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说的表现技巧及题材莫泊桑在小说创作上,从他老师福楼拜那里学到了客观的、没有个性的写作手法,并且在创作实践中获得巨大的成功,大大地超过了他的老师,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莫泊桑和福楼拜在小说的表现技巧上并不尽相同。福楼拜从他生活的文学环境中,接受了强烈的浪漫主义影响,同时在他本身的气质中,也蕴蓄着许多浪漫主义的东西。相反,莫泊桑所生活的文学环境则充满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而他本人也是一个冷静的、彻底的现实主义者。莫泊桑在《福楼拜论》中说:“福楼拜在作品中,不用冗长的议论来说明人物的心理活动,而是只用人物的行动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其实也是莫泊桑本人的创作态度。他在《皮埃尔和若望》  相似文献   

2.
莫泊桑刚露头角的时候,有一次去拜访福楼拜,给他讲了几个故事。福楼拜听后,不主张他写这些故事,而希望他作这样的锻炼:骑马出去跑一圈,一两个钟头之后回来把自己所看  相似文献   

3.
莫泊桑初学写作时拜福楼拜为师,十分虔诚地将自己的作品送给福楼拜,请这位前辈作家指教。福楼拜很快读完了这些作品,他读得很认真。之后,对莫泊桑说: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才气。在你带给我的作品里面,可以看出你有某些聪明。但是,青年人,你永远不要忘记,照布封的说法,才气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你努力写吧!”  相似文献   

4.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一生写了近300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形象地揭露了资产阶级虚伪、自私的反动本质。 莫泊桑13岁那年考入里昂中学,他的老师布耶是当时著名的巴那斯派诗人。布耶发现莫泊桑有才能,就把他介绍给福楼拜。 福楼拜是世界闻名的作家,当时在法国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看了  相似文献   

5.
莫泊桑是一举成名而获得广泛声誉的。他曾开玩笑地说:“我象流星一样进了文坛。”一八八○年,莫泊桑的中篇小说《羊脂球》发表的第二天,一变而成为名人。但他在一举成名之前对文艺创作曾有过长期而顽强的学习。莫泊桑的母亲热爱文学,努力指导儿子阅读和写作,是他创作上的第一个老师。他中学的老师路易·布耶觉察到了他的作文中闪烁着天才的  相似文献   

6.
在谈到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的时候,莫泊桑心里怦怦地跳着,激动极了。他站起来,大声说:“我发现我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旁人不同意他的意见,说:“你的十卷书是不朽的。”  相似文献   

7.
保尔·布耳热叙述过一个关于莫泊桑的故事。莫泊桑终身没有结婚,这件事恐怕是莫泊桑一生中唯一的一个与女人有关的故事了。有一个年轻而且美丽的女工,爱读莫泊桑的小说,生平只见过莫泊桑一面,但却以整个心爱上了他。于是一种愿意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他,关怀他,做他的朋友、妻子和仆人的疯狂想法开始日夜苦恼着她。她当时很穷,衣着也很寒酸。她尽量节约开支,一个生丁一个生丁地把少得可怜的一点工资储蓄起来。这样整整积了一年,好容易给自己做了一身新衣服。她又给自己买了新鞋和新手套。一切准备齐全,便决定去看莫泊桑了。一天早晨,她起来很早,怀着兴奋而又不安的心情出了门。莫泊桑那时住在郊外的一所别墅  相似文献   

8.
1892年1月2日凌晨l时3刻左右,莫泊桑的房间里发出阵阵吼叫声。吼叫声通过半掩半开的门惊醒了睡在隔壁房间的仆人弗朗索瓦,他立即冲向莫泊桑的房间。与他一起冲进的还有莫泊桑的“漂亮朋友2号”游艇的水手雷蒙,弗朗索瓦早巳给他打过招呼:莫泊桑病重,神志已不正常,要随时注意主人。他俩看见莫泊桑时惊住了:穿着睡衣的莫泊桑从颈到胸全是鲜血,他眼光凝滞,痴呆地站在床边,  相似文献   

9.
李晓丹 《世界文化》2006,(10):18-19
《包法利夫人》是世界文学名著中的一部悲剧,女主人公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中最有生气而又最受人歧视的妇女形象之一,这部小说往往被称为“一部没有浪漫的爱情故事”。虽然,福楼拜曾经说过“:包法利夫人就是我”,但小说的主人公爱玛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其原型的。据考证,爱玛·包法利的遭遇和德尔菲娜(福楼拜父亲的学生、外科医生德拉马尔的妻子)的生活经历大致相同。德拉马尔医生早年丧偶,于1839年娶了农场主女儿、17岁的德尔菲娜为妻。德尔菲娜脑子里装满了浪漫的故事,但婚姻却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她在耗尽了丈夫的钱财以后终于服毒自杀。作者以…  相似文献   

