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长》2005,(3):34-37
爱与性,是人的本能,就跟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大学校园是一个男生女生集体“群居”的地方,一方容易滋生爱情的水土。但是在这方特殊的土地上,我们必须遵守一些“规矩”,适应“群居”的生活。当爱情来临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该如何选择你的性?《成长》采访了5对大学生情侣,让他们诉说他们的想法。希望在观点与意见的碰撞间,你能得到一些思想的火花。  相似文献   

2.
抱怨的开始选自《讽刺与幽默》责任编辑/心欣我的一个朋友住在佛罗里达海岸,距离肯尼迪航天中心只有几里远。我对他说:“能经常见到航天飞机起飞和降落,一定非常有意思吧?”“我从来没有到过海滩。”他回答道“,我甚至懒得迈出家门去观看飞船发射。”“你在开玩笑!为什么?”我不解地问道。“我已经见过很多次了,没什么稀奇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有很多我们熟悉和亲近的人。我们几乎天天都能见到他们。当我们天天能见到他们的时候,我们就慢慢地忽略他们;当我们忽略他们的时候,我们就很少再去欣赏他们;当我们很少欣赏他们的时候,我们就很少…  相似文献   

3.
“既然年青人胸怀宽广,热心于政治,那么我们这些从政多年的人就应该告诉他们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米歇尔·阿里欧·玛丽(共和国联盟主席) “尽管现在年青人未必觉得有必要加入政治组织,但日后当他们认识到社会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直觉、热情与理智会使他们做得更出色。”  相似文献   

4.
当童心的世界里渐渐失去大胆的色彩与浪漫的梦想,当僵硬的规训与教诲慢慢遮蔽了稚嫩的想像,我们想起了童话。当孩子规规矩矩、反背着手坐在教室,当他们不再童言无忌,不再无忧无虑地奔跑游戏,当他们不再仰着脸、扯着我们的衣角问这样那样有趣的问题,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变成乖巧的“小大人”的时候,我们想起了童话。当我们从各种商业广告里看到孩子天真无邪的双眼的时候,当我们听到三四岁的孩子用尚不清晰的吐词唱着“妹妹坐船头哥哥岸上走”的时候,当成人文化以霸权姿势凌驾于儿童文化的时候,当“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的呼声鹊起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当人们在博览世界上许多知名的音乐家的有关爱情生活的经历后,都曾经为之兴叹不已:在他们之中,有的踌躇满志,生活美满,有的则失恋痛苦,欲寻短见;也有的则因草率成婚,终生遗憾。然而,他们都没有离开生活的主题和目的,终于用自己的理智和才华,为人类谱写了让全世界欢乐的动人乐章。从他们的经历中,人们受到有力的启迪。正如法国戏剧大师所说,“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它教我们重新做人”。下面便是他们爱情生活上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6.
爱,爱情     
高中生在性生理、性心理上逐渐成熟,再加上学业负担的加重,强烈的情感归属需要促使他们去寻找更多支持,尤其表现在对爱情的追求上。但是,他们辩证思维能力发展尚未成熟,加之生活经验的缺乏,决定了他们对于爱的理锵是不完整的,更谈不上对爱情内涵的准确把握。因此,把握爱的本义,在此基础上去认识爱情,有助于高中生建立一种真正有“爱的意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和导师闲聊时,导师曾“无意”中提到“学术成熟”一词。在当时的语境下,这一用词可能更多地是指个体成熟对理解学术问题的作用而言。但这却引发了我的思考:人的个体成熟固然会带来学术理解上的成熟,但我们却不能忽视或者无视学术自身成熟的发展逻辑。要探讨“学术成熟”这样一个“拟人化”的概念,当下存在的一些现象值得反思。当我们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所谓“创新”的时候,有多少“创新”没有在教育史上得到印证和考验呢?当我们在为新课程改革设计多种让人为之心动、向往的价值理论基础的时候,有多少课堂能够脱离我们一直在试图摆脱的赫尔巴…  相似文献   

