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晓平 《科技风》2023,(4):80-82
“三教”改革是解决现阶段高职教育面临的困局,提高高职院校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教法在“三教”改革中尤为重要,“教师”和“教材”的优势只有通过“教法”才能体现出来。目前国内关于“三教”改革的研究多停留在顶层设计阶段,而“三教”改革的落地是“十四五”期间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对“教法”改革在具体课程当中的实施及效果进行研究阐释,为其他课程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龙伟 《科技风》2023,(34):28-30
“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改革的一线实践者、教材是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法是改革的核心环节,而三者的落脚点在于课程建设,要想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必须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本文以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为例,分析其在“三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对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甲  刘鹏 《科技风》2023,(7):110-112
近年来,高职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诊断学”也要顺势而为,走出“瓶颈”,不断改革。本文从“诊断学”“三教”改革的背景及其意义,其次从教师、教材、教法三方面进行阐述“诊断学”课程“三教”改革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最后,提出行之有效的“诊断学”“三教”改革路径,从而更好地服务专业群建设,为医学类高职院校开展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秦雪洁 《知识窗》2023,(4):21-23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文章以纳税实务课程为例,分析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难点与优势,剖析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从职业教育的“三教”改革角度出发,探索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并以个人所得税教学项目为例,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优化教学设计,以期提高涉税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本文通过课程改革推进“1+X”证书考核标准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有效融通。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背景,将专业核心课程和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照关联;以高级技能所对应的“运动控制技术”课程为例,结合“三教”改革,分析了现阶段教师、教材、教法在课证融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改进课程教材方面,对照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将仿真和动手实操融入教材项目化案例中;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以混合式教学法为基础,提出了开放实训室和任务积分的方法;在建设教师团队方面,鼓励推进“双师型”教师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学改进策略有效促进了职业标准和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课证融通,为机电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史晏廷 《科技风》2023,(8):34-36
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措施,以“教师、教材、教法”为内容的三教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切入点。通过对我校及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调研,总结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成果及问题,坚定“三教”改革实施的时代紧迫性,探索推进“三教”改革的有效路径,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青 《科技风》2023,(29):113-115
本研究以中职茶艺课程为例,提出一套基于大数据的课程三教改革模式,借助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学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教材改革,实施教师创新,组织教学实施,得出多元教学评价,从而构建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学改革模式,促进中职教学质量提高,推动大数据和和课程三教改革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叶从薇 《科技风》2023,(31):24-26
“三教”改革是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由之路,其中教材改革是基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本文通过分析职业教育中立体化教材建设的需求,继而分析商品拍摄课程的立体化建设现状,发现该课程的建设中存在纸质教材同质化严重,精品度缺乏;信息化教材建设大于使用,丰富性不足;实训室建设不足,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尚待引入。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从主教材建设、视频资源建设与网络资源的利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平台选择与使用以及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四个方面的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9.
刘丽 《知识窗》2023,(4):120-122
“三教”改革是实现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其中教材是“三教”改革的基础。在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前提下,教材是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学习与工作过程的载体,对教材基本特征的研究,是职业教育建设的逻辑起点。文章通过分析国家相关政策文件,认为职业教育新型教材应具备理念新、内容新、模式新、形式新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皮君 《科教文汇》2021,(13):154-155
该文对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教师、教材、教法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结合国家对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最新要求,探索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改革实施方案。从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活动入手建设教学资源共享体系,是高职教育教学创新的一次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11.
张超 《科技风》2023,(9):111-113
高职数学“三教改革”已刻不容缓,本文从课时压缩、分层教学、教材和教学方法上介绍了目前高职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强调基础课服务意识;教学模式专业化、智能化;更新教师教学理念等方面分析了高职数学的发展对策,以期能够推动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0,(24)
教师、教材、教法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因素,提高"三教"的质量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三教"改革的核心任务,指出实现预期改革目标的前提条件,概述了目前"三教"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果,然后总结了"三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为提高"三教"改革的效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1,(9)
随着我国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教改革背景下教材改革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密切关注,这主要是因为教材改革是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最终的教学改革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因而我国当前三教改革背景下教材的改革是非常受重视的,新型活页式教材作为教材改革中的一种新形式,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应用范围还是相对比较有限的。本文中我们就将针对以电工电子实训课程为例对三教改革背景下新型活页式教材的探索与建设进行深入探究,希望可以为我国当前教学改革中的教材改革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明确水力学课程思政元素以及思政元素的融入点,建立水力学课程思政素材资源库,构建具有思政教学目标的课程教学标准;通过设计课程考核关卡,首次提出建立基于“关卡挑战”的水力学课程思政考核体系,将思政内容纳入课程考核体系中,以期实现水力学课程思政考核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实践研究的角度出发,探究课程思政的意义,发现课程思政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基本问题,以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的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为例,挖掘教材人文素养情怀,优化课程思政内容;利用课程教育主题活动,提升课程思政元素;实现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思政教育同行,树立新时代的教师职业理念,培养卓越小学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16.
郭娟娟 《科技风》2023,(10):19-21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改革,主张把证书的知识、技能与职业能力的要求结合起来,既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素质,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就业,也可以深化教师、教材、教学法的“三教”改革,促进校企合作。本文探讨了如何提高“1+X”证书下“儿科护理学”与幼儿照护课证融通的实施,并提出了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职院校多以专业选修课形式开设BIM相关课程,在课程教学实施中存在教学内容偏向BIM软件操作技能培养、教师队伍专业能力不足、缺少实践经验的老师和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通过“三教”改革的研究,重构课程内容,编制工作手册式教材,引入企业专家,推动BIM师资队伍建设,革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考评方式,探索与实践“1+X”BIM证书与“BIM应用技术”课证融合,构建完善基于“1+X”BIM证书技能点的“BIM应用技术”课程,强化岗位职业技术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8.
陈婷 《科教文汇》2023,(3):104-107
在“三教”改革背景下,将“产学研创”结合的模式融入饮料加工技术课程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科技研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其创业能力,形成独具特色的食品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由课程与思政组合而成的新概念,它的提出在新时代高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须从实践本体论来理解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前提基础在于实现课程思政学理化,形成课程思政理念与概念的普遍共识;保障举措在于实现课程思政制度化,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实施制度体系;目标追求在于全面并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培育并不断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以期最终实现课程思政常态化。课程思政活动、高校、教师全面助力课程思政学理化、制度化与常态化的实现,课程思政学理化、制度化与常态化“三位一体”、相互促进,共同推动课程思政实践、实施与建设,系统推进高校课程思政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20.
罗婷  杨娟  刘亚 《科教文汇》2024,(4):159-162
通过文献梳理及实践反思,研究者提出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系统阐述了“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内涵与教学实践思路。该文论述了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深入分析了“有趣”“有用”“有意义”的“三有”课程思政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以贵州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为例,提出了“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路,从“三有”课程学习目标设计、学习内容与资源创设、学习方式创新、学习评价机制建构几个基本教学环节出发进行架构和阐述。另外,结合“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特点,思考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为课程思政赋能与创新。本研究旨在改革与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并为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提供一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