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范丽俐 《双语学习》2007,(7M):51-51
在教学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就是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悟、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勇于表现、乐观创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此,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课堂数学教学中如何巧设情境,营造宽松的探究氛围。  相似文献   

2.
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是重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高年级学生心理的需要。通过创设情境、谈话交流、小组探究、实验与演示等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要营造探究氛围、民主氛围,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力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4.
钟新华 《小学生》2013,(12):64-64
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呼唤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合作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自觉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要放手给学生探究;凡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要留有学生充分的空间;凡是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要让学生自由操作,让学生在体验中开启思维,自主探究,把握数学本质,获取鲜活的知识。一、巧设数学问题情境,唤起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关键,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新,而培养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或意图,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掌握适当的时机,精心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知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境界。因此,我们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就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探究一二,旨在全面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重视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预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积极思维;要创设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成功的探究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数学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心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本文结合自己初中数学教学的经验,探讨如何通过创设数学课堂学习情境,以激发初中学生课堂有效学习心理.  相似文献   

9.
朱顺华 《黑河教育》2013,(11):50-5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_{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的认知体验,促进课堂有效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什么是有效的教学隋境?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数学材料和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数学能力;有效的数学情境应当促进课堂的生成,促进学生有效、有意义地学习。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针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思考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突出数学的本质特征,实现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和课堂生成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不协调——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情境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吸引学生动手、动脑,鼓励学生自行获得知识,主动地参与数学实践,从而获得终身可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能力。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自主的、主动的探究新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呢?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还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开放课堂,挖掘学生探究的潜能;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合作探究,训练学生探究的能力;创新作业,给予学生探究的机会。这样才能打造一个高效、全面的小学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2.
王莹 《青海教育》2009,(11):39-3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将数学情境化、生活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求知欲,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堂中的问题情境指的是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并且是其感兴趣、有利于发现数学知识和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来学习的“数学情境”。数学情境创设的关键是要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设计的问题要有连贯性、梯度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进行情境创设,什么样的情境创设才是比较合适的,才能成为教学的“助跑剂”呢?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实施以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在各科课堂教学中得以大力推广。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慷慨地把探究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合作探究,从中触摸数学。体验数学。创造数学。享受数学。近几年来,我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一直重视合作学习的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所谓数学问题情境,就是在数学学习中,创设与教学目的(大多数情况下为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教学环境。课堂创设的情境,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思考的凭借,也是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和自主学习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营造一个互动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乐于学习和交流,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而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启发性的探究学习模式。在课堂探究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基础知识,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数学应用广泛性的特点和数学在生活生产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朱国芳 《辽宁教育》2002,(12):50-51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登塔尔曾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我认为探究式学习的本义就是在这里。一、探究学习模式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模式是由四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包含学生的外部活动和心理活动,通过参与外显活动并使之内化,化为内隐活动。二、探究式学习实施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能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给思维以动力。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一开始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7.
愉快的兴趣可以使学习效率大为提高,所以数学教学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活动的互动,问题互动、知识互动、探究互动,一系列的和谐互动可以很好地维护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很好地保护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对课堂具有导演的作用,应当尽可能构建和谐的活动情境,积极构建自己在教学中的亲和力,让学生"亲其师",对自己产生信赖感.在此基础上逐步展现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周晓甜 《成才之路》2020,(5):114-115
所谓"适境"课堂,就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文章从创设猜测问题情境、生活问题情境、创设趣味问题情境、创设开放问题情境等方面,对构建"适境"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在操作活动中感悟数学即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课堂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0.
吴娟 《江西教育》2015,(6):64-65
数学教育本身是个过程,它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亲身实践,而抓住其发展规律,学会抽象化、形式化的方法.数学的学习最终是要服务于生活,所以,数学的学习要从生活实际中去探究.小学数学的教学可以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事物进行模拟、学习、归纳、总结.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事例,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保持学生源源不竭的学习动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就不难建构高效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