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过多年的书法普及教育以后,书法爱好者越来越多。一大批原来初等水平的书法爱好者逐步跨进了高水平的“门槛”,他们把购买视角投向了书法精品。其购买方向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求全。这类读者对于单行本、书法选之类不感兴趣,认为不能“止渴”。他们需要的是《中国书法全集》、《中国书法艺术大成》、《标准草书字汇》、《清代篆隶》等等,这些书内容众多,反映了  相似文献   

2.
在二十余年以前,当我有机会看到日本出版的有关中国书法的《书道全集》时,我的民族自尊心深深地被刺伤了。被人们称为“书法的祖国”、“书法的故乡”的中国,却未能及早地编辑出版一部能够系统地全面地反映我国书法艺术进程的巨编,因而长时间地产生一种内疚的心理,终感到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正在编辑出版的《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启功作顾问、沈鹏主编)共七大  相似文献   

3.
我国首档书法美育交互式综艺《妙墨中国心》,由浙江卫视与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袂出品。这档电视艺术节目开中国“书法”专题综艺之先河,围绕“中国墨宝”展开了一场场溯源寻根之旅,借古今艺术的形式跨界与类型融合,彰显出华夏书法技艺历久弥新的人文魅力。《妙墨中国心》打造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书法传播矩阵,联合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等一众专家、青年学子,共建“妙墨赏习屋”,由艺人担任“寻墨团”,以“寻墨”与“解墨”的故事性叙事,为艰深晦涩的书法艺术开辟了大众视角和扩散式传播路径,突显了电视艺术节目“活化”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书法艺术生命的自然律动──《中国书法与线条艺术》评介黄书权中国书法,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极富模糊特色的意象艺术。然而,无论中国书法是怎样的异彩纷呈、变幻莫测,线条之于汉字书法确为关键因素。毫无疑义,没有线条就没有汉字;没有线条的变化,就没有书法美的结体变...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长河中,以其卓越的才智、非凡的功底、超群的毅力创造出各种书法之最的文人学士能够数出许多;但是在当代,却有这样一位书法爱好者——坚持14年如一日,抄写《毛泽东选集》等伟人著作和《红楼梦》等古典名著共计1400多万字,如果一字字连起来,可以绕北京城七圈。 他就是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的上校军官成传榜,他以自己的艰苦努力为中国书法艺术长廊增添了光彩夺目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书法欣赏谈     
在中国,和其它艺术门类相比,书法艺术有其特殊的地位。人们所以欣赏书法,是因为这种欣赏有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书法欣赏是一种高尚的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能使心灵丰富充实,人性和谐完美,国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7.
书法和篆刻同属书法艺术,但却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书法家可以不是篆刻家,但篆刻家必须具有相当的书法功力,这就是古人"印从书出"的道理所在。以书法篆刻成就闻名的丁冬辉先生,对篆刻和书法艺术有着自己特有的感悟。时下喜欢书法的人日趋增多,对于如何欣赏书法作品这个问题,丁老师认为:"书法艺术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它  相似文献   

8.
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王永盛、张伟主编,刘锡山、袁宗轩撰稿合成的《毛泽东的书法艺术》一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刘锡山撰稿;第二部分由袁宗轩撰稿;第三部分是毛泽东的36幅书法手稿。近日读后受益匪浅。中华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别具一格,不仅是我国的艺术奇葩,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独秀。《毛泽东书法艺术》一书,正是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和探讨毛泽东的一个侧面——书法艺术天地,使人们能够通过研究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来纪念、宣传毛泽东光辉业绩。因此《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作该文,正值毛泽东诞辰百年纪念日期,一方面谈谈自己对《毛泽东的书法艺术》一书的看法,另方面,也略表自己对毛主席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9.
书法艺术,在中国绚烂多姿的艺术园地中是一枝独秀,关于书法艺术的理论著作、文章也浩如烟海,但是,从美学史的角度对书法审美意识的理论形态进行系统考察研究,迄今为止,萧元同志的《书法美学史》还是第一部。书法艺术较之其它艺术部类,如文学、绘画、戏剧等,要抽象得多,其表现的时间、空间要虚幻得多,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的赋予也要  相似文献   

