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记者生涯是从新疆开始的,更确切地说,是从萌起去新疆意念的那一刹那开始的。那是1955年冬天,我在新华社国际部做了7年的编辑工作,听同志们议论说总社往新疆分社派记者很难,一些同志不愿意去新疆,因为那里当时还很艰苦。我一时豪兴顿发,自动请缨:“不是说青年人应该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吗,我愿意去新疆!”这个要求一经提出,三天后就得到批准,并很快发出了调令。 当我办妥调动手续,迁移户口的时候,派出所的同志问我:“犯错误了吗?”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新闻写作爱好者和初学者,去年开始订阅《新疆新闻界》。每期刊物来到,我总是爱不释手,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它是我的良师益友。特别是”新闻知识专题讲座”、“采写体会”、“通讯员园地”、“问题讨论”等栏目,对我的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到新疆“七一”棉纺厂去采访了三次,报道新疆少数民族纺织工人的成长。这三次采访,使我对怎样拍好照片,得到一点启发。照片是在新疆“七一”棉纺厂的整经车间拍摄的。第一次去采访的时候,对于怎样充分反映所要报道的主题这个问题,我心里是没有底的。在车间里,我发现一个女工在一台机床上接纱头,动作敏快而又熟练,我就跑过去迅速地摄下了这个姿式(图一)。拍摄完以后,我联想到诗人对“巧织女”所描写的形象,感到刚才拍下的女工操作姿态是自然动人的。但是,有些同志看了底片之后,却认为这张照片上女工操作的动  相似文献   

4.
杨皓 《中国记者》2022,(12):119-121
<正>今年3月初,我从新华社总社来到新疆分社挂职副总编辑,有幸作为分社一员,参与文化报道,感受到新疆分社记者“心怀家国、人民至上”的情怀、“国之大者、使命必达”的境界和“并肩作战、乐观向上”的团队精神,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新疆文化报道也有了一些新体会、新感悟和新思考。  相似文献   

5.
2004年底,我慕名找到了新疆天山网上称为“新疆科普第一人”的胡文康老师。与他交谈后,我很受启发,萌生了策划出版一套新疆特色的自然科普丛书的想法。新疆是一片多种地貌包裹着的神秘土地,尤为典型的是大片的荒漠。在广袤神奇的荒漠上,除了拥有独特美丽  相似文献   

6.
记者的采访大多是事先瞄准目标进行的,当然也会有瞄着老虎去、打得兔子回的 遗憾;但有时也会有顺手牵羊的意外惊喜,那大多是碰巧遭遇的偶然事件。我所经历的新疆库车重大文物考古发现──“阿艾石窟”的采访报道.则属于“歪打正着”一类,带有一点喜剧色彩。所谓“歪打”,是指我在游玩中遇到了这个石窟,而当时却毫无报道的意识;所谓“正着”,是指我后来“顿悟”,又第一个报道了“阿艾石窟”,并且还写出了我国有关“阿艾石窟”的首篇论文。 差点漏了大新闻 去年11月下旬,我赴新疆阿克苏地区采访上海援疆干部。在阿克苏机场,上…  相似文献   

7.
《新疆新闻界》编辑室为了把杂志办得更好,给每个读者发了一张《读者意见征询调查表》,虽然我也填了这张表,但感到仍有未尽之意,再谈点看法。我今年54岁,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在克拉玛依油田写了几十年的新闻稿件。每当我订阅的《新疆新闻界》杂志一来,总要先阅读“通讯员之页”这个栏目的文章。我还重点阅读“新闻与写作”、“新闻知识专题讲座”、“采写体会”、“新闻和语言”、“好稿评介”等栏目的作品。每期都要从头至尾看一遍,有的文章还要读多遍。1991年第二期“通讯员之页”栏目中胡四海的《投稿杂  相似文献   

