草的,但脾气却未必很好.它没有角,下颌骨吻部却强烈地向侧面扩展,具有两枚带锋利刃部的巨大獠牙.这两枚獠牙可能是它吃草的工具.大唇犀的上门齿完全退化消失,它可能利用上唇将草叶卷起来在獠牙上切割,跟现代貘的软鼻相似.同时,这两枚獠牙也可能是种内斗争的工具,尤其是具有巨大獠牙状下门齿的雄性个体,为争夺配偶等原因会用獠牙互相攻击.虽然双拱北犀牛是只雌性个体,但理论上也不能排除与同种犀牛争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正>标签:热点评论生物北白犀就要灭绝了。经过50年的盗猎,全世界已知的北白犀从2300只锐减到了3只。这3只北白犀被关在肯尼亚的一个保护区里,24小时都有持枪警卫严加防护。然而这没有什么用——令它们自然繁殖的努力迄今为止都没有成功。唯一的雄性"苏丹"已经43岁高龄,快要逼近50岁的正常寿限,精子数量太低,已经没有生育的希望;它的女儿,26岁的雌性"纳金"受过腿伤,无法承担交配和怀孕带来的重压;而它的外孙女"法图"  相似文献   

20.
经考证,古动物名"虎鱼"、"泡鱼"指刺魨,"绷鱼"指无毒刺魨,"鯺"指大的河豚,"鰽"指曹白鱼或鲥鱼,""指真鲷,"黄雀鱼"指黄鲫。"白凫"指天鹅,"白颊鸟"应指白脸山雀。"白猿"指得了白化病的猿猴,"墨猴"、"石猴"、"栗子猿"指小型眼镜猴(国内灭绝),"乌猿"指黑长臂猿,"黑猿"指长臂猿、滇金丝猴等,"马猴"指短尾猴,"黄狐"指沙狐,"牯犀"、"毛犀"指苏门答腊犀(国内灭绝),"黄鼠"、"貔貍"指旱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