10.
吴娇霞 《大观周刊》2011,(19):71-72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书法中所透漏的审美和艺术体验,能给人带来诸多的内在思考和心灵震撼。一旦深入学习书法,就会发现它内在的艺术意蕴和美学魅力。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书法.并分析了书法之中所含的审美及艺术——包括虚和实、形态和情感的特殊魅力,以及其传承和进步之处,从而表达了重视书法美学意向的研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潘学聪艺术档案1955年生河北南皮人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94,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学书法》(合作)1995,在石家庄举办《潘学聪书法作品展》1996,赴日本鸟取县举办《潘学聪书法作品展》1996,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潘学聪书法作品集》1998,赴荷兰鹿特丹举办《潘学聪书法展》2001,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潘学聪草书赤壁赋》2004,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潘学聪书法艺术》2004,在北京举办“潘学聪书法作品研讨会”2004,赴日本进行文化交流并演示书法2005,赴西欧、北欧进行文化交流2007,在中国驻韩国大使馆进行艺术演示  相似文献   

12.
东方出版社最近推出的《中国书法五千年》,堪称为新一轮国学浪潮中一朵耀眼的浪花。该书的出版,不仅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提供了新的借鉴,也为艺术类图书的编辑制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还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的教材。诚如该书“前言”所说,如果用一句话来对书法艺术进行概括,那么只能将其称之为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在世界各国,比如在英语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也有被称为书法家的人物或书法艺术的事物存在。然而那种书法艺术却主要是以实用为目的的一种技艺,那些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不可能被书写成条幅或中堂在美术馆展出,更不能在报刊上以…  相似文献   

13.
社科类:高等教育出版社《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三联书店《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终极视域的开启与交融》;《万物本原》,[法]塞尔;《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刘小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日本人视野中的中国学》,[日]口雄三。经济日报出版社《宇宙·生命·统一物场:破译生命之谜》。海南出版社《辜鸿铭文集》。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太阳的魔语:人类文化生态学系统》。人民出版社《毛泽东自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时代之子——吴晗》,[美]马紫梅。新华出版社《未来的战争》,[美]托夫勒。华文出版社“台海风云录系列”5种。世界知识出版社《世纪末的疯狂:西方邪教透视》、《苏联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午来,它以其美仑美奂的艺术魅力和深厚广博的文化内蕴而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推动书法艺术登临一个个时代高峰的是层出不穷、名扬百代的书法大家,魏晋钟王、盛唐虞欧颜柳、宋元苏黄米蔡、明清董傅石郑……他们用临章飞舞、出神入化的一双巨擘,托起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也创造出《兰亭序》、《淳化秘阁法帖》、《三希堂石渠宝芨法帖》、《快雪堂法书》等一篇又一篇艺术神话。进入20世纪,中国书坛一扫百代帖学独步、偏尊书圣的旧习,掀起了由尊碑抑贴走向南帖北碑自然融合、篆隶行草楷并用的新风。放眼望去,百年间名家辈出,成就蜚然。中国书法千年未遇的伟大变革时代,乘社会革命迸发之风,挟人文精神毕现之势,翩然来到了。  相似文献   

15.
集中国书法精品大成的巨制──评《中国古代书法经典》林辰首先,我想借用陈毅元帅为《荣宝斋画谱》题辞了一句话,来评价这部皇皇巨制:“肯定说,他的水平大大超过旧谱以上”有关书法的书,过去和现在,出彼得并不算少,何以独誉这部中国古代书法经典呢?有三个理由。第...  相似文献   

16.
【人物档案】:何满宗,1956年生,湖南常宁市人。现任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作品参加全国多种书法展,在日本、澳门、台湾、长沙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书法专辑及书法理论著作有《当代书风——何满宗书法系列》《竹简·楚辞》《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研究》《怀素自叙帖技法》《荷塘月色》等。新闻理论著作、报告文学有《广播电视新闻导论》《中国当代经济强人》《煤海写风流》等。  相似文献   