8.
新闻奖评选工作的质量要求,其首要一点当然是尽可能把好作品都选出来。用什么方法尽可能评选出好作品呢?根据以往的缺憾,我想到一个“放”字。具体建议有 一、放宽“新疆新闻”范围 什么是“新疆新闻”呢?从地域概念理解,其意义有固定性的一面;用在评奖方面,通常有这样几层含义: 1、发表在新疆新闻媒体上的新闻; 2、限于新疆题材的新闻; 3、新疆作者写的新闻。 这几点都有其成立的理由,但也有其偏颇之处:发表在新疆新闻媒体上的新闻不  相似文献   

9.
在新疆第8个民族团结教育月里,我采写的通讯《各族人民为他“送行”》在《新疆日报》发表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自治区卫生厅特向全疆发出《通知》,号召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学习杜东亚同志的高尚医德、良好医风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这篇《通讯》已先后获得1990年度《新疆日报》民族团结报道一等奖、同年《新疆日报》好新闻一等奖、新疆好新闻一等奖和全国8省区民族地区报道好新闻一等奖。不少同志问我这篇采写报道的经验,我说除了新闻事实典型等客观因素外,从主观因素来讲,主要是激情,是激情使我产生了强烈的采写冲动,是激情激励我一定要把它写成佳作。新闻作品首先要有素材,有“原料”,但又不是一大堆材料的简单组合,它要受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是材料、观点和情感的有机结合。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情感、激情总是有阶级性的,我所说的“激情”,  相似文献   

10.
去年五六月间,北京一位新闻学者来乌鲁木齐,同新疆主要新闻单位搞了一次受众调查。返回北京时,我握着她的手说:“欢迎你明年再来新疆。”出乎我的意外,她却说:“新疆的瓜果虽好,可你们的新闻思想保守得全国少有,呆在这里会闷死,我再也不来了!”这一席话使我想得很多。我是学新闻的,时刻关心着我国新闻改革的进程,了解关于新闻改革的各种观点,懂得经济、政治、文化改革的深化在呼唤着新闻改革。在工作中,自己也一直嚷嚷着新闻改革。可  相似文献   

11.
1964年秋,我响应党屯垦戍边的号召奔赴祖国的边疆,成了一名“支边青年”:直到1984年按政策全家返沪,在新疆度过了20个春秋。20年来我主要是在新疆兵团库尔勒农二师28团子女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学生涯,我和学生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之情,离开新疆以后,他们活泼可爱的音容笑貌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特别是一个被同学们昵称为“一百号”的女学生娟娟,更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2.
乌洽会已经举办三届。每一届新疆日报编辑部都拉出大阵容进行报道。会前会中投入记者之众,报道规模之大,发稿总量之多,超过一年一度人大、政协“两会”的报道,堪称“三大战役”。我是首次参与乌洽会报道,下面谈点粗浅感受。 激情与理智 局外人从表象看,乌洽会不过是一项热热闹闹的经贸活动而已。头两届,因为没有置身事中,我的认识也滞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及至参加了’94乌洽会报道的全过程,天天接触大量的新闻事实,时时感受弥漫于盛会的新鲜气息,我对“乌洽会是新疆对外开放的窗口”、“乌洽会是我国实施经贸多元化战略”的重大举措、“乌洽会是解放思想的伟大实践”、“乌洽会是影响新疆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这类概念有了真切而不是空洞的理解。我感到,乌洽会蕴含的现实和历史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经贸活动的本身。  相似文献   

13.
随笔     
经历 你知道广州在哪儿吗? 晓E说一家新疆餐馆风味独好,并建议我与她同去,我欣然同意。 路上,我们一直打趣地模仿电子商务的那段广告(操着新疆普通话):“……你知道广州在哪儿吗?……这边,这边……”。  相似文献   