8.
"粉领男士": 打破职业教育的性别壁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琳 《教育与职业》2005,(25):72-73
时下.当越来越多的男护士、男幼师、男美容师、男空中乘务员出现在你生活周围的时候,你会禁不住感叹:一个由“粉领男士”开启的新的职场时代终于来临了!他们因他们所从事的职业而备受关注和争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文学对爱情表现的着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网络文学对爱情题材的表现也进入前所未有的自由时期,表现出躲避崇高发泄欲望的娱乐化、游戏化的倾向。这种爱情主题的表现是对“思想解放、恋爱自由、以爱为前提”爱情婚姻模式的颠覆与解构,它不仅和整个当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有关,而且和网络的普及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网络文学欲望狂欢背后再次引起我们对爱情主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王棠 《中国研究生》2009,(10):57-59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发展,“毕婚族”、“闪婚族”等“族群”在各类高校不断涌现。作为高学历群体的硕士研究生,他们正处在学业和爱情孕育成熟时期,不少人也悄然走入了婚姻的殿堂。特别是在高素质人才“强强联手”观念的影响下,硕士研究生之间互结连理的现象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爱情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不可否认它依然是一个敏感话题。虽说他们私下里接触过不少关于爱情主题的故事、诗歌、小说等,教材里也常有与爱情擦边的课文出现,但当2004年上海市实验教材堂而皇之地编入以“爱情如歌”为主题的单元,当苏霍姆林斯基解释爱情的《致女儿的信》大大方方走入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当老师和学生不得不就爱情这个敏感话题在课堂上面对面的时候,作为教者,必须正视这一长期以来被遮蔽着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细心地调试讲爱情的“度”,积极地探求说爱情的“法”。在此意义上,江苏陆凌老师、湖北张先美老师、浙江李芳老师等的探索性教学课例就显得格外珍贵。我们特别选取这三位老师的教学案例进行研讨,是因为这三位老师的探索更具有典型意义,相信他们的探索和困惑也是大多数老师思考和关注的焦点。同时,我们还特别约请了广东深圳市教学研究室的程少堂老师和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新教材的编写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郑桂华博士参与了本次案例的研讨,在此表示真诚感谢。相信这一组文章能立足于敏感话题的教学,给更广大的教师朋友们以多方位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苏璃 《成长》2006,(5):58-60
当减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我们对“肥”的定义越来越模糊。又到了一年减肥时,在这一场工程浩大的“减肥”工作之前,我们是不是来看一下专家的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在语言的教学之外.我们要努力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使课堂的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要把学生从课程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使他们在与世界的沟通中感受生命的崇高.使精神日益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14.
吃苦是一部“家史”。一直以来,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把“能吃苦”看做是孩子必备的优秀品格,吃苦也被看做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门“必修课”。然而,当孩子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时候,吃苦的体验却与他们的生活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5.
馨月 《当代职校生》2014,(6):F0003-F0003
一座城的繁华离不开最美丽的劳动者,当这座城悄无声息的时候,是他们在静悄悄地为城市“歌唱”;当这座城繁华的时候,也是他们在默默耕耘着。看起来他们微不足道,但我们的生活却离不开他们。匆匆走过大街小巷,你是否注意到了那些毫不起眼的劳动者们,如果没有也没关系,让我们通过成都市礼仪职中学生的镜头,向劳动者们致敬!  相似文献   

16.
《成长》2006,(1):40-43
爱情可以从现实中提纯吗?谈论这个话题似乎有点多余。可是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爱情不断地遭遇家庭、身份、审美、道德、个人条件、生活方式的门槛,主流论调一面高歌人性,一面崇尚现实。当爱情遭遇现实的差距和落差,当爱情两端的两个人现实差距太大,你会怎么抉择呢?在旁人眼中的“畸恋”,是否就是你愿意执著守护的“真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路遥著名小说《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和近年来涌出的乡村题材电视剧《乡村爱情》主人公谢永强,都生活在农村,都不满足于生活现状,为事业和爱情不懈奋斗,同样付出了青春和汗水,却有着不同的结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农村青年完成了由“高加林”到“谢永强”的嬗变,其爱情观、事业观也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8.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所以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就是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当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熟悉世界,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就会变得越来越近,数学的面纱就会被揭开,它不再神秘,不再深不可测。  相似文献   

19.
在英国学史上,许多作家都通过自己的创作来缅怀古朴的宗法制社会,寻觅梦中的伊甸乐园。英国田园学多借“牧羊人”意象来阐释作家们对“爱情生活”、“田园世界”和“人品修养”的体悟,寄托他们的人生理想,表现他们对尘世纷争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20.
迈进新千年     
伴随着人类所做的成绩与失败,我们走过了这一年,走过了这一个世纪。每天早上,当我驾车去办公室时,广播里总有“千年时刻”的节目。每天晚上回到家里,电视里放映的“世纪”节目正在回顾世纪之交的重大事件。当我拿起当地的报纸──《洛杉矶时报》,总会看到头版刊登的发生在这个世纪早期的大事。回顾这些事件,给我们的震动远远超过这些事件的发生。这一切都证明,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之中。我的祖父母都生活在19世纪,在他们童年的时候,不知道有飞机,更不知道全球通讯,他们所经历的药物治疗比起今天的水平则显得很不成熟。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