10.
福楼拜新说     
福楼拜是个不老的青年。十几岁的孩子遇见成年人时一般常会有种仇恨或轻蔑的心情,他却与众不同,从无这种想法。他去世前不久说:“我还要为伙伴们写点东西呢,我不愿身体垮台。”同样地,他年轻时就已萌发了理想主义,推崇空洞的艺术想象,为选用一个恰当的词,他会冥思苦想,改了又改,写了又写,甚至大哭大嚎,为写一段文章有时  相似文献   

11.
包法利夫人的原型一凡编译为什么不写德拉马尔的故事?──路易·布耶对居斯塔夫·福楼拜说文学评论家埃米尔·法盖称居斯塔夫·福楼拜的爱玛·包法利夫人“是我在整个文学史中,包括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所看到的最为完满的妇女形象”。福楼拜是受到他人的启发开始创作《...  相似文献   

12.
正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1986年,瓦拉德卡刚上小学,他不太爱说话,同学认为他笨,老师也不喜欢他。有一天课堂上老师询问孩子们长大后想做什么,有的说想当工程师,有的说想当科学家,有的说想当农场主,轮到瓦拉德卡回答时,他怯怯地低声说道:"我想当总理!"孩子们都笑了起来,瓦拉德卡低下了头。老师看了他一眼,说:"你父亲是印度移民,爱尔兰还从未有过移民的孩子当总理的。"瓦拉德卡站了起来,声音虽小但语气却非常坚定:"那我也许会是个例外。"  相似文献   

13.
1892年1月2日凌晨1时3刻左右,莫泊桑的房间里发出阵阵吼叫声.吼叫声通过半掩半开的门惊醒了睡在隔壁房间的仆人弗朗索瓦,他立即冲向莫泊桑的房间.与他一起冲进的还有莫泊桑的"漂亮朋友2号"游艇的水手雷蒙,弗朗索瓦早巳给他打过招呼:莫泊桑病重,神志已不正常,要随时注意主人.他俩看见莫泊桑时惊住了:穿着睡衣的莫泊桑从颈到胸全是鲜血,他眼光凝滞,痴呆地站在床边,喃喃地说道:"弗朗索瓦,您看我干什么啦……我伤了脖子……我真疯了."  相似文献   

14.
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莫泊桑,在短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完成了300多篇短篇小说,曾被世人冠以“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然而,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却在43岁时就撒手人寰,不禁令人扼腕叹息。是什么疾病使这位天才英年早逝?是梅毒,麻痹性神经梅毒。他为什么会落入这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疾病魔爪,看看他的人生轨迹你就会解开其中之谜了。莫泊桑出生在法国北部卢昂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对家庭缺乏爱心和责任感,喜欢在外面拈花惹草,这在莫泊桑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莫泊桑十二、三岁时,常和一些小伙伴到海边游玩:钓鱼、探险、晒鱼网…  相似文献   

15.
福楼拜是一个勤奋的人,他为争取散文——这一被他称为“可诅咒的、无论如何也不能定型的、没有形状的东西”——的完美,常常弄得精疲力竭。他住在卢昂附近塞纳河畔的克鲁阿斯,书房的窗户面临着塞纳河。福楼拜在夜里写作,在他那异国情调的书房里,终夜点着有绿罩的灯。到晨光熹微时灯才熄灭。灯光  相似文献   

16.
“……他无论何时,都不持一成不变的定见,所以永远不能彻底理解他。”“你象大家一样,也想把他说成是朝三暮四,变化无常的人吗?”“不,决不是这个意思。我想说的是,直至如今,人们并未真正地理解他……”  相似文献   

17.
英子 《世界文化》2012,(12):56-56,F0003
传说,法国大作家莫泊桑经常在埃菲尔铁塔上用午餐,朋友以为他喜欢那里的菜肴,他说,不是,因为只有在铁塔上,你才看不见它。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果戈里去拜访普希金。普希金向果戈里讲了一个骗子购买灵魂的故事,并且敦促他写成小说。1835年10月,果戈里写信给普希金:“我已开始动手写《死魂灵》,故事扯得很长,将是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也许很使人发笑……在这部小说里,我想至少从一个侧面来反映俄罗斯。”  相似文献   

19.
一位老布尔什维克勒柏辛斯卡讲了这样一段故事: 有一次,她看见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手里拿着一本很厚的外文书,快速地翻阅着,便问他道: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您在干什么?”“干什么?”列宁惊奇地抬起头说,“我在看书。”“您怎么看那么快?您是全看,还是只浏览一下?”“当然是全看,而且是很仔细地看。”  相似文献   

20.
每当说起知荣明耻,我都不禁会想起一个人。他过去是我父亲的同事,从小看着我长大的吴叔叔。吴叔叔调来市里快五年了,我怎么就没有想起来去看看他呢?于是,我在一个双休日去找他。他们单位的值班员说:“没有这个人呀!”我说了吴叔叔的基本情况,值班的大概想起来了,愣了一下,有些失落地说:“唉!早走了。”我的心突然跳了起来,想盘根问底,可值班员忙着抬他的锅碗瓢盆,我不敢再问,无声地离开了那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