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学科与专业建设发展背景,提出基于"GDPC"培养模式的多层次、动态融合体系,通过以重点和特色学科的"双一流"跨学科交叉融合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并分析其建设要点.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26)
本文以洛阳理工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从教育理念的融合、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实践平台的搭建四方面展开研究,对促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有着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科交叉、融合与相互渗透已广泛发生在各个领域,离开其他学科,单一学科很难发展进步。同时,学科交叉融合又是科学技术创新的源泉,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本科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步入专业学习的重要开端,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专业课程的培养方案和授课模式应当符合当前发展趋势。文章首先对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专业课授课方式改进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其次讨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课授课的实践方式,最后对其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陈祥 《科技创业月刊》2021,34(10):108-111
新工科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内容.梳理新工科、交叉学科、实践教学平台的内涵及特征,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师教改需求,按照新工科建设发展方向,探索构建一种项目引导、创新驱动的交叉学科实践教学平台.以实践教学平台作为教学改革的基础设施,以跨学科前沿项目引导课程体系设计,融合先进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汪岩  王取南 《科教文汇》2023,(15):119-122
创新能力培养是促进国家创新型人才繁荣的关键。近年来,国内高校陆续开展新医科建设相关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为培养优秀的医学创新人才赋能。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研究,已多次助力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进一步提升拔尖医学人才的创新能力,基于实验教学引入果蝇平台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在国家建设新医科的大背景下,建立果蝇创新实验平台融入医学教育教学有助于催生新兴专业与医学的交叉融合,有助于医学生开展生物医学领域创新实验,提高医学生创新、自主和协作能力,真正实现科研进课堂。  相似文献   

6.
学科交叉融合是推进科学研究重大成果、创新人才涌现和引领全球科技前沿发展的核心举措。该文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和作用,探索面向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科交叉融合思路,进而阐述以跨学科协同创新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措施,并进一步提出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构建交叉融合科技创新体系是实现技术融合和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从体系创新主体和运行过程出发,对现阶段我国交叉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包含基础环境、组织保障、工作运行在内的分系统交叉融合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思路与对策建议,进一步推动交叉融合科技创新体系高效、顺畅运行。  相似文献   

8.
刘楹林  冯珊 《科技风》2024,(8):43-45
在数字经济战略背景下,社会需要的是具备过硬专业知识和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与定位,分析了数字经济战略背景下创新创业与高职专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二者在教育理念、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方面的融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更新教育理念,促进认知融合、构建以“三大平台”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制度、构建多层次的融合实践平台等路径促进二者融合发展,以此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围绕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职业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培养,以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为研究支点,从"课程体系-教学资源-训练平台-质量评价"四个维度展开研究,构建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双向融合"的课程体系,打造"立体化"的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四维训练实践平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闭环"评价,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取得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17)
为达到高水平专业建设对药学人才的要求和行业发展需求,通过确立学科交叉、个性发展、学生自主、实践创新的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新理念,构建"两制度、两平台"人才培养格局、设置个性化发展路径、搭建实践创新育人平台,形成药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具备复合的知识基础、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良好的创新创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李哲  伍世英  许昌 《科技风》2023,(13):62-64+113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工程项目实践能力,需要具备多学科交叉的创新能力。对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多学科交叉、跨专业、跨学科协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和途径进行改进,定位轨道交通设备产业需求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如何全面融入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环节,凸显轨道交通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本文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专业为例,就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协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也能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刘云 《科学与管理》2004,24(2):20-22
本文通过生物领域“杂交优势”和“鲇鱼效应”现象的分析,认为在科技创新中组织多专业、多学科的专家进行交叉研究,多种专业知识、不同专业技术人才相互交叉融合会产生类似生特领域的这种现象。而忽视多学科交叉研究恰恰是阻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作者就如何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1,(28)
新工科专业建设背景对新型自动化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在分析了自动化专业在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改革路径,探索自动化类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怀化学院物理学(师范)专业为例,探讨新时代师范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问题.通过建设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平台"和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创业培训平台",并借助课程设置融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实现了专业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践证明,此种创新创新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师...  相似文献   

15.
李晨光  蒋贵凰 《科教文汇》2021,(11):128-129
大数据、商业智能背景下,管理决策越发依赖于交叉学科的知识融合能力。为积极响应新商科教育教学改革号召和应对新常态人才市场需求,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该注重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突破传统课程独立体系,实现多学科知识融合,强化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郑楠  王家烈 《科技风》2024,(8):46-48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专创”背景下重构创新创业与高职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对于完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都有积极影响。文章通过论述专创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专创融合理论,结合高职专业教育需要,从重构课程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拓展实践平台和强化教师培养等展开研究,旨在推进双创与高职专业教育的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素养。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0,(16)
新工科建设的提出给地方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应用型地方高校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学科交叉融合能力、环境可持续发展思维和工程领导能力的新型人才。文章主要论述通过实习模式创新、实习内容改革,创建Web平台等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在地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的发展,并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上海交通大学多学科交叉研究基金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秉持需求指引、服务大局、激励创新、持续支持、特色发展、深度融合的发展思路,通过搭建虚实结合的载体支撑平台、构建协同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等建设举措,形成了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学科交叉科研项目组织模式。实践表明,学科交叉科研项目的组织应以内外因协同为先决条件,以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支撑条件,以汇聚优秀人才为关键核心,以创新管理机制为重要保障,进而切实解决人才资源缺乏、资金支持匮乏、配套机制障碍等困境。  相似文献   

19.
上海交通大学多学科交叉研究基金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秉持需求指引、服务大局、激励创新、持续支持、特色发展、深度融合的发展思路,通过搭建虚实结合的载体支撑平台,构建协同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等建设举措,形成了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学科交叉科研项目组织模式。实践表明,学科交叉科研项目的组织应以内外因协同为先决条件,以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支撑条件,以汇聚优秀人才为关键核心,以创新管理机制为重要保障,进而切实解决人才资源缺乏、资金支持匮乏、配套机制障碍等困境。  相似文献   

20.
地方性综合大学是地方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嵌入创新创业课程,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平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性综合大学工科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对于促进高等工科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