17.
江怡和伍晓明先生的对话是针对伍著《吾道一以贯之:重读孔子》而起的,对话的大背景是中西两种文明传统的比较,关键词是《论语》中的“微言大义”和西方基督教传统引发出的“他者”。我以为将大背景和关键词合在一起,可以用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西方文化中的“神人二分”作为核心议题标而出之。以孔子的名义产生经久影响的《论语》可以放在“天人合一”的参照系中来解读,一如作为西方文化经典的《圣经》可以放在“神人二分”的参照系中来理解。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那个“一”是一种“宇宙精神性的博爱”,它化生万物、长养万物.自然也包括人在其中,这样将其贯彻于古今中外、家庭社会及人伦自然,无处不见其和谐的统一性。而西方的神就是上帝,他创造了宇宙万物,为自然、社会和道德立法.他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创造者——“绝对他者”.宇宙万物既然是由上帝造的,那么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他者”之性.所以对待“他者”的态度既显示出自己的神性也显示出对待神性的态度,这种“显示”表达了西方人对神的创世奇迹的敬畏和末日审判时期待被救赎的恐惧。所以西方人对于“他者”具有复杂的情结,一般人取名多以“使徒”命之,如“保罗”、“约翰”、“彼得”等,就是那些我们耳熟而未详的哲学家如康德和列堆纳斯等.也都取名“依曼努尔”(上帝保佑之意)。更有趣的是,近代以来,西方出了哥白尼、达尔文和弗洛伊德,他们的科学发现“颠覆”了“神人二分”中的三个核心概念:日心说颠覆了上帝于无中制造宇宙的概念,生物进化论颠覆了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制造人类的概念,心理分析颠覆了神赋灵魂以善性和理性的概念。这“三大致命性打击”将《圣经》从西方人哲学和科学的殿堂中请了出去,把它安放到教堂的经坛上,这样就区分开了知识与信仰、理性和情感之间的关系。《论语》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却没有遭受《圣经》那样大的“磨难”,原因在于它不是从“绝对他者”的地位出发的,而是在知识(主要是社会伦理)和信仰、情感和理性之间保持了很好的平衡。《论语》的价值不是靠神迹和恐惧来体现的,而是启发人直接参与其中,是人替天行道的过程,所以中国百姓的名字中有许多是表达自己言行价值的.而不是模仿圣贤之名,如“贵仁”、“怀德”、“中行”、“宏道”之属。所以,解读《论语》可以找一个反差巨大的参照系,如西方的《圣经》,始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夫子的“川上之叹”和宋儒的“民胞物与”。单纯  相似文献   

18.
题字与书法     
我常常想,每个人,总有一些天赋,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后天的充分开掘,以致被埋没了。比如我自己,中学时曾被一位上海音乐学院的声乐老师认为音质很好,在声乐方面有“本钱”,但后来学习、工作繁忙,未得名师指点,始终只是一个非常业余的自娱自乐者。又比如我在儿时就喜欢练字,小学毕业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名师(颐人先生,时年十九),习篆刻,练书法,颇历年所。在上海中学,也一直参加书法小组,指导我们的老师何式愈老先生,过去是叶裕虎(恭绰)先生的秘书,他曾说:“你的正楷已经不错,可以开始练行草了。”于是我就开始临摹孙过庭《书谱》。但后来颐人先生的其他几位弟子都成了书画家,我则仍停留在业余水平,在相隔多年以后见到颐人先生,先生嘱我赶快回去临写《九成宫》,否则字要不像话了。而我写了一段时间,终于又未能坚持下去。现在,周围同事也有称赞我的字写得好的,但我自己很清楚,仍是业余水平。  相似文献   

19.
理与气,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经常讨论的哲学领域的一对基本范畴。 气,是宇宙万物存在的质的实体和运动的力的载体。《易经·系辞上》:“精气为物。”王充《论衡·自然》:“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理与气,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有理则有气”(程颐)“言物则气与理皆在其中。”(朱熹) 人生修养讲求“气”。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文章写作讲求“气”。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刘勰《文心雕龙》有《养气》篇。 我们这里着重讨论说理文中理与气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五)书法和绘画艺术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名家辈出,书林繁茂,在我国书法艺术史上是一个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对后世书法有很大的影响。唐初,盛行江南的“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献之)书法,唐太宗尤其酷爱王羲之的书法,他“尝以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唐太宗还亲撰《晋书·王羲之传论》,文中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