14.
“获悉新疆今年举办第十六届全国书市,我作为印刷战线的一名工艺美术师,深受鼓舞。第十六届全国书市在新疆举办,这对西域文化的传承是极有意义的。感慨之余,我也特意创作了这幅‘新疆迎书市’的剪纸作品,以表达心意。作品融入了全国书市的会徽和吉祥物,也作为送给第十六届全国书市的一份礼物。”笔者在采访新疆新华印刷厂工艺美术师赵俊飞时,她高兴地向我展示她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得知“新疆出土世界最大的恐龙化石”线索,是我偶然在乌鲁木齐昆仑宾馆一次新疆地质地貌研讨会上听说的。当时是1987年9月。新疆竟然也有恐龙化石,而且一支中国加拿大联合恐龙化石考察队就在东准噶尔,这消息真使我兴奋异常。不知是科技记者喜好猎新探奇的职业责任感的驱使,还是儿时欲解恐龙灭绝之谜梦想的复归,我恨不能立时飞到发掘现场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我投给《新疆日报》社一篇小稿,题为《不必神经过敏》,没想到7月份出刊的《新疆新闻界》第二期上登出来了。我深知这是一份知识性、理论性都很强的专业刊物,我的“狗尾”能在上面“续貂”,确有受宠若惊之感。惊喜之余,又有所思。我是普通工人,各方面的知识都较贫乏,写的稿件水平也低,常因浪费编辑的宝贵时间而感不安。所以我的稿子一般都写得很短,有时连附信也  相似文献   

17.
彭刚 《湖北档案》2005,(1):60-60
“开往新疆乌鲁木齐的列车就要起程了,开往新疆乌鲁木齐的列车就要起程了”。火车站上的大喇叭广播,使我的心一阵阵提起……就要起程了,就要起程了。就要来到我阔别已久的故?乡,那里有我欢乐的童年和解不开的情缘……  相似文献   

18.
要加强自身宣传———新疆对外宣传中的一个问题王建勇一一位朋友对我说起这样一件事:他到乌鲁木齐机场迎接北京来的一位客人。客人在宾馆住下,眺望高楼林立的边城,脱口而出:“这是新疆吗?新疆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呀!”在新疆生活了30年的朋友不禁愕然:“那么,你心...  相似文献   

19.
中央新闻机构对驻地方记者提出的要求是:“立足当地,面向全国”,进行新闻报道。中央台也一直要求我们驻疆记者要“立足新疆,面向全国”。这些要求无疑都是正确的。驻疆记者,踏着新疆的大地,呼吸着新疆的空气,生活在新疆人民之中,当然要立足新疆。从新疆发生的各种事实中选择适宜报道的事实。我长期在新疆当地方记者,对“立足新疆,面向全国”的理解,就是新疆发生的新闻事实地方特点越显明,事实所含有的全国意义也越大,其报道价值也越高。一言以蔽之,就是事实要特,意义要大。所谓了解事实,就要着重了解这种事实;所谓选择事实,就要选择这种事实;所谓报道事实,就要报道这种事实。记者的立场、观点、方法大都要体现在了解、选择、报道事实之中。因为立场、观点不同,在了解事  相似文献   

20.
去年五六月间,北京一位新闻学者来乌鲁木齐,同新疆主要新闻单位搞了一次受众调查。返回北京时,我握着她的手说:“欢迎你明年再来新疆。”出乎我的意外,她却说:“新疆的瓜果虽好,可你们的新闻思想保守得全国少有,呆在这里会闷死,我再也不来了!”这一席话使我想得很多。我是学新闻的,时刻关心着我国新闻改革的进程,了解关于新闻改革的各种观点,懂得经济、政治、文化改革的深化在呼唤着新闻改革。在工作中,自己也一直嚷嚷着新闻改革。可是说来惭愧,我们报纸的改革主要是在形式上转圈:改进一些新闻的写作方法呀,搞一些密集性版面、增加信息量呀,等等。搞了一个农场领导压制、打击支边知青的报道,还被斥为“不真实”,说是向港报提供了“炮弹”,从此吓得重要的批评报道也不敢搞了。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