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为例,阐述ESP理论及民汉合班班级旅游英语教学现状,全球化为前提,对各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调适为核心,不断提高民汉合班班级旅游英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少数民族地区构建课堂多元文化共生格局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和文化共生共荣的习惯性心态,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适应能力;而学习者族群文化与国家文化的合理布局与引渡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提高其国家认同水平. 相比汉语文等科目,作为第三方语言的英语课更容易营造相对"中立"的文化共生氛围. 尽管如此,在教师的语言立场和民、汉、英三种文化的权重设计等方面仍然要注意避免"说教"、"教化"乃至将他们"汉化"的嫌疑,以免激发民族学生潜在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3.
新疆地区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是多元的。新疆高校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坚持现代教育理念和地方特色教育,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路径,提升高等教育水平,积极适应并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文章从公民教育、民汉学生合班教学、现代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等方面,分析了跨文化沟通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缩小民汉教育差距,是发展新疆教育的关键所在.文章通过对新疆师范大学民、汉平行班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调研,特别是对民、汉班级平行教学的学习结业成绩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找出新疆民族教育与汉族教育的差距,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以对发展新疆民族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民-汉-英"双语教育是自英语进入我国民族教育原有的"民-汉"双语教育体制后出现的新兴的教学形态.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校实施"民-汉-英"双语教育,现已成为民族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本文在广义的双语教育范畴中讨论"民-汉-英"双语教育概念并对"民-汉-英"双语教育概念进行辨析.在此基础上,以内蒙古地区民族学校为例,分析"蒙-汉-英"双语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与问题.括多语现象.  相似文献   

6.
塔城地区师范学校学前双语专业采取民汉合班的管理,汉语授课,班级中哈萨克族学生占多数,数学教学走进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教学要找准学生真实的起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把握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方向,结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数学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两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三个基点(情景化、形式多样化、动态化)"的支架式教学模式适合于民汉合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利于民汉合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的提高和改善,对于学生的英文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对"订单班"之班级文化构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订单班"的教育形式在高职院校逐渐得到肯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订单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本文以班级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了企业文化对班级文化构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口较少民族实施早期教育阶段的双语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民汉双语教育是在人口较少民族中发展教育和保存传统特色文化的重要手段。仡佬族语言与传统文化濒临失传,在其母语保存地区开展早期教育阶段的双语教学,有助于母语维持、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0.
目前新疆各高校普遍是民汉分班,这种分班形式是否合理?如何分班效果更好?文章以新疆教育学院为例对现行的民汉分班与民汉合班教学进行了调研,特别是对英语课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